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察類綜藝2.0版成新流行模式 看戲的比演戲的更火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9-17





     



      《妻子的浪漫旅行》中,四位妻子出外旅行,四位丈夫則在室內觀察交流

      《心動的信號》中張雨綺等明星靠評點素人屢上熱搜

      《我家那小子》由長輩觀察男藝人

      《真心大冒險》中10名素人男女成為圍觀對象


      最近幾個月,隨著《真心大冒險》《我家那小子》《心動的信號》《妻子的浪漫旅行》等觀察類綜藝的接連熱播,第一現場“演戲”+第二現場“看戲”的模式,正成為國產綜藝的新流行。明星在圍觀的同時,剖析自己或他人的生活。對此,觀眾們也很接受,因為有時候明星的吐槽,比彈幕還精彩。


      【初創】 “一空間”變成“兩現場”


      2.0版觀察類綜藝初創,可以追溯到2013年的韓國綜藝《我獨自生活》。節目邀請多位韓國人氣偶像在第一現場展現私人生活,主持人團隊則在第二現場圍觀。2016年,SBS電視臺推出了以媽媽們的視角觀察明星兒子獨居生活的《我家的熊孩子》,探討了母子、親情等話題。2017年,SBS電視臺《同床異夢2:你是我的命運》從第一季的親子關系,升級為第二季的夫妻關系,在韓國蟬聯24周收視冠軍。今年上半年《Heart Signal2》播出,4男4女同住一個屋檐下彼此發送愛的訊號,場外6名主持不斷做信息分析并猜測情感走勢。這檔綜藝從第一集到第七集,收視率狂漲4倍。


      在中國的熒屏上,早前的《向往的生活》《三個院子》《親愛的客棧》以及剛剛播完的《幸福三重奏》都是觀察類綜藝的1.0版,觀眾在屏幕前看明星們在封閉環境里的吃吃喝喝,明星則通過分享生活樹立人設。而第二現場觀察第一現場的模式在以往綜藝中也偶有出現,比如在《我們相愛吧》第一季就設立過第二現場,李艾與情感專家以及觀眾代表一起探討戀愛話題。


      而以第二現場的觀察貫穿整體節目的模式,國內試水者當數今年年初湖南衛視的《嗨!看電視》。這檔節目從普通人的視角,真實記錄了觀眾看電視時的各種反應和評論,有人吐槽藝人,有人評論演技,有人模仿劇中橋段,可稱為“現實版彈幕”。不過,這檔節目也因為記錄了“觀眾花式吐槽王菲唱功”的全過程,遭到王菲粉絲痛批。


      【模式】 “圍觀者”同樣“被圍觀”


      在《嗨!看電視》之后,“觀察類綜藝2.0版”正式大規模登場,《真心大冒險》《我家那小子》《心動的信號》《妻子的浪漫旅行》等節目在不斷釋放想同觀眾分享觀念的信號。四檔節目也展現了第二現場與第一現場嘉賓之間的三類人際關系。


      觀眾代表


      最容易操作的模式就是“觀眾代表”走入第二現場。在《真心大冒險》中,集結5男5女制造素人甜蜜約會,邀請應采兒、歐弟作為主持人兼明星觀察員,在第二現場梳理解讀這場真心冒險,為青年提供戀愛啟示。在節目中,應采兒的角色是女性普通觀眾,更多關注年輕人擇偶的態度,而歐弟則更多分享戀愛心理問題。


      最近熱播的《心動的信號》,就是中國版《Heart Signal》,制播平臺騰訊視頻購買了韓國版權,并在節目內容方面作出一些修改。節目讓明星嘉賓和心理學專家在演播室內,觀察8位素人單身男女日常相處的生活細節,推測分析他們的情感走向。嘉賓扮演了生活中的各種角色——兄弟、閨蜜、資深過來人、情感小白、戀愛專家、雞湯導師……結果,“看戲的”比“演戲的”更火,朱亞文、楊超越等明星評論素人的言論屢上熱搜。


      熟人代表


      “熟人代表”的互動性更強,《我家那小子》屬于這一類型。節目聚焦“單身獨居男藝人”的生活,在第一現場呈現錢楓、陳學冬、武藝、徐海喬四名男藝人的日常生活,第二現場則有四名男藝人的長輩觀看兒子們的生活,一邊看一邊評價。錢楓立起了憨厚可靠的開心果人設;陳學冬是勇敢、獨孤又會照顧人的少年;武藝是沒長大的寶寶,靠外賣續命;徐海喬是獨立、自我的文藝青年……四個人各有特色,節目播出期間都圈了不少粉。


      四位長輩全是素人,卻因吐槽兒子頻出金句而走紅,尤其是陳學冬的大姨,屢次登上熱搜。在紀凌塵擔任飛行嘉賓的那期節目中,陳學冬大姨對于談多年戀愛不結婚的現象進行了強烈批判,當時正值闞清子與紀凌塵五年情斷,一石激起千層浪。此外,由于第二現場聊得最多的話題是關于“孩子找對象”,觀眾的各種觀點都在節目里實現了碰撞——婆婆喜歡什么樣的兒媳婦?兒子找對象的要求有哪些?兒子與媽之間的理念差異又有什么……話題夠接地氣,自然有了觀眾黏性。


      三維視角


      正在播出的《妻子的浪漫旅行》堪稱前兩種模式的升級版,呈現了“三維觀察視角”。節目安排4位妻子結伴旅行,丈夫則與主持人在第二現場觀察室觀察妻子的一舉一動,此外還安排了“懂事會”(五位不同領域的嘉賓)在第三現場觀察丈夫與妻子的互動。這種多重維度的設置,讓觀眾多視角觀察明星夫妻的日常,從而反觀自我與家庭的關系。


      節目中,“懂事會”會將四組明星的婚姻狀況剖析給觀眾看。比如,他們對這4組夫妻定了調子,獲得很多觀眾認同:陳小春和應采兒是“辣系愛戀”,謝娜和張杰是“甜系愛戀”,付辛和博穎兒是“三鮮愛戀”,郭曉冬和程莉莎是“苦系愛戀”。《妻子的浪漫旅行》算得上是一檔成功的混搭綜藝,結合了旅行節目、情感節目、科普節目,每種類型都足以引發觀眾的共鳴。


      【趨勢】 “情感類”轉向 “職業系”


      目前,國內的觀察類綜藝2.0版多聚焦情感向節目,脫離不了獨居生活、夫妻生活、親子關系。而韓國的同類綜藝已將視角投向了職業方向,或將是該類綜藝的發展方向。


      JTBC新近播出的《網線生活》邀請了頂級網紅博主,如游戲玩家、美妝博主、大胃王博主,記錄下他們作為博主、不為人知的背后故事。《全知干預視角》則聚焦藝人和經紀人的關系,初入職場的經紀人小松和藝人樸成光從尷尬到相熟,演員申賢俊與經紀人小勇共事十多年,給觀眾帶來了新鮮感。去年tvN推出的《那家伙們的雙重生活》通過對韓國正當紅的三位歌手太陽、CL、吳赫的日常生活觀察,來展示音樂人舞臺背后的故事。


      其實,觀察一群記者、一群IT從業者、一群醫生的生活,應該也蠻有趣的。但目前,職業方向觀察類綜藝在國內綜藝中還處于空白,也許要等當情感觀察類節目趨于飽和時,才會出現轉向。到時,誰又會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呢?(龔衛鋒)


      原標題:看戲的比演戲的更火


      轉自:羊城晚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文化評析:科技類綜藝節目需要正確的打開方式

      央視推出《解碼科技史》,從人們耳熟能詳的科學小故事出發,“邊聊邊玩邊看”,重新解讀科學史內容,“讓躺在教科書中的歷史活起來”;山東衛視出品《奇跡時刻》,首次將魔術與科學進行深度融合,每期節目請3組一線魔術師表演...
      2018-04-03
    • 網絡綜藝如何困中求變?快餐娛樂引發惡性循環

      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每一天都在為“互聯網+”的新業態添磚加瓦。我們一度以為,電影、電視劇、書本、音樂……各種各樣的藝術形式從大銀幕、電視屏幕進入移動終端,不過是傳播介質的轉移。但如今,文化市場上每天都在發生的變...
      2018-04-12
    • 綜藝節目增加知識性,才能更好回應觀眾的專業期待

      當越來越多的綜藝節目以明星導師為最大看點,他們在節目中的表現也屢屢引發熱議。在好幾檔節目中,一些導師不專業、“和稀泥”的態度激起了觀眾的強烈不滿,另一些導師則因為專業的講解、認真嚴肅的評審態度而“圈粉”無數。
      2018-04-16
    • 新綜藝時代熒屏綜藝現危機 “網綜”顯超強戰斗力

      從去年的《中國有嘻哈》開始,熱門綜藝開始慢慢打上了“網生代”的標簽,伴隨著《這!就是街舞》《熱血街舞團》和《偶像練習生》等網綜先后成為輿論熱點,“freestyle”“C位出道”“pick me”等熱詞廣泛傳播。
      2018-04-28

    熱點視頻

    7月物價溫和上漲 市場供求持續改善 7月物價溫和上漲 市場供求持續改善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