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藝節目為什么越來越流行“懷舊”了?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3-19





      影視IP再現,老牌組合重逢……近來,“懷舊梗”在綜藝熒屏上頻刷存在感,引發了一波又一波“回憶殺”。

      不少網友感慨,綜藝節目為什么越來越流行“懷舊”了?

      因為有需求。當“郭芙蓉”和“白展堂”唱起《武林外傳》的主題曲《俠客行》,不少觀眾感慨13年過去了;目睹黃日華版《天龍八部》的主演們時隔22年再次重聚,不少網友表示被擊中淚點……近年來,從83版《西游記》《紅樓夢》到《新白娘子傳奇》《炊事班的故事》《射雕英雄傳》,越來越多經典影視劇在綜藝節目的舞臺上“情景再現”,讓觀眾一邊感動得流下眼淚,一邊感慨自己逝去的青春。這背后,是經典IP的殺傷力,是觀眾對于情懷的強烈需求。

      而需求意味著生產力。經典影視劇承載著一代代觀眾的集體記憶,本身就自帶話題,自帶流量。環顧影視圈,懷舊早已從文化景觀轉化為一種經濟現象,從電影、小說到游戲、歌曲,莫不如此。商家售賣情懷,以期引發強烈的情感共鳴;用戶購買回憶,獲得某種程度的心理滿足。綜藝節目,也是一樣。它們站在經典影視劇的“肩膀”上,用綜藝與懷舊碰撞,得出高收視率、高關注度的成果——這種形式直接、有效,也因此備受追捧。

      作為一種娛樂性的節目形式,綜藝傳播力強,輻射面廣,一直以獨特的方式影響著人們的精神生活。綜藝節目流行“懷舊”,這屬于應需而生,能戳中觀眾的心理需求,在滿足群眾文化需要方面發揮著一定作用。但也必須承認,情懷從某種程度上說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懷舊梗”可以用一次,用兩次,但不可能屢試不爽。當觀眾的懷舊需求充分釋放,勢必對其產生審美疲勞,甚至產生“免疫力”,這是規律使然。比如,此前不少網友發現,搜索“某某劇組重聚”會發現一些劇組從未停止過重聚,今天在這個節目,明天在那個舞臺,所謂的“聚首”有了套路的味道,引來網友紛紛吐槽。

      創新是文藝的生命。近年來,群眾對文化產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檔節目是否有新意、有創意,成了影響觀眾取舍的關鍵因素。從《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到《聲臨其境》《我就是演員》,近年來越來越多綜藝節目脫穎而出,以誠意和創意打動人心。對于綜藝流行“懷舊梗”,沒必要指責其“炒冷飯”、缺乏創新,但保持必要的警醒是應該的——少些套路,多些誠意和匠心,狠抓精品創作,才能夠打造出為群眾喜聞樂見的好作品。(夏振彬)

    原標題:綜藝節目為什么越來越流行“懷舊”了?

    轉自:廣州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文化評析:科技類綜藝節目需要正確的打開方式

      央視推出《解碼科技史》,從人們耳熟能詳的科學小故事出發,“邊聊邊玩邊看”,重新解讀科學史內容,“讓躺在教科書中的歷史活起來”;山東衛視出品《奇跡時刻》,首次將魔術與科學進行深度融合,每期節目請3組一線魔術師表演...
      2018-04-03
    • 網絡綜藝如何困中求變?快餐娛樂引發惡性循環

      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每一天都在為“互聯網+”的新業態添磚加瓦。我們一度以為,電影、電視劇、書本、音樂……各種各樣的藝術形式從大銀幕、電視屏幕進入移動終端,不過是傳播介質的轉移。但如今,文化市場上每天都在發生的變...
      2018-04-12
    • 綜藝節目增加知識性,才能更好回應觀眾的專業期待

      當越來越多的綜藝節目以明星導師為最大看點,他們在節目中的表現也屢屢引發熱議。在好幾檔節目中,一些導師不專業、“和稀泥”的態度激起了觀眾的強烈不滿,另一些導師則因為專業的講解、認真嚴肅的評審態度而“圈粉”無數。
      2018-04-16
    • 新綜藝時代熒屏綜藝現危機 “網綜”顯超強戰斗力

      從去年的《中國有嘻哈》開始,熱門綜藝開始慢慢打上了“網生代”的標簽,伴隨著《這!就是街舞》《熱血街舞團》和《偶像練習生》等網綜先后成為輿論熱點,“freestyle”“C位出道”“pick me”等熱詞廣泛傳播。
      2018-04-28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