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劇評】《遍地書香》:從文化扶貧打開鄉村振興電視劇創作新視野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05-18





      近日,一部反映文化扶貧和鄉村振興的電視劇《遍地書香》正在北京衛視熱播。該劇作為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20年脫貧攻堅重點播出劇目,講述了城里來的第一書記從引導村民讀書開始,以扶志扶智統籌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終于讓山村書香飄蕩、貧困戶脫貧致富、村莊迎來美好發展前景的故事。故事視角新穎,敘事溫潤細膩接地氣,鏡頭里的美麗鄉村風光迷人,剛剛播出13集,已經收獲不少好評。


    微信圖片_20200518085311.jpg


      小切口,大主題,


      文化扶貧有效落地


      以讀書的小故事鋪陳文化扶貧大戲。《遍地書香》是一部聚焦文化扶貧主題的生活輕喜劇,全程在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椿樹溝村取景拍攝。講述的是從城里文化館來的第一書記劉世成一到任就帶來了一車書,并通過村里的廣播設立讀書時間,組織號召大家都來村部讀書的故事。圍繞送書和讀書發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事:這里的村民似乎不需要書,甚至把“送書下鄉”的書直接論斤賣了廢品;也不愿意到村部讀書,聽說第一書記給大家準備了“小禮品”才紛紛前來“讀書”。但隨著故事的展開,人們發現,這里的一些人開始有了變化:說話文明了,用詞講究了,上臺發言“一套一套”的。繼之整個村莊也起了變化,最后一個貧困戶有了“成為全村最富的人”的“夢想”,村民們開始相互羨慕,認為讀書寫字是“很洋氣”的事情,逐漸地,讀書在村里蔚然成風。


      讀書會也成了演講會、交流會、教育會。在讀書會上,村委會主任張有才“放下身段”,主動與有著十幾年隔閡的村民陳三國握手言和;村民們暢談夢想、愛情,勇敢地把心里的美好向往寫在黑板上;多年不與村委會和其他村民來往的貧困戶陳三國,夫妻雙雙來到村部參加讀書活動,“找組織”解決困難。村兩委有了凝聚力、號召力,村干部有了威信,村民鄰里更加團結和睦了。


    微信圖片_20200518083900.jpg


      讀書學習為村民打開致富通道。通過引導村民讀書學習,在村子編筐技藝基礎上,劉書記與村民們一起謀劃改進技藝,讓筐子走出國門,讓村民憑借傳統手藝走上致富路。開超市的村民謀劃如何發揮村里資源優勢經營電商。村莊的書香氣息和清新如畫的自然風光吸引了城里的投資商前來考察旅游開發項目。村主任也面對全村群眾發下“讓椿樹溝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文明村文化村”的誓言。


      文化扶貧,立意創新。作為國內第一部表現文化扶貧攻堅內容的電視劇,《遍地書香》很好地回答了到底應該如何有效扶貧的問題,很好地契合了文化大國建設和全民閱讀戰略這一關鍵點,在立意上樹立了創新性標桿。電視劇選用輕喜劇形式,讓重大主題在輕松歡快中得以順利表述,在不知不覺中被灌輸到人們的腦海中。一些第一書記們觀看此劇深有感觸,他們說,既要讓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還得讓老百姓的思想認識同步提高,視野更開闊一些。對于這種無形的精神建設,需要第一書記“扶上馬,送一程”。《遍地書香》從小點切入,意義深遠,通過“文化扶貧”的主題內容,以影視作品展示了“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的美好前景。


      有生活,接地氣,


      主創者獻給美麗鄉村的“深扎”之作、深情之作


      《遍地書香》由張繼擔任編劇,楊真執導。張繼是中國當代鄉村現實主義小說代表作家之一,被譽為“中國最會講故事的青年作家”。作品有電影《男婦女主任》、電視劇《鄉村愛情》(1-10部)等。張繼的家鄉山東棗莊與臨沂毗鄰,十幾年前,張繼創作了一部以沂蒙山鄉村青年創業、戀愛為題材的電視劇,后來更名為《鄉村愛情》在東北拍攝,現已拍攝到12季,其中前10季都是由張繼擔綱編劇。張繼一直有為沂蒙山打造一部電視劇的夙愿。他與同為山東籍、故鄉臨沂的導演楊真已經相識二十多年,兩人有一個約定,將來為故鄉沂蒙聯合制作一部反映沂蒙風情的電視劇。2017年他們開始考慮如何創作一部表現中國歷史性的扶貧攻堅題材電視劇時,兩個老朋友一拍即合,感覺實現約定的時機到了。兩人多次深入沂蒙山區偏遠村莊,調查采訪,掌握了大量一手素材。


    微信圖片_20200518083920.jpg


      《遍地書香》是主創人員致敬革命老區、致敬新時代新農村、致敬生于斯長于斯的家鄉故土的創意之作、真情之作。盤山公路蜿蜒曲折如一條白龍騰架于青翠欲滴的群山之間,村莊青山環抱、綠水潺潺,街頭院落花香盈盈。故事設置多條主線,線線有好戲;人物設置成雙成對,搞笑人物個個都能棋逢對手;人物對話有方言土語,也有國學名句,尤其是對手找到了對手,句句妙趣橫生。


      如村里自學畫畫、苦練書法、喜愛讀書的“文化人”李化邊與開超市、會賺錢、卻羨慕“有文化”的富裕戶王可靠;風風火火的老婦女主任李煥榮和拙于言詞的老村支書張傳勤;怕老婆的村會計徐百年與喜歡擺“干部家屬”架子的妻子謝麗,每一對人物的設計,都充滿了鄉村生活煙火氣,情節對話令人捧腹之余,充滿生活的真諦。敘事風格雖無大起大落、大開大合,卻樸實醇厚、意趣盎然,令人回味、吸引人追劇。劇中每一個畫面、每一個情節無不深諳主創人員對國家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對美麗鄉村的深情禮贊。


      沂蒙精神代代傳承,


      思想內涵引發時代共振


      《遍地書香》的故事是發生在有著深厚革命傳統和紅色基因的沂蒙山區。用乳汁救養子弟兵的沂蒙紅嫂、用肩膀扛起“火線橋”的“沂蒙六姐妹”、舉殲國民黨軍來犯精銳的孟良崮戰役,這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村村有烈士,戶戶有紅嫂”成為沂蒙老區的真實寫照。習近平總書記把沂蒙精神的特質高度概括為“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遍地書香》以沂蒙精神灌注全劇,通過一明一隱兩條紅線貫穿和詮釋了這一思想內涵。


      一條明的紅線:禮贊脫貧攻堅一線黨員干部的真誠、執著和堅韌。


      劇中第一書記劉世成,一反過去英模人物高大帥模式,長得不帥、不高大,還有些呆萌,似乎也沒多大本事。但隨著故事的推進,我們才發現這是個大智若愚式的人物,在工作上有他自己的一套,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最后都被他攻克了。


    微信圖片_20200518085333.jpg


      “從未想過放棄,辦法總比困難多!”在一口一個“三國大哥”叫著,苦口婆心勸說村里的貧困戶陳三國安裝有線電視和寬帶,反被他舉著鐮刀逐出家門之后,第一書記劉世成的這句話讓人印象深刻。“帶領全村人致富,不能讓任何一戶掉隊”,這是他作為黨派來村里掛職的第一書記肩上沉甸甸的責任。為此,他耐心而又嚴肅地做村主任張有才的工作;為了讓陳三國找到致富的自信又不傷其自尊心,他煞費苦心自討腰包請人購買陳三國編的款式老舊的筐子;為了吸引村民讀書,他買了各種小禮品作為獎勵,為的是培養村民的閱讀習慣。村干部和村民們了解真相后,深受感召和感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劉世成到村里后,注重調查研究,摸清村里的情況以圖發展振興。面對村主任“哪有什么資源,窮山溝一個”的抱怨,他斬釘截鐵地說:“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革命老區就是最大的資源!”他引用精確數據,擺事實、講道理,分析村里的優勢和差距,嚴肅指出村里十年沒有發展黨員、村干部思想懈怠、村民小富即安的情況,并當即決定:組織全村全體黨員去一趟孟良崮革命遺址,重溫入黨誓詞,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一場場對話,一個個細節,展現出這位駐村干部身上傳承的黨的優良作風,刻畫出他撲下身子帶領村兩委一班人干事創業的精氣神。一些仍在一線駐村的第一書記觀劇后感動地說,《遍地書香》對第一書記形象的生動塑造和真實演繹,讓他們內心充滿敬佩。


      一條隱的紅線:深情歌詠“沂蒙精神”。


      這是一片紅色的土地,紅色基因在這里代代傳揚。有這樣幾個橋段,讓觀眾產生強烈情感共鳴。


      第一書記到任第一天就留在貧困戶家里吃飯,當年黨的隊伍和黨的干部與人民群眾的魚水深情又回來了。第一書記到村后,村民爭相邀請書記去自己家吃飯。上一代婦女主任李煥榮更是當仁不讓“搶”書記,說自己當年就喜歡工作組到家里來吃飯。但最終劉書記是在走訪只有爺孫倆的一個貧困戶時,留在這家吃飯了。這戶人家爺爺李木林年事已高并且雙目失明,孫子小安上小學,家境貧寒。第一書記留在李木林家吃飯的消息傳出來,村民們都感佩不已。


      在劇中,我們看到了爺孫倆的真誠挽留,表現出老區人民對黨的干部的信任和愛戴。年逾八旬的老藝術家牛犇飾演的老者角色,身上有一股子錚錚作響的生命的精氣神,他和老婦女主任李燦榮成為老區人民的代表,向包括劉書記在內的新一代黨員干部傳承著紅色的基因。我們也看到,吃完飯,劉書記悄悄在碗底下放了100元錢,作為他的這頓飯的餐費。劉書記也為村民帶來了“老八路”作風。此情此景,似曾相識,令人感慨萬千。


    微信圖片_20200518085338.jpg


      孟良崮戰場遺址重溫入黨誓詞,貫通初心使命。高高的孟良崮戰役紀念碑下,劉書記激情昂揚的開場白,不同時期入黨的黨員站成兩排、舉起拳頭的莊嚴宣誓,都讓人動容。回村的路上,劉書記讓大家談體會,現任村干部們個個發出肺腑之言: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勇于作為擔當,帶領全村致富奔小康!此前還因受到劉書記批評裝病住院的村主任張有才,思想疙瘩也解開了,痛悔不已,表示將全力支持劉書記的工作。革命戰爭年代入黨的老黨員、老支書、老婦女主任也欣喜地看到,曾經丟掉的黨員干部的優良傳統又回來了。回程車上,全村新老黨員干部團結在黨的旗幟下,初心使命實現新時代的同頻共振。


      電視劇《遍地書香》小村莊映照大時代,小故事抒寫大情懷,稱得上是從文化扶貧視角切入鄉村振興題材的開創之作,影視助力脫貧攻堅的成功之作。



      轉自: 國家廣電智庫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清明祭||梁學章: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清明祭||梁學章: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