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成公主》:千年故事的千場演出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4-23





      新華社拉薩4月22日電(記者李鍵、王學濤)拉薩河南岸的寶瓶山,在沉寂了近半年后,夜晚再次光彩絢麗,與對面燈火輝煌的布達拉宮遙相呼應。一山一宮,共同守望著一段流傳千年的愛情故事。

      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下嫁吐蕃,途中在次角林扎營休息,并將身旁的山頭命名為寶瓶山。對面的紅山上,松贊干布為迎娶文成公主修建了布達拉宮。

      20日晚上,《文成公主》第七季在次角林村上演,可容納近4000人的劇場座無虛席。伴隨著時而舒緩時而高亢的歌曲,金碧輝煌的唐朝大明宮現于眼前,時光回溯到千年前的長安城。帶著豐厚聘禮,吐蕃求親使者祿東贊前來朝見唐太宗的過程依稀再現。

      這段傳說故事在布達拉宮和大昭寺的壁畫上都有記錄。大昭寺,更是因為文成公主的一件陪嫁品——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而舉世聞名。

      除了這件貴重的陪嫁品外,史書記載,文成公主進藏還帶來了綾羅綢緞、書卷典籍、糧食、蔬菜種子以及農具制造、冶金等技術,極大地促進了西藏生產力的發展,加強了漢藏兩族人民的經濟、文化交流。

      正如第三幕《藏舞大美》中西藏民歌所唱:“從漢族地區來的文成公主,帶來了各種糧食三千八百種,給吐蕃糧庫打下了堅實基礎;從漢族地區來的文成公主,帶來各種手藝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給吐蕃工藝打開了發展的大門;從漢族地區來的文成公主,帶來了各種牲畜五千五百種,使西藏的乳酪酥油年年豐收。”

      自2013年首演以來,這部大型史詩劇演出已突破1000場,接待觀眾超過210萬人次,累計收入7.7億元,帶動了大批農牧民實現就業增收。

      62歲的次角林村村民索朗次仁已在劇場工作7年,他和自家的125只羊會出現在劇中。“羊每月就能給我掙12500元,6個月演出就是75000元,比種地放牧要劃算得多。”他說。

      目前,《文成公主》的演職人員共計800余人,其中當地農牧民占比95%,他們白天在外務工務農,晚上演出每月可增收三四千元。

      越來越多的藏族年輕人,正通過學習傳統文化參與到舞臺表演中。《文成公主》全劇共有五幕,穿插卓舞、打阿嘎、藏戲、甲諧等十多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再配以現代舞美技術,將藏族舞蹈的美感展現得淋漓盡致。


      轉自:新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中國人民銀行: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勢在必行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中國人民銀行: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勢在必行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