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堡壘》鎖定暑期檔 中國科幻電影的春天到了嗎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6-23





         年初,一部票房逾46億元的《流浪地球》,開啟了關于“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討論。縱觀影視市場,科幻電影勢頭不減。硬科幻電影《上海堡壘》日前亮相上海國際電影節,將于暑期檔全球同步上映。此外,輕科幻題材《被光抓走的人》、陸川導演作品《749局》、鄧超導演新片《銀河補習班》紛紛打出“科幻牌”,計劃年內上映;由劉慈欣擔任編劇的《末日拯救》也于近日宣布進入制作階段。

      整體而言,中國市場當下圍繞科幻電影的消費,無論是數量還是票房,都出現了逐步增長的趨勢。數據顯示,去年科幻電影票房占比已超過20%,數量增至30部左右;今年,含科幻標簽的國產電影票房,預計占比將超過60%。國產科幻電影的春天到來了嗎?

      最大弱項是電影工業體系

      中國科幻電影的土壤正在逐步培育起來。作為重特效、視效的電影類型,科幻電影極度依賴電影工業體系的成熟,而這正是中國科幻電影所欠缺的。

      《流浪地球》導演郭帆日前在金爵電影論壇上坦言,中國電影行業還處于工業化初級階段,與完善的電影工業存在很大差距。《流浪地球》的特效被譽為媲美好萊塢,但在極致的畫面美感背后,由于欠缺科幻電影制作經驗,劇組走了不少彎路。“在工業化不足的時候,劇組是在‘拿人肉填補’。”這個觸目驚心的比喻非空穴來風。拍攝太空戲份時需要吊威亞,對演員吳京來說本非難事,但吊威亞同時還要穿上六七十斤的衣服,再連續拍攝六七個小時,對技術支持提出了極高要求,“由于缺經驗,最后導致演員腿部充血受傷”。在郭帆看來,科幻電影的最大弱項是工業化,中國電影產業發展壯大的必經之路,是構建有效的工業化標準體系。

      即將于8月上映的《上海堡壘》改編自江南的同名小說,是國產電影首次將科幻與戰爭結合,呈現與外星文明的正面對抗。導演滕華濤說,科幻電影的技術實踐,尤其是特效層面,中國的整體實力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但最關鍵的不是技術本身,而是一套工業化體系的建立。“在全球技術背景下,純技術的差距并不大,人的差距可能更大。”好萊塢的技術人員實際上可被稱為創作人員,他們能用最先進的技術完成導演的想象,“我們可能是分裂的,有人懂技術但不了解創作;或完全憑想象創作但不懂技術”。

      好消息是,國內影視界正在有意識建立電影工業體系,從拍攝、制作、后期特效各個環節扶持、培育本土力量。國產科幻片《上海堡壘》擁有一個國際化的特效團隊,合作方來自美國、韓國、俄羅斯、英國等。“在后期特效這一塊,我們想讓中國的團隊開始熟悉流程、熟悉各國的公司,孵化和帶動一批中國本土的技術公司。”滕華濤說。

      最需要找到的是中國故事

      如果說中國科幻電影類型的成熟勢必仰賴于技術進步及電影工業體系的建立,那么,科幻電影的未來則有賴美學風格的完善。

      同樣是對《流浪地球》,曾執導《獨立日》《哥斯拉》的羅蘭·艾默里奇不吝發出“驚艷”的贊嘆,“它是一部非常中國化的電影,它講一群人的故事,這是非常中國的元素和主題。”科幻,固然是關于太空、未來或其他任何事物的綺麗幻想,但唯有基于本民族文化元素的美學風格,才是一部成熟的電影的標識。《流浪地球》之所以成功,不單單是因為完成度頗高的特效,更得益于中國故事的內核。“在面臨大危機時,《流浪地球》選擇帶著家一起逃離,因為中國人的文化中,對土地有著很強烈的情感,這是我們的文化內核。”郭帆說。

      在“中國科幻電影元年”這一討論維度下,導演兼編劇張小北認為,電影人必須去思考,什么是屬于中國科幻電影的原型故事。“在視覺上的確要追求全球化和現代化,但具體制作環節只是專業配合度的問題,真正的挑戰是找到適合中國科幻電影的敘事結構,令本土觀眾有共鳴,塑造出令觀眾認可的角色,樹立屬于中國的文化自信。”


      轉自:上觀新聞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畢業證、身份證、營業執照、健康證……小廣告宣稱“只要你需要,就能辦到” 記者街頭探假證(來信調查) 畢業證、身份證、營業執照、健康證……小廣告宣稱“只要你需要,就能辦到” 記者街頭探假證(來信調查)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