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破套路,綜藝節目創新更要文化滋養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2-15





      近日,當紅綜藝節目《奔跑吧》宣布新一季嘉賓更新換代。作為第一批"吃螃蟹"的真人秀節目,"跑男"在2013年開播后曾一度霸占國內綜藝節目的頭把交椅,開啟了明星綜藝時代。翻翻近年來的當紅綜藝節目,總是少不了"引進節目+知名藝人"的套路。這一套路之所以屢試不爽,自然有其優勢。比如,節目制作可以照搬其他國家原版綜藝經驗,連腳本都可以不換;而知名藝人的進入,也為節目流量打下了基礎。然而,這樣的模式在過了一陣新鮮期之后,必然會產生審美疲勞。


      如今有業內人士認為,"引進節目+知名藝人=爆款綜藝"模式結束了。


      以音樂節目為例,"歌手"歷來是湖南衛視的開年王牌綜藝,每年都會為衛視帶來不俗的收視話題。但自《歌手2019》開播以來,雖然劉歡、吳青峰等歌手的加盟也累積了不少話題和人氣,但實際上這檔"現象級"綜藝的收視成績較往季卻產生大幅度下滑。據新京報記者統計,《歌手2018》前五期CSM55城的平均收視率達1.15,但本季卻同比下降近30%,只有0.81。無獨有偶,無論是"綜N代"《中國好聲音》《蒙面唱將猜猜猜》收視率未能與往年持平,還是新開播的《幻樂之城》《聲入人心》等新型音樂綜藝雖有話題但"開機率"較低,曾經"現象級"而被市場跟風式投資的音樂類綜藝,如今卻紛紛后續乏力。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教授朗勁松認為,電視行業逐漸進入下行期,這樣的拐點階段更需要電視人大力投入嘗試原創。他表示,新興高科技手段的輔助能令綜藝節目更具觀賞性,"比如全息攝影、AR技術,電視綜藝都應該去嘗試,我們要有耐心去培養它的觀眾,等待它的成長"。


      綜藝節目如何保鮮?秘訣就是沒有秘訣。也可以說,不存在永遠管用的套路。一方面,觀眾口味會變化;另一方面,制作單位也難免產生"引進"依賴,創新動力不足。要打造出受觀眾歡迎的綜藝節目,必須做好兩方面內容。一方面要不斷推陳出新,時時讓觀眾保持新鮮感。另一方面就是要真正匠心獨具,在制作上精益求精。實際上,引進節目并非萬試萬靈,在別的國家成功的節目,在中國市場未必能成功。因為文化差異等因素,照搬照抄也許可以火一時,卻很難成為常青樹。歸根結底,只有扎根中國觀眾市場,切合我們自己的文化特色、審美趣味,才能開發出獨具特色的綜藝精品。舉例而言,近年來一批文化綜藝成為吵吵鬧鬧的綜藝界里的清流,就是因為在中華文化中汲取營養,用活潑的形式展現出來。這些珠玉在前,可以給未來制作更加精良的綜藝節目以啟示和借鑒。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