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娛樂產業規模預計將超過6500億元,其中上游內容付費市場達3400億元,視頻付費規模增速達40%以上,依然保持了較高水平。”藝恩創始人郜壽智近日在藝恩文娛創新峰會上表示。
“口碑”是觀影最大驅動力
“整體上看,今年的電影市場在大的盤面上保持著上揚和利好。根據藝恩的數據,2018年1~10月,我國票房增量為10%左右,預計全年也會有這樣的增速。從場次來看,這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7%左右;從人次上看,已經增長了1億人次左右。”藝恩解決方案中心副總經理付亞龍表示,根據藝恩發布的《數說2018年電影市場景氣報告》,國產電影在生產數量上保持穩定,單片票房增速較快。“今年前10個月,國產影片的票房份額約為67%,進口影片的票房份額為33%。國產影片發力強勁,特別是一些頭部影片。今年1~10月,票房排名前五十的影片中有29部是國產影片,21部是進口影片。票房5億元以上的影片中,國產片也多于進口片,這也是今年國產電影在市場票房變現層面的可喜變化。”付亞龍表示。
另據《數說2018年電影市場景氣報告》顯示,近三年,我國影院的單日單座平均產出穩定在21元左右;觀影人次增速明顯,1~10月比去年同期增長7%左右,達到15億人次左右。
藝恩將電影票房和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進行對比后發現,相比于2003年100元中有0.11元花費在觀影中,今年前10個月這一占比僅上漲至0.16%。“這反映出,與其他業態相比,人們掏錢看電影的意愿并不是特別強烈。我們的調研顯示,影片票價上浮5元會對影院產生比較大的分流作用,有一部分顧客就會被分流到互聯網視頻平臺上。”付亞龍表示。
在觀影驅動力方面,報告顯示,口碑是觀影的最大驅動力。此外,演員陣容、預告片、觀眾的個人喜好等都是觀影的影響因素。“在藝恩的APP中可以看到,一二線城市的票房占比呈下降趨勢,三四五線城市的占比逐步提升,但是增速緩慢。特別是今年前10個月,四五線城市的票房同比增速遠高于一二三線城市。數據也顯示,三四五線城市對國產的喜劇電影偏好稍微高一些。”付亞龍表示。
短視頻進入商業變現期
根據藝恩的數據,2018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有望突破600億元,逼近美國,但增速趨緩。藝恩將中美視頻平臺的營收增速進行了對比:愛奇藝的營收增速達到89%,而netflix只有32%,愛奇藝是netflix的近3倍。同時,騰訊音樂的增速(40%)也是spotify(24%)的近兩倍。而且國內平臺的會員付費業務也增長得更加迅猛,依然有著巨大的成長空間。
在峰會上,郜壽智特別提到了短視頻的迅猛發展。他表示,2018年春節是短視頻爆發的始點,“截至2018年6月,8.02億網民中,74.1%使用短視頻應用。短視頻市場爆發,用戶覆蓋規模和DAU/MAU各項指標均全面超越長視頻,三四線城市尤為明顯。其中短視頻DAU已經達到2.21億用戶,覆蓋率達到了17.56%,市場滲透率更是超過了20%。”
而在投資流向方面,2018年上半年,視頻及直播領域投資額約200億元,為文娛行業投資最大熱門。從各細分市場來看,短視頻及娛樂內容營銷表現活躍,隨年輕用戶群體觸媒習慣而遷移。短視頻應用在今年春節期間迅速崛起,增勢已經超過網絡直播。截至2018年6月,8.02億網民中,74.1%使用短視頻應用,合并短視頻應用的網絡視頻用戶規模為7.11億,約占網民規模的88.7%。
在廣告營銷領域,短視頻已進入大規模商業變現期,開始瓜分蛋糕。藝恩預計2018年娛樂內容營銷額將超過280億元,短視頻廣告額有望超400億元。
在短視頻內容上,三四線用戶對趣味搞笑和娛樂八卦等接地氣的泛娛樂內容更加關注,休閑消磨時間訴求更強;一二線用戶則對財經新聞這樣實用性較強的信息更加接受。這既體現了在不同發展階段城市用戶對內容的偏好,也為未來的短視頻營銷指明了方向。(曲曉麗)
原標題:2018娛樂產業規模將超6500億元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