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實主義電視劇創作新探索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8-31





      一部優秀的主旋律電視劇不僅要擁有堅實的主流價值觀作精神支撐,也要采用觀眾喜聞樂見的戲劇藝術手法,只有這樣才能讓英模人物真正走進人民群眾的內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產電視劇蓬勃發展,響當當的主旋律電視劇也很多,但像《最美的青春》這樣質樸、真實、打動人心的作品依然令人矚目。《最美的青春》講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塞罕壩上一群造林人的故事,這樣的現實題材主旋律作品能夠取得如此好的收視效果和觀眾反響,令人驚喜。如果說塞罕壩是中國綠化工程的一個奇跡,那么《最美的青春》這樣一部主旋律題材電視劇,在今天熒屏選擇如此多樣的情況下,能夠得到這么高的關注和評價,同樣也是一個奇跡。某種意義上,這部劇是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現實主義創作精神在電視熒屏上一次最新的勝利。


      從“青春選擇”出發,詮釋塞罕壩精神


      這部劇的名字叫《最美的青春》,它把我們這個時代最需要高揚的主流價值觀緊緊系在“青春選擇”這一重要人生命題上。青春是人生最華美的篇章,青春的價值究竟是什么?相信包括90后、00后年輕人在內不同年齡段的觀眾觀看《最美的青春》一定有所感悟、有所感動。


      人的價值絕不在于獲得什么東西,而在于他對社會奉獻了什么東西。《最美的青春》以馮程、覃雪梅等典型形象向觀眾詮釋什么是最美青春:因為熱愛生我養我的這片土地而主動迎接挑戰、攻堅克難,敢于創造、不怕犧牲,變不可能為可能,用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去創造奇跡、報效祖國、造福人民,這就是最美青春。正如劇中馮程所說,“我所有的熱血和眼淚都留在這兒,我在這兒值了”。這就是這部劇的主題,就是它所詮釋的人生崇高價值。


      和時下很多熱播劇相比,《最美的青春》質樸得不能再質樸,真實得不能再真實,它把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塞罕壩造林的那種時代環境還原到極致。劇中沒有所謂“流量明星”,多是功力扎實的演員,他們對藝術的真誠跟這部劇主題一樣,彰顯奉獻精神。電視劇在沙漠荒原取景拍攝,艱苦條件使兩位主要演員成了“野人”,劇組要求再高他們也沒有抱怨,而是努力報答這個題材。這部劇所呈現出來的藝術特點和精神氣質,在當前電視劇市場中是非常少見的,它以充滿活力的藝術真實詮釋了塞罕壩精神和主流價值觀。


      挖掘英模戲劇魅力,自然凸顯主流價值


      要把塞罕壩人一心造林的奉獻精神拍得真實,不是一件容易事。塞罕壩精神之所以偉大就在于當時條件異常艱苦,如果計較個人得失,沒人情愿呆在那里。馮程上去堅守三年,接著大學生上去、中專生上去,很多人上去……用6年時間種活樹靠的是怎樣的精神支撐?現在年輕人能夠理解嗎?讓這種講述“奉獻”主題的主旋律作品贏得年輕人的接受和信任,是對導演郭靖宇和他團隊的一次考驗。


      恩格斯曾說,真理說到底就是讓事實本身凸顯出來。真實也是這樣,還原真實不是一件容易事。在《最美的青春》之前,郭靖宇執導的大部分電視劇都采用強情節模式,一上來就把你死我活寫到極致。然而《最美的青春》聚焦在人與人之間的性格沖突上。有位英國戲劇家說過,所有戲劇說到底都是“危機藝術”,要真實地營造危機,解決危機,又生出新危機,如此往復。通過在強情節模式中注入前所未有的新鮮而又堅實的精神力量——塞罕壩精神,郭靖宇的這種“危機藝術”優勢在塞罕壩這一題材上得到了拓展和升華。


      崇高往往和犧牲相聯系,沒有奮斗和犧牲就沒有崇高,就沒有美學上的悲劇精神。《最美的青春》在這一點上真實感人。第一場戲迎親,喜服被一場沙塵暴吹跑了;大學生們以為避暑山莊一定很漂亮,結果一上壩,卻是一眼望不到邊的黃沙,受凍、挨打、被狼咬,這些最真實的困難凸顯劇中人物的犧牲精神。劇中還有三個特殊的“犧牲”:老劉頭的犧牲,沈夢茵的犧牲,孟月孩子的意外去世。三個犧牲都很偶然,但又非常合理,因為它符合典型環境中整個形勢發展的邏輯,符合人物的性格邏輯,讓觀眾信服,這也是主創在藝術上的高明之處。這些犧牲看起來很平凡,但卻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它們不是編出來的,而是從生活中滲出來的。《最美的青春》正是以這種重情節、重性格沖突的藝術模式,賦予塞罕壩精神以一流戲劇魅力,使它真正在情節和場面中自然流露,實現對主流價值觀新的發掘和表達。


      審美觀照塞罕壩實踐,揭示深刻思想內涵


      習近平同志說幸福是奮斗出來的。一是要實干,實踐出真知,二是這個奮斗要立足中國大地,走中國道路,革命如此,建設也是如此。《最美的青春》這部劇在主題和情節上就體現了這一內涵。


      首先,建設塞罕壩,沒有大學生不行,沒有書本知識不行,但是光靠書本知識又不能解決全部問題。劇情設計上,在開始植樹育苗的時候,覃雪梅水平最高,但馮程比她更有經驗,馮程呆的時間長,他依靠實踐琢磨出種活樹的道理:越是脆弱的東西,越是要從種子時候開始經受敲打和磨煉,如此才有強大生命力。


      其次,不能迷信教條。劇中蘇聯專家佩科維奇的例子就很好,他說塞罕壩不可能長出參天大樹,更不相信100年前這里曾是一片森林,這就是教條。事實證明,照搬蘇聯模式、美國模式都不行,我們自己的模式最有生命力。電視劇非常樸實地體現這一道理,沒有任何說教,說服力反而特別強。植樹造林,我們需要借鑒外國經驗,但要從實際出發,走中國道路。


      第三,要與時俱進,在實踐過程中不斷適應事物發展變化。《最美的青春》最后幾集,原本是開拓者的第一代造林人馮程因為脫離實踐,反而走向保守,這一情節令人印象深刻。吃了那么多苦如馮程者,也不相信年輕人能夠比他創造更大的奇跡。馬克思曾說,科學不相信任何現成結論,對任何現成結論都要打一個問號。該劇收尾的理解很深刻,告訴我們不能脫離實踐,要永遠保持與時俱進。


      《最美的青春》的成功給弘揚主旋律的英模題材、改革開放題材創作提供巨大啟示,那就是一流精神指向必須與一流藝術魅力相輔相成。一部優秀的主旋律電視劇不僅要擁有堅實的主流價值觀作精神支撐,也要采用觀眾喜聞樂見的戲劇藝術手法,只有這樣才能讓英模人物真正走進人民群眾的內心。從這個意義上說,《最美的青春》帶給我們的是精神和藝術上的雙重啟示。(作者:李準,為中國文聯原副主席)


      原標題:現實主義電視劇創作新探索


      轉自:人民網-人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飛天獎”透出創作風向標:現實主義題材成為主流

      4月3日,第31屆電視劇“飛天獎”暨第25屆電視文藝“星光獎”頒獎典禮舉行。經過初評、復評、終評三個階段,評選出了優秀電視劇大獎16部、優秀電視劇提名作品32部以及優秀編劇、優秀導演、優秀男演員、優秀女演員4個單項獎。
      2018-04-09
    • 國產電影:現實主義創作影響力與日俱增

      現實主義是文藝創作的豐厚源泉。在歐、美、日以及韓國、印度等國家,現實主義電影屢有出品,并時現佳作。印度的《摔跤吧!爸爸》《超級巨星》和《起跑線》,以及韓國的《熔爐》《素媛》和《舉報者》等影片,除了在本國產生轟動...
      2018-08-16
    • 國產電影:現實主義創作影響力與日俱增

      現實主義是文藝創作的豐厚源泉。在歐、美、日以及韓國、印度等國家,現實主義電影屢有出品,并時現佳作。印度的《摔跤吧!爸爸》《超級巨星》和《起跑線》,以及韓國的《熔爐》《素媛》和《舉報者》等影片,除了在本國產生轟動...
      2018-08-16
    • 回歸主流大潮 誰應該為“偽現實”電視劇擔責?

      上周,對于國產電視劇,有一個現象值得深究。一方面,上周舉行的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春推會”以及提名揭曉的新一屆“飛天獎”,在政策推動和觀眾期待中,“現實主義”回歸主流的大潮越來越清晰,市場心態對“小鮮肉+大IP”的生...
      2018-04-02

    熱點視頻

    7月物價溫和上漲 市場供求持續改善 7月物價溫和上漲 市場供求持續改善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