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評春節檔票價上漲:高質量影片才是電影市場發展之本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2-18





      各路大片激烈競爭的春節檔已經結束,電影總票房超58億元,票房成績超過2018年春節檔。正如硬幣的正反面,今年春節檔亮點之外也伴隨著“槽點”——電影票漲價。一張價格上漲的電影票是觀眾錢包的“吸金石”,還是電影品質的“試金石”?


      春節檔一些影院票價上漲 高低口碑電影加速分化


      今年春節檔共有8部新片上映,其中《流浪地球》以6天20億元票房居首,《瘋狂的外星人》與《飛馳人生》分列二、三名。除了電影內容,電影票價的上漲也吸引了很多關注。


      根據燈塔專業版數據,2019年春節檔平均票價為44.62元,比2018年春節檔的39.72元上漲12.3%,為2014年以來提價幅度最大的一年。


      電影發行人員袁昕雨說:“今年春節某些三、四線城市影院票價翻倍漲的行為,屬于春節檔的短期調價,不太可能一直持續。”


      記者采訪了解到,安徽省安慶市某影院大年初一《瘋狂的外星人》票價為60元,而近日則跌到了37元左右。“一家三口春節看一場電影,花費接近200元,都可以買視頻網站一年的會員了。”安慶市民李金龍說。


      在票價總體上漲的同時,今年春節檔高、低口碑電影票房冰火兩重天的現象更為明顯。《流浪地球》從初一的總票房第四位一路超越,成為遙遙領先的春節檔票房冠軍,而某些影片卻表現平平。


      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下沉,三、四線城市漸成票房“主力”。光大證券研究員孔蓉表示,從實際情況看,三四線城市的觀影需求彈性較大,即漲價后部分價格敏感型觀眾可能會放棄觀影。


      “往年我會看兩三部電影,今年春節期間就只看了一部,當然會選口碑好的。”李金龍說。


      票補少、成本高 票價上漲背后有原因


      縱觀近年數據,無論是春節檔還是全年的電影平均票價,其實都處在逐步上升的趨勢中。從“春節大漲”看“整體趨漲”,其背后的原因值得關注。


      ——票補逐步取消,“九塊九”低價票難再現。2018年下半年開始流傳關于“取消票補”的消息。多位業內人士談到,片方依靠“燒錢”壓低票價,以期用低價把觀眾“騙”進電影院看“爛片”的歷史已經過去了,“如今只要是爛片,再便宜大家也不愿意看”。當片方更愿意把補貼放在預售階段以拉升排片率的時候,正式上映階段幾乎沒有補貼,票價自然會整體上升。


      ——一些城市影院生存不易,春節檔賺錢效應突出。袁昕雨表示,對于三四線城市來說,近年來影院擴張的速度已經超過了其觀影人次的增速,影院平日的上座率并不理想,而“票不愁賣”的春節檔成為其全年重要的收入來源。“對于小影院而言,春節檔能占到其全年收入的20%到30%。”孔蓉說,春節期間影院對提升單銀幕產出有提價動力,尤其三、四線城市影院數較少便于聯合提價。


      ——觀眾與片方地位變化,票價開始匹配作品質量。電影從業人員黃永帆說:“以前國內許多觀眾是沒有觀影習慣的,我們必須壓低票價把人‘拉’進電影院,這使得觀眾付出的票價和片方的投入成本是不成正比的。如今觀眾有了觀影意愿和分辨電影品質的能力,好作品有匹配其質量的價格,也會成為正常現象。”


      高質量影片才是電影市場發展之本


      “影院在春節檔漲價可以理解,但需要在一個合理的范圍之內,翻倍漲價無異于涸澤而漁,透支市場。”袁昕雨說。


      與今年春節檔電影票價上漲一起引發關注的,還有盜版問題。記者在某二手網站上搜索“電影”二字,就出現了“院線同步電影,只需1元”的信息,其展示內容中就包括《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等春節檔熱映影片。


      “監管打擊盜版是一方面,觀眾的自覺也很重要。”業內人士表示,不愿看高票價電影的觀眾其實還有很多其他支持正版的選擇,比如提前購買票價較低的預售,或等電影檔期下線后在視頻網站上看正版影片等。“觀眾尊重正版才能促進中國電影市場的健康發展,與此同時,電影行業多生產高質量影片,才是電影市場的發展之本。”(新華社上海2月17日電)(王默玲 杜康)


      原標題:高質量影片才是電影市場發展之本——春節檔部分影院電影票漲價透視


      轉自:光明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