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電視劇《遍地書香》在北京衛視熱播,該劇以閱讀為獨特視角,展現革命老區沂蒙椿樹溝村開展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的火熱實踐,在視角選擇、人物塑造、敘事藝術上有較大創新。
一、故事視角創新,
以書香透視鄉村振興的重要歷史進程
《遍地書香》最大的特點是以小見大,以閱讀點題,講述駐村第一書記劉世成如何以讀書為切入口,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改變椿樹溝人對閱讀的偏見,闡述扶貧先扶智扶志的重要性,閱讀就像一道光芒逐漸照耀進椿樹溝村,改變了這里的風貌。首先該劇選取的主角劉世成身份就有些與眾不同——市文化館干部,該劇開篇也非常吸引人,劉世成剛到椿樹溝村就碰上了市委書記發現村民將文化館捐贈的書籍當做廢品賣掉的尷尬事,市委書記要求劉世成必須把鄉村文化建設好,一個文化系統的干部來到不愛讀書的鄉村,一開始就充滿了不可調和的矛盾性。劉世成如何讓椿樹溝村的村民改變成見愛上閱讀,如何讓知識文化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硬核力量”,是這部劇最核心的看點,也是劇作表現的難點。
編導沒有講大道理,而是通過一個個具體的人物和細節來展現這種改變,比如劉世成發現了村民司空見慣的優美風景,吸引老同學馬千里前來開發旅游產業;村里的“經濟中心”王可靠原來一直以自身經濟相對富裕充滿優越感,但是后來看到因為閱讀而進步的李化邊轉變了思想認識;劉世成針對每一戶農民養殖種植特點贈送專業技術書籍,幫助了農民提高了收成,村里舉辦的閱讀活動人數越來越多,閱讀對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改善農民精神風貌的重要作用被較為生動真實展現出來。
二、人物塑造創新,
堅持塑造真實人性打破駐村干部刻板印象
《遍地書香》從現實生活提煉原型,不塑造高大全的英雄,而是挖掘真實人性,豐富人物性格,較為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堅持原則、踏實肯干、一心為民的第一書記劉世成形象。
劉世成作為市里選派來的扶貧干部,不是高大全的英雄,而是身上還存在一些缺點的普通人,比如他生活自理能力差,因為不會做飯差點造成火災;他怕狗,甚至在走訪陳三國家時被狗追進女廁所,出盡洋相;他不夠精細,在山上拍照時居然失足滾下山坡。他收入不高,買房時還只能向領導借錢付首付款。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看似沒什么本事的第一書記,硬是憑著共產黨人的擔當和韌性,挨家挨戶調研閱讀情況,三顧茅廬陳三國家真心實意提供幫助,甚至自掏腰包購買小禮品培養村民的閱讀習慣,及時組織村里的黨員干部前往孟良崮開展黨性教育,帶領大家重溫入黨誓詞尋找初心,最終用真心換來村民的真情。雖然扮演劉世成的演員來喜是一名出色的喜劇演員,但是他改變了喜劇式的表演,不夸張,不刻意搞笑,以較強的藝術控制力塑造了一個接近現實的普通駐村第一書記形象,為該劇加分不少。
三、藝術創新,
展現真實矛盾增強戲劇性,提升可看性
目前,已有多部脫貧攻堅題材劇亮相熒屏亮相,形成一波小熱潮,在藝術創作上也各有得失。《遍地書香》相較于這些劇集,除了聚焦鄉村振興,在藝術創作上最大的特點在敘事上不回避矛盾,讓矛盾推動劇情走,增強了一波三折的戲劇性,比較抓人。
最核心的是表現思想觀念上的矛盾。椿樹溝村村民不愛讀書,但劉世成必須以閱讀打破工作局面的矛盾,這是該劇前半段最重要的矛盾。劉世成在開始面臨很大阻力,劇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很多人覺得讀書無用,甚至對劉世成的做法冷嘲熱諷,這何嘗不是當下不少人真實心態?世俗的功利性導致對人們對知識文化的追求逐漸降低,村民百姓滿心都是發家致富,耕田養家,根本沒有心思讀書。但劉世成并沒有氣餒,他開始一家一戶親自了解情況,并讓他們明白讀書的好處。在劉世成艱難努力下,村民的閱讀習慣逐漸養成。
此外,該劇還涉及不少現實生活中的其他矛盾。比如第一書記與村支書、主任之間的矛盾,劇中村主任張有才就因為不滿劉世成的工作理念而鬧矛盾;比如鄉村社會不平衡發展帶來的矛盾,“經濟中心”張可靠和“文化高地”李化邊相互看不上成為一對死對頭;陳三國因為當年與張有才競爭失敗導致人生失意,從此對整個村莊充滿敵意的矛盾;還有農民進城務工導致夫妻關系緊張的矛盾,每一種矛盾都能找到現實的對應點,椿樹溝村的眾生百態讓人深思。不過編導在處理上始終秉持不回避矛盾,但是弘揚正能量原則,展現鄉村社會和人性美好的一面。
當然,《遍地書香》也并非盡善盡美,劇中還是存在部分人物略顯浮夸,部分情節過于順利導致藝術稍顯失真的瑕疵,但是劇中主角劉世成一心為民“成事”的急切心情讓人揪心,椿樹溝里嘴上磕絆但又真心相助的鄰里情分讓人牽掛,書香如何吹遍沂蒙的這個小鄉村,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還要接著看下去。
轉自: 國家廣電智庫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