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大數據,可以探索到觀眾觀影喜好背后的哪些秘密?1月19日,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發布了《2018中國熱門影視社會觀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從觀眾評價這一維度對2018年高票房、熱門影視作品所體現出的社會現象進行了梳理。
2018年,我國電影總票房達609.76億元,同比增長9.06%。其中,國產電影票房占票房總額的62.15%,達378.97億元。同時,2018年我國網劇數量也持續增加,推動電視劇市場加快調整。在影視制作行業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等研究團隊選取以《紅海行動》《我不是藥神》為代表的2018年度中國內地票房總成績排名前17位的電影,以及以《延禧攻略》《鎮魂》為代表的年度觀看點擊量排名前11位的網劇作為研究對象,利用網絡平臺分發問卷開展調查。研究團隊基于社會學角度提出“社會系統”模式,設計了中國影視與社會的研究指標體系,圍繞2018年中國熱門影視作品與社會的關系,從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維度出發,測評觀眾對影視作品的喜愛程度。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王宜文介紹,《報告》對國家、社會和個人這三個維度進行了細分。其中,國家層面指的是國家宏觀形勢層面,具體設計了7個指標,涵蓋經濟前景、社會法制與民主道德等多個方面;社會層面共設計了32個指標,涵蓋科技與金融、國家政策、生活環境等社會問題方面;個人層面則圍繞個人參與活動,設計了20個指標,涵蓋休閑娛樂、文化消費等。“在這些細分指標的框架下,通過數據分析觀眾的觀影喜好,可以發現很多有趣的結果,這些結果或許能夠為當下的影視創作和市場開拓有所啟發。”王宜文說。
《報告》顯示,“經濟前景”是對觀影喜好度影響最大的宏觀因素。與經濟前景樂觀程度呈正相關的熱門電影作品有《我不是藥神》《唐人街探案2》《西虹市首富》《邪不壓正》等6部,網劇則有《延禧攻略》《如懿傳》《烈火如歌》《獨孤天下》《沙海》《武動乾坤之英雄出少年》等11部。“也就是說,對經濟前景看法越樂觀的觀眾,對《我不是藥神》《唐人街探案2》等電影及11部網劇的評分也越高。”王宜文說。
同時,《報告》認為,2018年正向影響影視劇喜愛度的年度社會問題關鍵詞,包括食品安全、互聯網、環境污染、養老等,即越關注這些問題的人,對相關影視劇的喜愛度越高。對于這一分析結果,中國傳媒大學研究員張國濤認為,這恰恰體現出影視作品的社會功能,其對于社會價值觀的體現和引領實際上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對社會問題關注度越高,越會對相關現實題材的影視作品產生興趣,這也說明觀眾的觀影喜好帶有一種‘對沖焦慮’的傾向。”
另外,《報告》顯示,2018年正向影響影視劇喜愛度的年度個人活動關鍵詞,包括關注美食、熱衷使用短視頻應用、參加體育運動、追星等。這一結果從側面反映出當下觀眾群體的特征——年輕化、互聯網化。結合2018年文娛市場的熱點,記者注意到,流量和粉絲正在成為影視從業者挖掘市場巨大商機的關鍵要素,因此,不難理解為何“追星”成為影響觀影喜好的關鍵詞。
值得一提的是,從觀眾居住區域的級別來看,地級市與鄉鎮等基層觀眾對影視作品的喜好度差異很大,地級市觀眾最喜愛聚焦現實問題的《我不是藥神》,而縣城、鄉鎮等基層觀眾則最喜愛商業喜劇《西虹市首富》。對此,《當代電影》雜志主編皇甫宜川認為,觀眾對于電影的接受程度與地域、職業、受教育程度等直接相關。他建議研究團隊可以加強對觀眾樣本的精細化分析,對個體觀影喜好進行更為長期的跟蹤性觀察和持續性研究,由此來觀察觀眾對歷年影視作品的滿意度的變化,繼而分析影視作品對提升觀眾審美水平的影響。(于帆)
原標題:用大數據探索觀影喜好背后的“秘密”
轉自:中國文化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