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設紅線 400余家影視公司聯手對抗天價片酬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8-13





      短短30個小時,超400家影視公司,正在掀起一場史無前例的“限酬行動”。8月12日,以華誼兄弟為會長單位,匯集博納影視、橫店影視、樂視花兒影視、唐德影視、新麗傳媒等400余家影視企業的橫店影視產業協會,發表《關于“加強行業自律、規范行業秩序、促進影視精品創作”的倡議》(以下簡稱“倡議”),明確提出未來“每部電影、電視劇、網絡視聽節目全部演員、嘉賓的總片酬不得超過制作總成本的40%,主要演員片酬不得超過總片酬的70%”。


      就在一天之前,優酷、騰訊視頻等三大視頻網站,以及正午陽光、華策影視等6家影視制作公司聯合發布聲明稱,共同抵制藝人天價片酬現象,并聲明未來3家視頻網站和六大影視制作公司采購或制作的所有影視劇,單個演員的單集片酬(含稅)不得超過100萬元,其總片酬(含稅)最高不得超過5000萬元。此外,據悉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的最新動態顯示,將聯合中廣聯電視制片人委員會、導演工作委員會、演員工作委員會在近期發布聯合聲明,同時也會提出相關具體管理辦法。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表示,多家公司和協會接連兩天對不合理高片酬及“陰陽合同”的現象發表聲明,一方面代表著相關指導部門對問題越來越重視,另一方面也是對社會輿論的一個反饋,“不合理高片酬的情況之所以會發生,首先和我國文化娛樂市場的特點有關,即主要依靠注意力經濟,還未來到創意經濟,這意味著一部電影或電視劇若要賺錢,需要想辦法找到能帶來眼球和人氣的明星,若要徹底克服不合理高片酬,還得整個文化娛樂產業的發展升級”。


      對于此次“限酬行動”所能起到的實際效果,業內的看法不盡相同。某衛視采購部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從市場規律來看,物始終以稀為貴,而一線明星永遠是市場中的稀缺資源。如今,行業公司聯手只是一方面,如果無法同步從根本上解決演藝人才斷代、稀缺的問題,再多的公司聯合起來,也只是事倍功半。”


      今年6月,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電影局聯合印發《通知》,強調制定出臺影視節目片酬執行標準,明確演員和節目嘉賓最高片酬限額。目前,每部電影、電視劇、網絡視聽節目全部演員、嘉賓的總片酬不得超過制作總成本的40%,主要演員片酬不得超過總片酬的70%。


      “現階段行業內出現的不合理稅收政策也需要進行整頓。新疆、西藏等地區為了吸引相關公司的入駐,采用了非常優惠的稅收政策,可令高片酬明星的工作室受益不少,但這種稅制并沒有創造更多財富或就業機會等,反而為避稅創造了條件,這是劣幣驅逐良幣,需要進行整頓”。魏鵬舉進一步強調,經過此次多方共同發布聲明,以及主管部門的重視、媒體監督,對“陰陽合同”等問題想必會有實質性的影響,但對不合理高片酬的影響則有限,原因則是堵住一個方式,市場上還會出現其他方式實現高片酬,比如影像公司重金購買明星的空殼公司等,所以需要借助整個文化娛樂市場的升級以及人才供給端的發力,逐步解決這一問題。(盧揚 鄭蕊)


      原標題:自設紅線 影視公司聯手對抗天價片酬


      轉自:北京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中宣部等部門聯手治理影視業 嚴控演員天價片酬、陰陽合同

      6月27日晚間新華社消息,日前,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電影局等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加強對影視行業天價片酬、“陰陽合同”、偷逃稅等問題的治理,控制不合理片酬,推進依法納稅,...
      2018-06-28
    • 誰動了網絡試聽內容的版權紅線

      伴隨各大視頻網站版權內容的提速擴容,以及視聽體驗的不斷提升,用戶對于視聽內容的獲取習慣乃至消費習慣都在發生改變,為了爭奪用戶流量,一次又一次的版權之爭不停歇地上演著,究竟是什么讓網絡盜播不斷,網絡試聽內容的版權...
      2018-06-15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