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視公司“寒冬”如何闖關?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05-18





      第26屆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2020·春季)日前發布的《中國電視/網絡劇產業報告(2020)》,直觀地反映出歷經洗牌革新之后,國劇市場顯露出的行業發展新態勢。在“寒風”呼嘯的當下,影視公司將如何“闖關”呢?


      影視“寒冬”并非虛言


      《中國電視/網絡劇產業報告(2020)》發布的數據顯示:隨著2018年“天價片酬”“陰陽合同”事件的整體波及,“影視行業跨界定增”“稅務自查自糾”等資本管理的公允審慎,電視劇投資規模縮減,電視劇市場投資也隨之下滑。2019年電視劇市場總投資規模預計為168億元,創近5年歷史新低;影視公司的投融資事件僅有數十件,降幅明顯。去年以來,有2996家影視公司關停,企業凈增數量逐年遞減。


      報告指出,劇集生產方面,備案和發行的劇集數量進入下降通道。從立項數量來看,2019年電視劇立項數量明顯下降,從2017年1161部、2018年1061部一路跌至905部。發行許可方面,從2012年開始,生產完成并獲得發行許可的電視劇總量就已超過1萬集,后來一直在15000集左右的區間徘徊。但2019年又重新回落至1萬集區間。照此發展,2020年,很可能會進入低于1萬集的時代。


      播出方面,2018年上新的國產電視劇和網絡劇共有452部,2019年只有377部,劇集總量減少了75部,下滑了16.6%。收視率方面,據CSM55城收視率統計,2019年省級衛視中沒有收視率過2%的作品,且前40位排名的作品收視率差異普遍很小。視頻網站播出情況也同樣不樂觀。2018年,過50億播放量的劇集有6部,而在2019年,50億播放量以上的網劇數量僅有2部,分別是《陳情令》《倚天屠龍記》。網絡播放量前50名的作品,平均單部播放量比2018年縮減17.5億次。


      這些數字猶如天氣預報的溫度、風力值,可以讓人們直觀地感受到影視行業的“寒冬”并非虛言。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對于影視行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初至今,已有5328家影視公司注銷或吊銷,是2019年全年注銷或吊銷數量的1.78倍。


      “寒冬期”也是“洗牌期”


      活下來的公司在做什么?


      記者從報告中看到,去年入選新中國成立70周年優秀電視劇百日展播的電視劇,參與出品的單位中,山影與中央電視臺、優酷以5部的數量并列第二位,騰訊影業入選8部,位居榜首。


      改革開放以來,山影一直深耕主旋律題材,1986年山東電影電視劇制作中心成立,是全國最早的電視劇生產單位之一,也是今天享譽業界的山影前身,曾經創作過《武松》《今夜有暴風雪》《高山下的花環》等經典作品。轉企改制后的新山影汲取老山影的歷史沉淀和積累,創作了《大染坊》《闖關東》《沂蒙》《生死線》《老農民》《瑯琊榜》《偽裝者》《馬向陽下鄉記》《北平無戰事》《溫州一家人》等眾多經典劇作。


      山影集團董事長晉亮表示,“山影多年來形成了‘溫暖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強調創作必須深入生活、扎根泥土,為人民抒懷,為人民抒情,這是山影人對‘主旋律’的理解。除此之外,山影一直視獨創、原創為影視劇創作的靈魂。縱觀山影的創作年表,除了對經典IP的改編,幾乎每一部作品都是原創。對于影視產業而言,原創精神是其發展的根本推動力,沒有原創精神、原創作品,對于影視公司來說就失去了生命力。”


      而對于“寒冬期”,晉亮則認為,關注這些意義不大,“‘寒冬期’換一個角度看也是‘洗牌期’,影視投融資開始理性,良幣開始驅逐劣幣,這是好事。中國人講究‘冬藏’,趁此‘寒冬期’坐下來好好練內功,補足自己的短板,抓好項目,磨好劇本,才是一家影視公司該做的事情,對好項目而言,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寒冬期’。”


      在晉亮看來,不管行業大環境怎么變,錘煉項目仍然是第一位的。山影目前劇本創作和籌備中的項目,包括8部電視劇1部電影,分別是:邢原平編劇的《勢不可擋》、趙冬苓編劇的《老家伙》、張作民編劇的《如訴如愛》、被公安部列為重點項目的《和平與戰爭》、錢濱編劇的年代愛情題材劇《老同學》、張永琛編劇的《初陽》、展示溫暖家政的《陽光大姐》、演繹清末梨園絕唱的《亮相》以及歌劇電影《沂蒙山》。除了影視制作主業,山影也在推動旗下部分產業板塊的改革與轉型,在影視基地、影視產業園等方面提升山影的綜合發展實力。


      “長劇打天下”格局被打破


      《中國電視/網絡劇產業報告(2020)》中指出,2019年播出的電視劇中,以集數為21-40集的電視劇為主,無超過80集的電視劇。上線的網絡劇中,40集以上的網絡劇占比相對較小,12集的短篇幅網絡劇和21-30集中等篇幅網絡劇合計占比超過半成。


      近期,廣電總局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電視劇網絡劇創作生產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制作提倡不超過40集,鼓勵30集以下短劇創作”以及“提交規劃備案時需提供《完成劇本創作承諾書》”等新規定,進一步打破“長劇打天下”的格局。


      電視劇長,意味著銷售額高。短劇短小精悍,但從劇本策劃、籌拍建組、制作成本、劇集質量、版權售賣、營銷熱度、資金回款等方方面面都要按長劇標準去執行,均攤到每集的成本就更高。


      晉亮說:“好劇不怕長,注水劇例外。最近幾年,中國出現了不少劇集超長的電視劇,其中有精品,但是水貨居多,是制作方出于稀釋成本的需要,人為地將劇情注水,讓觀眾難以忍受。長此以往,中國電視劇將自毀長城,畢竟現在是網絡時代,觀眾選擇的空間很大,你侮辱我的智商,我大不了棄劇。所以總局出臺這個規定,有利于促進行業自律,保護中國電視劇行業良性發展。”


      但他也表示,總局在規定中用了“提倡”“鼓勵”等字眼,看得出這個規定有彈性。“畢竟單純以集數來判斷劇情是否注水并不嚴謹,如果編劇水平不夠,寫出的故事很爛,那么劇集再短也可以視為注水劇。反之,故事精神內涵足夠豐富厚重,需要較長劇集才能表達充分完整,這種情況可以適當放寬。總的來說,因為生活的快節奏,我還是支持電視劇走短劇集路線,如果故事有充分理由支持必須走長劇,不妨考慮季播劇的做法,在這方面,美日韓有足夠的經驗供我們學習。”


      定制與分賬網劇“試水者”


      《中國電視/網絡劇產業報告(2020)》發布的數據顯示,在2019年上新的377部劇當中,電視劇的數量只占35.8%,而64.2%的是網劇,可見網絡已經成為劇集最主要的傳播渠道。臺網關系也進一步演變。2019年共有90部臺網同步劇,先臺后網的4部,先網后臺的8部。互聯網優勢地位越來越明顯。


      報告還指出,未來影視企業或將會去開辟一些全新的類型,如互動劇、短劇、迷你劇,將電視劇與游戲結合,將電視劇與移動終端結合,這是影視、互聯網與科技的強大聯合,更是觀眾與創作者的全新互動。未來,可能這些類型會形成新的形態,為整個影視行業的發展帶來新的增長點。


      晉亮說:“目前,參與網劇、網絡電影制作的公司魚龍混雜,想賺快錢的制作公司不在少數,一些作品題材上過于熱衷‘怪力亂神’,能夠深耕現實生活、直面人生困境的題材相對來說還是缺乏。山影作為一家國有影視制作機構,將按照影視劇精品創作的標準來生產網劇網絡電影,在保持‘魯劇’制作精良優勢的基礎上,堅決杜絕網劇網絡電影的同質化和低俗化傾向,力爭在內容制作方面利用自身的固有優勢,實現新的突破。”


      目前,網劇、網絡電影已成為傳統影視制作公司重點發展的領域。2019年,山影策劃的網絡電影《毛驢上樹》在愛奇藝上線,該片把鏡頭對準精準扶貧工作,以“第一書記”為主角,反映農村脫貧攻堅的真實面貌,自上線后一個月時間內分賬票房過千萬。山影與優酷合作剛剛殺青的作品《走起!我的天才街坊》也以網播為主。除了長劇集網劇,山影也正在積極組建年輕團隊,探索微劇、豎屏劇等嶄新形式的劇集,并會在適當的時間節點推出自己的劇目。


      山東影視制作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吳雪松表示,“微劇、豎屏劇的產生與移動客戶端的快速發展有關,5G時代的到來,將更加催化微劇、豎屏劇的發展。觀眾觀看這種劇集的時間比較碎片化,地點比較隨意化,這就決定了劇集內容更適合走喜劇路線。但是由于時長的問題,要在短短幾分鐘內達到觀眾的興奮點,在故事與搞笑之間取得平衡,這其實有很大的難度。首先是故事越短越難講,其次是受抖音、火山、快手等娛樂平臺的熏陶,觀眾對故事笑點的心理期待時間基本就是十幾秒,微劇、豎屏劇如果不能在人設和臺詞上步步生花,三五分鐘一集很難吸引觀眾持續看下去。”


      而山影也是傳統體制內影視制作機構中最早試水定制網劇的制作單位。早在2015年,山影便與搜狐開啟了定制劇模式,當年播出的《他來了,請閉眼》被譽為“2015年最受矚目網絡劇”,是山影契合市場需求、“網臺聯播”的試水之作。在后續與視頻平臺的合作中,定制與分賬成為兩大頻繁采用的合作模式。


      晉亮認為,除了點擊分賬,影視機構與視頻網站合作還可以選擇定制劇模式,就風險與收益來說,這種模式介于版權買斷和點擊分賬之間。山影這次拍攝的《走起!我的天才街坊》就是一部優酷定制劇。



      轉自:大眾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清明祭||梁學章: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清明祭||梁學章: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