• 信仰是文藝創作最亮麗的底色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7-05





      近日,老電影表演藝術家牛犇在耄耋之年入黨,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更受到習近平主席的寫信勉勵。習主席在信中說:“你把黨當作母親,把入黨當成神圣的事情,60多年矢志不渝追求進步,決心一輩子跟黨走,這份執著的堅守令人感動。”


      83歲入黨,的確令人感動、令人振奮。83歲入黨,體現的是其信仰與精神的“高度”,折射出的是其生命與閱歷的“厚度”,也反映了其情懷與擔當的“寬度”。


      梳理這樣一位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的藝術人生,感受這樣一位耄耋老人的肺腑之言,我們不難發現,牛犇并非心血來潮。80多年的人生經歷,他飽受過舊社會的苦難,深受老一輩電影人的影響,青年時期就立志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多次向黨組織表達過入黨意愿,而且從未放棄追求進步。


      70多年的從藝生涯,他在《龍須溝》《紅色娘子軍》《天云山傳奇》《牧馬人》等一大批膾炙人口的影片中,塑造了無數配角和“小”字輩藝術形象。所以,當2017年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桂冠戴在他頭上時,當2018年5月31日被接收為中共預備黨員時,他那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心照射出了奪目動人的光芒,他那份“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情深深感染了大家。


      藝術之心,唯在靈魂塑造和價值引領。信仰是指引人們奔向遠方、抵達高峰的精神動力,也是文藝創作最亮麗的底色。世界上許多優秀的文藝作品無不充盈著信仰的光澤。歷史也證明,中國許多優秀的文藝作品,正是摒棄了“為藝術而藝術”的狹隘思想,浸透著崇高信仰,并在信仰光芒的輝映下而成為經典。


      我們的文藝事業,一定是高揚信仰、塑造靈魂,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的工程;優秀的文藝工作者及其文藝作品,也一定是既能“文物昭德”“樂以安德”,亦能“文質統一”“盡善盡美”的承載者、體現者。只有信仰不迷失、道德不缺位,只有以人民為中心,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我們的文藝創作才能煥發出勃勃生機。也只有這樣,我們的文藝工作者才能由漸進到漸悟再到漸成,才能高揚中國精神的旗幟,創造出豐富的精神食糧。


      從牛犇先生身上,我們仿佛看到了一位普通共產黨員、一位黨的文藝工作者的生成軌跡和成長圖冊。那種“望盡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及至最后“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收獲,赫然在目,不得不使人心生敬仰,不得不讓人尊為楷模。(作者:閻巖,為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原標題:信仰是文藝創作最亮麗的底色


      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城鄉格局劇烈變化 呼喚農村題材文藝創作新突破

      繁榮農村題材文藝創作,是推進新時代農村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為文藝工作者,面對變革的農村和農民文藝工作者該怎么思考、怎么關注、怎么面對?農村題材文藝創作又該如何走出困境?針對這些問題...
      2018-04-23
    • 文藝群體心聲: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 我們大有可為

      “我靠畫畫一年也能掙幾十萬元,但總覺得人生缺點什么,應該設立一個更高遠的目標。”桂兆海認為,畫家應該具備一種大精神、大學養和大擔當。
      2018-05-07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