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播不是爛劇的救命稻草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8-10





      正值暑期,許多觀眾發現各大視頻網站影視劇數量激增。仔細一看,那些打著“網絡獨播”旗號的各種劇集,許多都是之前大肆宣傳“上星入視”的電視劇,甚至連一些有大明星、大制作加持的熱門IP劇也“屈尊其中”。


      對于電視劇扎堆兒涌向視頻網站,有業內人士直言,是因為積壓太嚴重。播出平臺轉移的背后,是國產劇市場瘋狂“去庫存”的現實。據統計,目前國產劇年產量超15000集,但最后能在電視臺播出的只有9000集左右,產能嚴重過剩。加上電視臺審核日趨嚴格,比如對于越刮越猛的古裝玄幻風,相關部門已祭出“限古令”,這些都導致臺播難度急劇上升,本就供大于求的國產劇特別是爛劇更“難見天日”。毫不夸張地說,不少電視劇的殺青之日,就是其進入“冷宮”之時。為避免投資打水漂,許多電視劇放棄苦等多年的電視臺,紛紛轉身投網“自救”。


      不過,網播就是積壓劇的救命稻草嗎?非也。整體而言,相較走量,國產劇的創作并不走心。市場看似繁榮,實則充斥著滿滿的套路:要么盲目追捧顏值,臺詞靠配音、特效憑摳圖;要么過度迷信IP,劇本內容這抄一句、那斂一段,分分鐘攢出注水雷劇。


      浮躁的創作生態之下,質量怎能在線?大量積壓也就不足為奇了。而那些積壓劇集,即便轉成網播,絕大多數也因質量欠佳而應者寥寥。很多視頻網站負責人直言,“不會一直當冤大頭和接盤俠”,以后購劇會加大質量審核力度,在版權協議方面加入點擊率等保底條款。不難看出,轉網并不能帶來爛劇的春天。


      層出不窮的爛劇,拉低著觀眾期待及整個行業的水準。有人調侃,看完新版《流星花園》,我欠郭敬明一個道歉;看完新版《笑傲江湖》,我欠于正一個道歉。當爛劇屢屢突破下線,以至于稍有出色表現的劇目,都在同行的“給力”襯托下叫好叫座,被奉上掌聲一片。當爛片成為常態、佳作成為稀缺,那最后的結果只能是國產電視劇的整體制作水平不斷下滑,現象級電視劇越來越少。想要改變這一切,當務之急顯然并非給爛片找出路,而是壓縮產能,倒逼國產劇作提升質量、打磨精品。畢竟,品質才是一個作品無法撼動的生命線。


      優勝劣汰是市場鐵律。粗制濫造或能騙得一時,但必然無法贏得一世。沒有人愿意做爛片的接盤俠,不走心的作品,最終一定會在大家的用腳投票中被徹底拋棄。(范榮)


      原標題:網播不是爛劇的救命稻草


      轉自:北京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