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藝節目“情懷”從加分項變成爭議點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3-19





      近年來,“情懷”頻頻出現在綜藝節目中,某某劇組的重聚、一個或多個組合的再次同臺、經典劇目演員攜手當節目指導等,都是很好的“賣點”,有效激發觀眾內心的那分懷舊情感之余,也給節目帶來了話題度。除了綜藝節目有“情懷”外,電視劇也打出了情懷牌,在新版劇作中使用曾經的主題曲,讓觀眾“一秒入戲”。但是,也有不少爭議的聲音認為,情懷這副好牌正被無節制地消費,有的劇組在短短幾年間已經一再重聚,“不見驚喜,只剩套路”。

      唱響情懷吸引觀眾“一聽就入戲”

      最近,新版《倚天屠龍記》網絡熱播引來不少關注。該劇首播時,周華健演唱的《刀劍如夢》成為關注焦點之一,有觀眾表示,因為這首主題曲,“多看了幾遍片頭才開始看劇情”。

      《刀劍如夢》是1994版馬景濤、葉童和周海媚主演的《倚天屠龍記》的片頭曲,更是一首經典老歌,如今新版《倚天屠龍記》繼續用《刀劍如夢》做片頭曲,不少資深金庸劇迷表示“一聽就入戲”。今年跨年演唱會上,周華健將《鐵血丹心》《天下有情人》《難念的經》《滄海一聲笑》《刀劍如夢》等金庸劇經典主題曲串燒演繹,一度登上熱搜榜,如今《刀劍如夢》成為新版《倚天屠龍記》片頭曲,讓觀眾回憶滿滿。

      其實,“情懷梗”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在金庸劇最新作品中。2017年新版《射雕英雄傳》亮相時,就用“情懷”圈了不少粉——除了讓1983版《射雕英雄傳》中的“楊康”苗僑偉來新版出演黃藥師,新版還用了包括1983版主題曲《鐵血丹心》在內的不少老歌。

      從耳熟能詳的旋律中走進熟悉的江湖,有觀眾感慨“情懷滿分”,這也讓《倚天屠龍記》增加了不少話題。但是,也有觀眾認為,同類劇作中一再使用“情懷梗”就是一個套路,“不能想想怎么創新嗎?”“這樣的翻拍有什么意義?不如把舊版拿出來再看一遍!”

      綜藝節目經常出現“重聚”場面

      “童年回憶!”“這小時候追過的經典!”“看到這些演員再次聚在一起,好感動!”近年來綜藝節目中經典影視作品演員“重聚”時,網絡上就會出現類似的評論。

      上周末,1997版《天龍八部》劇組主要演員重聚舞臺。他們各自以劇中造型現身,觀眾熟悉的片頭曲作背景,阿紫與姐夫喬峰重逢時說了一句“姐夫,22年了”,網友們感慨“原來這部劇已經過去22年了”。

      重聚的并不僅僅是《天龍八部》劇組。據悉,該節目最新一期錄制時,《還珠格格》劇組也再次聚首,“老佛爺”和“晴兒”見面時,兩人十分激動。

      在《聲臨其境》節目里,來自《鐵齒銅牙紀曉嵐》的“鐵三角”張國立、王剛、張鐵林成為常駐聲音指導,三人在臺上插科打諢,也讓觀眾似乎回到了追劇的時光。

      此外,偶像養成選秀《創造營2019》公布的導師陣容包括蘇有朋、郭富城、胡彥斌和黃立行。伴隨著蘇有朋的加入,“小虎隊”能否合體再度成為話題,節目組表示“正在努力促成”。

      放眼當下國產綜藝節目的創作現狀,“情懷殺”已經成為它們吸引關注度的利器。近一兩年以來,《武林外傳》劇組重聚、《我愛我家》主創重聚、《新白娘子傳奇》演員重聚、《康熙微服私訪記》劇組重聚、《炊事班的故事》主創重聚、1983版《射雕英雄傳》劇組重聚等話題,儼然成為國產綜藝節目吸引觀眾的噱頭。

      對于這些重聚場面,觀眾和網友們一度感嘆“感動”“淚崩”,在一去不復返的時光中回頭看這些青春印記,總能帶來一絲感動。

      這些電視劇承載了一代人的記憶,不可否認,這些“情懷”為綜藝節目帶來了很高的關注度和話題度,儼然成為了節目的“加分項”。

      當“情懷”變成套路,還能“加分”嗎

      觀眾發現,“情懷”正慢慢變成套路。

      1983版《射雕英雄傳》劇組、《我愛我家》劇組、《新白娘子傳奇》劇組、《武林外傳》劇組等,在不同的綜藝節目上“合體”“重聚”,觀眾第一次看的時候感慨萬千,看多了就不由得嘀咕,“他們怎么又聚啦?”

      相比起來,《紅樓夢》劇組相聚次數可能是最多的。據不完全統計,1987版《紅樓夢》劇組分別參與過《藝術人生》《影視風云路》《劇說很好看》《天天向上》等綜藝節目錄制,他們還在各大衛視晚會上通過演唱《枉凝眉》等經典曲目的方式,喚起觀眾的回憶。看多了《紅樓夢》的重聚,觀眾們逐漸產生了“審美疲勞”,關注度比劇組第一次聚首低了很多。

      不少觀眾感嘆,第一次看到劇組重聚,確實感受到了“情懷”,但如今看多了同類節目,感受慢慢在變化,有質疑聲音認為,綜藝節目一次次消費“情懷”。比如《天龍八部》劇組重聚后,一方面,觀眾感慨當年追劇的往事,表達對這部經典作品的喜愛與難以忘懷之情;另一方面,“歲月不饒人,就讓美好永遠留在回憶中”“情懷殺慢慢變成‘殺情懷’,童年回憶都被撕碎了”“請不要拿我們的回憶過度消費,適可而止好嗎”等聲音也不絕于耳。

      確實,在過去短短幾年里,觀眾所熟知的經典老劇、經典老歌頻頻登場,初看之下,觀眾會覺得懷念經典,再三接觸之后,流水線下生產的“集體回憶”也逐漸變了味兒。有分析認為:“炒情懷,本質上與迭代極快的綜藝節目市場是相違背的。十年一次的驚喜變成一年一次的感慨,最終只能變成無動于衷。”

      因此,不管是影視劇還是綜藝節目,如果一直沿用最輕松、簡單的“情懷”套路,只會令情懷泛濫,并逐漸引來觀眾的漠然甚至反感。從綜藝節目來看,“情懷殺”的威力一次弱于一次;從電視劇作來看,最終把觀眾留在劇作里的依然是引人入勝的劇情和表演,而不是那一首曾經的主題曲。

    原標題:“情懷”從加分項變成爭議點

    轉自:齊魯晚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文化評析:科技類綜藝節目需要正確的打開方式

      央視推出《解碼科技史》,從人們耳熟能詳的科學小故事出發,“邊聊邊玩邊看”,重新解讀科學史內容,“讓躺在教科書中的歷史活起來”;山東衛視出品《奇跡時刻》,首次將魔術與科學進行深度融合,每期節目請3組一線魔術師表演...
      2018-04-03
    • 網絡綜藝如何困中求變?快餐娛樂引發惡性循環

      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每一天都在為“互聯網+”的新業態添磚加瓦。我們一度以為,電影、電視劇、書本、音樂……各種各樣的藝術形式從大銀幕、電視屏幕進入移動終端,不過是傳播介質的轉移。但如今,文化市場上每天都在發生的變...
      2018-04-12
    • 綜藝節目增加知識性,才能更好回應觀眾的專業期待

      當越來越多的綜藝節目以明星導師為最大看點,他們在節目中的表現也屢屢引發熱議。在好幾檔節目中,一些導師不專業、“和稀泥”的態度激起了觀眾的強烈不滿,另一些導師則因為專業的講解、認真嚴肅的評審態度而“圈粉”無數。
      2018-04-16
    • 新綜藝時代熒屏綜藝現危機 “網綜”顯超強戰斗力

      從去年的《中國有嘻哈》開始,熱門綜藝開始慢慢打上了“網生代”的標簽,伴隨著《這!就是街舞》《熱血街舞團》和《偶像練習生》等網綜先后成為輿論熱點,“freestyle”“C位出道”“pick me”等熱詞廣泛傳播。
      2018-04-28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