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視劇60年,金鷹獎35年:時代呼喚更精良的作品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11-08





      1958年6月15日,中國首部電視劇《一口菜餅子》在北京電視臺以演播室直播的方式播出,這部創作條件簡陋、時長只有20多分鐘的電視劇開啟了中國電視劇的紀元。


      60年來,從全國只有幾十臺進口黑白電視機,發展到今天的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8.9%,中國電視藝術為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做出了積極貢獻。如今,中國電視劇制片規模已穩居世界第一,2017年全國電視劇備案公示總量為1180部、46520集。


      誕生于1983年的中國電視金鷹獎在35年間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電視事業的飛速發展,一部又一部優秀電視劇伴隨著幾代人的成長,成為不可磨滅的時代記憶。在此過程中,金鷹獎始終鼓勵創作不負時代的電視藝術精品,歷屆金鷹獎獲獎作品凝結著鮮明的時代記憶。


      1985年的優秀連續劇《霍元甲》激發了中華兒女的民族自信和愛國熱情,引發了武俠劇熱潮。1987年的優秀連續劇《紅樓夢》被譽為“中國電視史上的絕妙篇章”,重播千余次。1991年的優秀連續劇《渴望》曾轟動全國,感動千萬人,被稱為“中國電視劇發展歷史性轉折的里程碑”。1992年的優秀連續劇《編輯部的故事》開我國電視系列喜劇之先河,拓展了我國電視劇的美學品格。1994年的最佳長篇連續劇《北京人在紐約》成為描寫赴美淘金的中國人事業和情感歷程的經典之作。1999年的最佳長篇連續劇《還珠格格》風靡大江南北。


      進入21世紀,電視劇創作日趨成熟,《潛伏》等諜戰劇、《士兵突擊》等軍旅劇、《金婚》等家庭倫理劇、《奮斗》等現實題材劇以及《甄嬛傳》等IP改編劇,造就了中國電視劇多元創造的新格局。今年的第二十九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電視劇獎由《海棠依舊》摘得,《白鹿原》《雞毛飛上天》《換了人間》等11部電視劇獲評優秀電視劇獎。


      “無論是以前十幾寸的屏幕,還是現在越來越小的移動屏,中國電視事業始終在飛速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創新內容生產,這是電視人的立身之本。”湖南廣播電視臺導演張丹丹說。


      當前,隨著觀眾文化素養和鑒賞水平的提高,對電視劇作品內容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電視劇反映現代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力度越來越大,這些作品在播出后往往會引發觀眾討論的熱潮。“面對這樣的社會文化現象,我們應該從價值取向上去重新思考我們的創作,這樣才能指引影視創作再現生活和引領生活。”吉林大學教授孫正聿說。


      進入新時代,人們仍然在呼喚更多無愧時代、不負人民的精品。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席胡占凡表示:“講好中國故事是提高中國文化影響力的基本途徑,我們要以理服人,以情動人,讓電視藝術作品蘊含主流精神,彰顯主流價值,要用有道德、有溫度的作品來引導人。”


      中國電視藝術60年的發展與每一位電視觀眾的生活息息相關,同時,也離不開一代又一代電視人的努力奮斗。84歲的文藝工作者牛犇在今年第十二屆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開幕晚會現場講述了自己一夜未眠準備入黨材料的故事。從10歲成為一名演員開始,牛犇已經為中國文藝發展奉獻了74個春秋,今年,他完成了多年來的夙愿,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還收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來信勉勵。“我一定要把信仰的力量傳遞給年輕的電視文藝工作者。”牛犇說。


      老藝術家壯心不已,青年演員則為夢想而奮斗。“我希望通過電視劇將更多的正能量帶給觀眾。”在今年的金鷹節上,獲得最具人氣女演員獎、觀眾喜愛的女演員獎的迪麗熱巴說。


      除了熒屏上的演員,為電視藝術默默奉獻的還有無數幕后英雄。今年,金鷹節首次增設了“中國文聯終身成就電視藝術家”獎項,這份沉甸甸榮譽頒給了數十年如一日為中國電視事業不懈奮斗的文藝評論家李準和劇作家王朝柱。


      六十載春華秋實,中國電視砥礪前行,正當青春。(張玲)


      原標題:電視劇60年,金鷹獎35年:時代呼喚更精良的作品


      轉自:中國文化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