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從不缺少明星“死忠粉” ,而“脫粉”在明星和粉絲的關系中也是常見的現象。關于影星章子怡粉絲“脫粉”的新聞近日鬧得沸沸揚揚,一個喜歡了章子怡13年、也是章子怡貼吧吧主的粉絲因章子怡參加某綜藝節目的錄制宣布“脫粉” 。之前曾因章子怡接拍某IP改編劇,章子怡粉絲陳情萬字長文,稱該劇是“古裝偶像劇” ,認為她一旦開始拍攝電視劇,演技就會降低,并奉勸自己的偶像退出IP改編劇的拍攝。
IP一般指具有核心創意并且受眾廣泛的原創文化產品,包括文學作品、動漫、影視、游戲等產品,以及由其延伸出的不同文化樣式所享有的衍生品。近年來, IP改編劇已經成為影視行業重要的作品形態,出現了《瑯琊榜》 《花千骨》 《最好的我們》等眾多現象級作品。然而,隨著IP改編劇從興盛到近期逐漸降溫,對于IP改編劇的爭議也隨之出現。
其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IP改編劇作品質量普遍不高,影視、游戲企業囤積IP,造成IP價格水漲船高,重數量而輕質量的情況普遍出現。加之近幾年對大IP的集中開發,優質IP供不應求,但很多粗制濫造的作品卻受資本的追捧。另一方面, IP改編作品帶有很強的“衍生開發”特點,往往創新度不夠,甚至頻頻有一些作品被指涉嫌抄襲。此外, IP改編劇的題材有限,主要集中在仙俠劇、古裝劇、穿越劇等題材上,容易使觀眾產生審美疲勞。這種情況下,也就不難理解章子怡粉絲們對其“降級”接拍IP改編劇的抵觸情緒了。
IP改編劇經過近20年的發展,熱度一直居高不下。作為影視創作的重要出發地,我們應如何看待IP改編劇的發展呢。筆者認為,我們不應簡單地從電視劇的改編來源上來判斷IP劇的好壞,更應該關注改編劇本身的質量。但值得注意的是,優質IP改編劇的先決條件是原有IP的內容優質。近20年來,網絡文學為影視行業提供了一個海量的故事寶庫,比如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 、天下霸唱的《鬼吹燈》 、海晏的《瑯琊榜》 ,大都是過去十余年沉淀下來的精品。“內容為王”是硬道理,沒有優質內容這個內核, IP改編劇將成為無米之炊。這就需要我們思考,如何形成一個圍繞IP的以優質內容為核心的良性循環。
在堅持“內容為王”之外,我們還應注意,當前IP產業鏈仍需完善。IP改編劇的開發涉及相關政策、資金投入、制作團隊、開發周期、演員配置等多種因素。目前,IP改編劇的重要來源——網絡文學,大多仍處于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沒有從真正意義上參與到IP開發產業鏈中,因此也造成了文學作品很受歡迎但IP改編劇播出效果不如意的情況。對IP進行系統經營和全面開發,需要完善制作、營銷、宣傳等多個環節,并要使各個環節緊密相扣、相互協同,形成更趨完整的文化創意產業鏈,避免優質IP浪費和影視制作脫節。
當今影視市場對IP改編劇提出了精品化制作的要求,如何正確對待IP,更好地兼顧藝術價值與商業價值,成為IP改編劇必須重視的創作方向。而對于觀眾來說,應理性看待IP改編劇,評價一部作品的標準,應更多地重視作品的內在品質,而非外在形式。期待有一天,粉絲可以以自己的偶像接拍IP改編劇為榮。(徐晴)
原標題:接拍IP改編劇致明星“掉粉”說明了啥?
轉自:中國藝術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