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變的是技術 不變的是對藝術的珍視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6-12





      細心的人不難發現,中國電影的系統化、大規模修復事業已經步入正軌,且經典影視作品修復的成果日益豐碩。近幾年來,上海國際電影節、北京國際電影節推出的國產電影修復計劃,將《一江春水向東流》《十字街頭》《烏鴉與麻雀》《那山那人那狗》《紅高粱》等經典影片的高清修復版本呈現給觀眾,使經典的永恒藝術魅力得以再現,也從中激活了新的商業價值。

      這其中,少不了國家對影視劇修復產業的各方面支持。據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提供的數據,此前政府每年為“電影檔案影片數字化修護工程”投入3500萬元,累計入庫影片數字模板已達4810部,有力助推了影視劇修復產業的發展。

      其實,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觀眾對影視作品的品質、觀看體驗、藝術性和思想性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具有修復價值的影視作品應該說是海量的,尤其是經典的電視劇,不同時期的拍攝技術發展變化多樣,集數多、修復問題復雜。修復除了要呈現出高品質的畫質,還要盡可能地保持影視作品的年代質感,這就對影視劇修復提出了更優質、更高效、更標準化的要求。

      讓我們欣喜的是,一批互聯網企業充分發揮自身技術優勢,也加入到經典影視作品的修復中來,成為影視劇修復和視聽體驗升級的新力量。通過采用超分辨率視頻增強技術、人工智能等先進的科技,批量使用去噪、去模糊、去劃痕、去閃爍、去抖動、高幀率等一系列信號處理技術,大大提升了修復效率,也提高了觀看體驗。

      正如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副會長羅建輝所言,“對于經典影視劇,不論是充滿匠人精神的手工修復,還是采用新技術的數字修復,變化的是技術,不變的是對藝術和文化的珍視,是我們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在廣電領域的很多場合我們都聽到過“影視文化本身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的表述,通過影視藝術所傳播的文化價值關乎民眾理想信念、道德觀念、價值理念的塑造,更是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抓手。

      經典的影視作品,其文化價值與藝術價值歷經時間考驗,成為恒久的作品,這些影像能夠扭轉平衡市場盲目逐利而造成的文化傳播的非理性。同時,修護、保存和傳播優秀影視作品,重塑70年來的時代經典,既是文化傳承、延續文脈的資源搶救,也是文化創新、繼往開來的有力舉措,對促進影視產業的發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在互聯網時代,如何利用新媒體速度快、傳播廣、互動性強的優勢,讓更多的觀眾可以看到優秀的經典影視作品,從影視作品中感知、認同和弘揚主流價值文化,這是行業努力的方向,也是行業肩上的責任。

      隨著5G時代的到來,觀眾對于影視劇清晰度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對于長視頻和經典作品的需求也會在這個時代得到新的激發,需求會越來越旺盛,5G、人工智能會給經典影視劇帶來更多的驚喜、更多的玩法,年輕人的創新表達也有可能讓經典作品得到重構,讓用戶有更強的參與感、互動感。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電影、電視劇作為一種大眾文化產品,不僅是一種娛樂,更是每一代人的青春記憶,是人們寄托情感的媒介,它反映著時代的風尚與集體的意識。在進行經典影視劇修復的過程中,行業應該選擇能夠充分體現70年主流價值觀念、反映時代和社會變遷的代表性作品進行修復,通過高品質的修復和傳播,讓鐫刻著70年來國家與民族記憶的優秀作品被永久銘記。

      同時,在注重修復保存的過程中,更要注重傳播。影視作品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體現于傳承與交流,影視劇修復不僅僅停留在修復和保存,更重在傳播,在與觀眾的互動中延長作品的藝術生命。因此,整個行業要逐步建立和拓寬影視劇修復作品的傳播、展映渠道,創新播映方式,讓經典影視劇修復既面向未來的觀眾,也服務當下的觀眾。

      因此,與每一位業者的期待一樣,愿互聯網視聽技術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賦能影視劇修復,再造70年經典光影,在保護優秀的影視文化遺產的同時,為更多的觀眾提供更優質更豐富的影視文化產品。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轉自: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畢業證、身份證、營業執照、健康證……小廣告宣稱“只要你需要,就能辦到” 記者街頭探假證(來信調查) 畢業證、身份證、營業執照、健康證……小廣告宣稱“只要你需要,就能辦到” 記者街頭探假證(來信調查)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