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江日報:只會“666”“哈哈哈” 電腦正在排擠人腦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4-10





      有人說,我們正在使用電腦的過程中“褪化語言能力”:想寫某個字,死活寫不全。碰到令人驚嘆的東西,一肚子表達欲,最終脫口而出卻是一句“666”。

      有媒體對2002名常用網絡語言的受訪者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受訪者感覺自己基本不會說詩句,不會用復雜的修辭手法。高興時只會“哈哈哈”,難過時一遍又一遍地念叨著“藍瘦香菇”。

      網絡時代,我們的語言中出現了大量的流行詞、新句式、新修辭,它們的基本特征是簡單易懂,朗朗上口,能夠最大限度的節省思維成本。而且很多說法都有“出處”,經過網絡的加工、傳播后,引起全民跟風使用。

      相較于有意味的話語,我們似乎越來越喜歡這種簡單直接、高度概括的表達,“表情包”便是最極致的表現。不用說一個字,一張張動態小圖,再復雜的情感,再深邃的意味,仿佛都承載得了。

      究其原因,網絡可能是頭號“嫌疑犯”,畢竟是“網絡”流行語嘛。但仔細一想,好像又有點不對,網絡只是一個“空間”,是人們聯系、表達、獲取信息的渠道,它本身實際上什么也沒有,更不會創造什么,發明“十動然拒”“666”的是人,網絡雖然讓這些表達更易于傳播,但終究還是人選擇了接受和使用。

      偏愛使用網絡用語,其實是思維懶惰的表現,畢竟那些具有文學美感的表達,需要理解,學會這些表達,需要記憶。而人腦能夠懶惰,是因為電腦代替人腦做了許多工作。

      輸入讀音,就能在鍵盤上“敲字如飛”,刻在腦海中的漢字筆畫,不知不覺間被逐漸遺忘;很多工作、生活中要用到的資料,不用再去費力地記住,一塊500G的硬盤,就能儲存近300萬本10萬字的書;遇到難題,再也不用廢寢忘食地思考了,畢竟“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人腦總是越用越“活”,一旦習慣了懶惰,想再次充分“運轉”起來,就得費一番功夫。一項研究顯示,每天花大約10小時上網的大學生,大腦中灰質比每天上網兩小時以下的學生要少很多,而灰質是負責大腦思考的部分。

      電腦等科技產品的發明是為了讓人們生活更方便快捷,這個初衷毫無疑問已經達到了,但科技越發達,人類似乎越懶惰,身體機能越退化,電腦對人腦的影響,值得思考和警惕。


      轉自:長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中國人民銀行: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勢在必行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中國人民銀行: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勢在必行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