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江邊由百年老船廠改造而來的文化商業綜合體“船廠1862”,包含一座中小型劇場“1862時尚藝術中心”。劇場因為只有800個座位,又是非標準舞臺,可接待演出規模有限。但這座劇場敢于創新,成為國內中小型劇場探索“零補貼”運營模式的先行者。自去年3月20日試運營至今,上演了52臺共100場演出及公益活動,上座率近7成,全年接待觀眾48799人,經營總收入超2000萬元,盈利數百萬元。
中小劇場,實現差異化競爭
國內不少中小型劇場面臨劇目資源短缺、依賴引進、成本壓力巨大等困境。在1862時尚藝術中心總經理李艷看來,中小劇場要謀求生存和發展,必須找準自己的定位,在差異化競爭中突出重圍。
1862時尚藝術中心只有600個固定座位和200個附加座位,無法承接規模浩大、舞美繁雜、成本高昂的大型節目,只能專注于成本可控的中小型演出。但是在這里可以看到老建筑原來的結構和管道設施,通過舞臺盡頭的超大玻璃幕墻,還可以望到黃浦江和楊浦大橋。在綜合考量了場地空間、舞臺技術、硬件配套、建筑風格、周邊環境等因素后,1862時尚藝術中心將劇場藝術定位為:先鋒時尚、古典跨界、世界前沿的中小體量演出。
明確了定位,到哪里去尋找好戲呢?1862時尚藝術中心開始了全球節目渠道的挖掘和建立,重點聚焦法國阿維尼翁戲劇節OFF單元、愛丁堡戲劇節Fringe單元、柏林戲劇節、東京戲劇節、倫敦默劇節等國際指標性藝術節劇目,以及港澳臺的戲劇節。這些節目共同的特征是:規模不大、成本可控,藝術性有保障、形式豐富多元,而且多為亞洲首演劇目。去年首個演出季,1862時尚藝術中心策劃了五大演出系列,涉及國內外先鋒話劇、肢體劇、現代舞、live house音樂會、時尚戲曲等多種形式,與傳統演出區別開來。
如今,1862時尚藝術中心2019年演出季菜單已出爐,觀眾將在這里看到2018年阿維尼翁戲劇節一票難求的法國創意喜劇《愛情萬歲》,巴西國寶級劇團倉庫劇院版《哈姆雷特》,愛丁堡戲劇節五星好評劇目、加拿大音樂喜劇《瘋狂音樂進化論》等佳作,亞洲首演劇目將超過80%。
拓展劇場功能,藝術與商業共榮
劇場是藝術的殿堂,但光靠票務收入,難以維持高額的運營成本。不少優質演出即使滿座也難以收回成本,因此絕大多數劇場的生存離不開政府的補貼。而另辟蹊徑的1862時尚藝術中心,決心探索一條商業化的道路,實現自負盈虧。
2018年初,經過對近30個上海主流劇場、8個上海主要商業活動場地的考察和市場分析后,1862時尚藝術中心找到第一個突破口:高端商業活動發布地。其實在2014年,這座還沒被改造的廢棄廠房就得到英國某奢侈品牌的青睞。主辦方將一間位于倫敦攝政街的百年老店復制到這個空間,舉行了一場全球發布會。時裝秀和音樂會、歌舞劇融為一體,足見老廠房空間的可塑性和吸引力。
克服商業模式不熟悉、高端商業活動場地競爭激烈等重重困難,1862時尚藝術中心快速打開局面,開業后成功落地近40場國內外一線品牌商業活動,創造超過1000萬元的年收入。運營頭一年,董事會下達的任務是維持收支平衡。誰也沒想到,到了年末,劇場已有數百萬元盈利進賬。
除了商業活動收入,補充盈利模式的構想也逐漸有了眉目。2018年年底,韓國網紅咖啡24”7被引入劇場,不僅解決了此前一度缺失的觀眾餐飲配套問題,也進一步豐富了劇場的收入來源。既有藝術演出又有商業活動,如何平衡?李艷告訴記者,劇場承接商業活動只是為了養活自己,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藝術,不可本末倒置。劇場制定了一條準則,商業租場只在全年演出季定檔后才開放預訂業務,為劇場贏得了更多的自主選擇權,用商業支撐藝術發展。未來,劇場將逐步調整收入結構,積極提升演出和其他藝術項目收入占比。“事實證明,商業可以養活藝術。希望未來3—5年內,把1862時尚藝術中心打造成為一個真正的文化藝術地標。”(吳桐)
原標題:劇場“零補貼”也活了
轉自:解放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