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一只無形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懸于短視頻平臺頭頂,但其內容依然頗受爭議
時下,形形色色的短視頻以其簡短的內容,輕松、詼諧的表現形式,迅速俘獲廣大受眾的芳心,成為許多人網絡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精神伴侶。以我國某短視頻App來說,僅在今年一季度,其全球下載量就已經超過4500萬次,成為全球同類產品第一。
風靡的短視頻內容當中,不乏弘揚主旋律、傳播社會正能量之作,但也必須看到,尚有不少的短視頻平臺利用數據算法,傳播推送奇異、低俗的內容,以此迅速抓住用戶喜好;更有的短視頻平臺甚至培養包裝起一些不健康的“網紅”,以“泛娛樂”的名義博眼球。凡此種種,使得短視頻平臺正自淪為“低俗的搬運工”。
針對短視頻平臺推出的低俗內容一再觸碰社會底線,甚至直接挑戰法律底線問題,相關職能監管部門并未坐視不管。年初以來,國家網信辦相繼約談了“快手”“火山小視頻”“抖音”等短視頻平臺;國家廣電總局更是痛下殺手,鑒于今日頭條旗下“內涵段子”應用程序及公眾號存在的導向不正、格調低俗等突出問題,將其永久關停。
盡管,一只無形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始終懸于短視頻平臺頭頂,短視頻平臺的經營者逐利的同時不得不投鼠忌器,然而目前來看,相關平臺醞釀推出的短視頻內容依然良莠不齊,仍有一些短視頻為了博得高額播放量,成為期望中的“爆款”,不惜以僥幸姿態飛蛾撲火,重蹈以往頗受爭議的視頻內容覆轍。
商業化條件下,短視頻平臺追求利潤的經營動機可以理解,只是,他們在逐利之時絕不能忽視了自己的社會責任,絕不能不兼顧視頻傳播的社會效益。
需要看到,當前短視頻受眾中,青少年群體居多。有數據顯示,一些短視頻平臺85%的用戶在24歲以下,主力達人和用戶基本都是“95后”,甚至“00后”。而今年5月底,新華網發布的一則報告顯示,“95后”最向往的新興職業是網紅和主播,占比達到54%。不難看出,短視頻對廣大青少年人生觀、價值觀以及職業取向影響之深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能量滿滿的短視頻能夠激發青少年積極向上,相反,裹挾了低俗私貨的視頻內容未免會感染部分青少年,使之在精神上趨于萎靡。對此,相關短視頻平臺雖可視而不見,可不見得就沒有人站出來斥責。不久前,抖音發布的海外版在不少地方即遭到了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聯名抵制,正如當地多位教師所指出的,“不良內容對青少年成長太不利了”。
經濟社會管理當中有一個知名的理論叫鐘擺理論。鐘擺現象為世人所熟知,一個鐘擺,一會兒朝左,一會兒朝右,周而復始,來回擺動。鐘擺總是圍繞著一個中心在一定范圍內有規律的擺動,遂被冠名為鐘擺理論。某種程度上講,這一理論同樣適用于短視頻平臺的運營與管理。
不同的短視頻平臺,從目標定位、具體運作等方面來講,固然可以有所不同,有的“朝左”,有的“朝右”;即便同一短視頻平臺,也可能基于特定時期的發展目標,在經營策略上出現搖擺,但不管怎么說,它們就必須遵守我國各項法規政策,堅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以傳播社會文化中的正能量為己任,這才是各個短視頻平臺的經營鐘擺必須圍繞的同一個中心。
短視頻的標簽不該只是“低俗”,奉“低俗”為發展圭臬的短視頻平臺,到頭來只能是自尋死路。理智之舉,還在于盡可能地將短視頻平臺的市場化運營,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立足愛國主義精神的弘揚,立足道德價值作用的凸顯,以短視頻方式恰如其分地予以呈現與宣揚,以此助推網絡空間清朗起來,讓互聯網帶來的變量更多地轉化成為我國文化事業健康向上的增量。
原標題:評論:短視頻別成“低俗搬運工”
轉自: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