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視劇《獵人傳說》正在沂南縣馬牧池火熱拍攝!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06-24





      “雖然已經拍攝了400多部影視劇,但與橫店影視城和青島東方影都相比,不論是硬件還是軟件,我們都有差距。”沂南縣界湖鎮南村社區黨委書記李鳳德說,必須突破一些“天花板”。


      “鄉村好萊塢”的奮斗


      眼下,紅色電視劇《獵人傳說》,正在位于沂南縣馬牧池鄉常山莊村的沂蒙紅色影視基地火熱拍攝,這是6月份在這個影視基地拍攝的第二部影視劇。常山莊這個沂蒙山區腹地的小山村,從紅色村莊到有“鄉村好萊塢”之譽,正走在奮斗路途中。


      保留了獨特的抗戰山鄉風貌


      常山莊村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間。幫助常山莊村建起村史館的沂南縣博物館館長呂宜樂告訴記者:“這個村起初取名常勝莊,寓意吉祥,后演變為常山莊。”常山莊村內主街2公里,兩側基本上是清末至新中國成立初期建設的民宅,古樸的村落、幽深的石板巷、石板橋以及殘破的老石屋、茅草屋,站在村街望去,就像一座開放式的民居博物館。


      戰爭年代,常山莊是沂蒙山革命根據地中心,是抗日戰爭時期山東黨政軍機關領導全省開展抗戰活動的中心區域,徐向前、羅榮桓、陳毅、粟裕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戰斗生活過。


      “常山莊所屬的馬牧池鄉,更是典型的紅嫂之鄉,用乳汁救傷員的紅嫂明德英就生活在這里。戰爭年代,這里能數出名字的紅嫂就有120多位。”呂宜樂說,常山莊周圍還有許多革命遺跡、遺址,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山東省戰郵會舊址、“火線橋”舊址,紅嫂故居、“沂蒙母親”王換于故居等舊址。難能可貴的是,這些遺址在經歷了七八十年的風雨歷程之后,仍保存完好,保留了獨特的抗戰山鄉風貌。


      2007年,反映革命戰爭年代沂蒙人民參軍參戰、擁軍支前、無私奉獻的電視劇《沂蒙》拍攝前選址,走遍了沂蒙山區6個縣200多個村莊,最終將拍攝地設在沂南縣馬牧池鄉常山莊村。“之所以選在常山莊村拍《沂蒙》,主要有兩點考慮,一是這個地方是沂蒙山革命根據地中心,另一個就是這個村保持了沂蒙老區百年建筑的原始風貌,非常符合拍攝需要。”該劇美術張志方說。


      《沂蒙》拍攝后,沂南縣決定在常山莊建設沂蒙紅色影視拍攝基地,該縣界湖鎮南村社區承擔了基地的開發建設工作。沂蒙紅色影視基地2008年建成至今,已經拍攝了《沂蒙》《斗牛》《紅高粱》《鐵道飛虎》等400多部紅色影視劇,被譽為“鄉村好萊塢”“紅色影都”。2012年,沂蒙紅色影視基地被評為4A級景區,2014年,常山莊被評為第三批“中國傳統古村落”。


      村里影視服務部專管群演


      從拍攝《沂蒙》起,張志方在沂蒙紅色影視基地待了10多年,見證了常山莊由紅色村莊,到紅色影視劇拍攝基地的蛻變。“我們對古院落進行了保護性修繕,新建、改建、修復了供拍攝紅色影視劇專用的炮樓、戲臺、古道、城門、古廟等。根據劇情需要,把一些院落改造成了地主院、李家院。”張志方說。


      為拓寬影視劇拍攝的功能和范圍,影視基地還建起了功能齊全、能夠拍攝年代劇的古縣城。張志方正是古縣城設計者,他說:“建設古縣城目的非常明確,就是滿足革命戰爭戲、新農村建設及年代劇等多種題材的影視劇拍攝需要。”古縣城配套建設了紅色影視風情街、明清主題影視街、民國主題影視區、戰場等主要拍攝場景100余處,“加上古村、古院落等取景點,可同時接待多個劇組拍攝。”


      “我們能為劇組提供1萬多個品類道具,可以為劇組定制和提供上萬件各種款式、型號、顏色的影視服裝。”南村社區黨委書記李鳳德說,為方便和滿足劇組拍攝需要,影視基地還建設了影視服務中心酒店和寫生基地酒店,能同時容納2000多人食宿。


      山區純樸的村民和影視劇演員似乎是八竿子打不著的兩個群體。可在常山莊,不少村民都兼有演員身份。“周圍六七個村的群眾在我們這里登記當群演,人數多達五六百人。”常山莊影視服務部經理李現人說。


      2020年74歲的張貴利,是群演中年紀比較大的。從拍《沂蒙》開始,他在不少戲中出演過。“我還拍過有臺詞的戲呢!當群眾演員一個月能掙1000多塊錢,多的時候3000多塊,這樣的收入對于俺莊戶人來說很不錯了。”張貴利說。


      隨著在常山莊拍戲的劇組不斷增多,群眾演員需求量不斷增加。為幫助群演提高表演水平,沂蒙紅色影視基地成立了影視演員培訓中心,請影視劇導演、演員對群眾演員進行專業培訓。經過培訓后,群演表演水平提高很快,有的還在一些影視劇中擔任了角色演員,收入大大增加。


      群演多了,如何規范管理是個問題,在沂蒙紅色影視基地幫助下,常山莊村2018年7月成立了影視服務部,專門負責群演管理工作。


      全國影視拍攝基地不少,身處沂蒙群山之中的常山莊,緣何受到眾多影視攝制組青睞?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除天然的古村優勢外,最關鍵的是為攝制組服好務的理念,想攝制組所想,急攝制組所急,把攝制組當成家人一般對待,從場景,到住宿、餐飲,從道具,到群演的完整服務產業鏈,讓影視劇組工作人員在這里工作舒心、安心、放心、省心,既縮短了拍攝時間,又大大節省了拍攝制作成本,這也是許多導演、制片人成為“回頭客”,多次到沂蒙紅色影視基地拍劇的主要原因。


      多元發展實現自主拍攝制作


      “雖然已經拍攝了400多部影視劇,但不管是橫向比,還是縱向比,我們都存在短板和不足,與橫店和青島東方影都相比,不論是硬件,還是軟件,我們都有差距。”李鳳德說,影視基地要想實現大的發展,必須突破一些“天花板”。


      李鳳德分析,橫店影視城經過20多年發展,已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最有影響力的產業基地之一,不僅是一個超大型影視拍攝基地,而且是一個經典旅游景區;青島東方影都雖然建成時間較晚,但起點高,已經成為影視拍攝為主,兼具觀光旅游、文化娛樂、休閑度假于一體的大型影視產業制作基地,形成了影視產業園、大劇院、電影博物館、影視會展中心、商業中心、室風主題樂園等為主的全產業鏈體系。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條件,沂蒙紅色影視基地現在取景的劇組,多是抗戰題材、農村題材和民國題材戲,“戲路”較窄。有時,劇組需要拍攝水上戲、火車站等戲時,沒有相關場景。


      為解決短板和不足,沂蒙紅色影視基地以被列為《山東省影視產業發展實施規劃(2018-2022年)》影視產業重點發展和支持項目為契機,突破傳統影視拍攝基地局限,從硬、軟兩個方面下功夫,補齊短板,提升影視基地品牌價值。


      “我們對影視基地進行了新的規劃,優化各項影視拍攝配套設施,為前來拍攝影視作品的劇組提供更加便捷、優質的服務。”山東廣匯集團總裁、沂蒙紅色影視基地總經理李熙鵬介紹,硬件方面,將投資51億元,增建數個高標準攝影棚,新建火車站、水岸碼頭等影視拍攝場景,修整近十個古村院落作為新的影視拍攝取景點,并對古縣城內原有的取景點以及道路、樹木等進行有針對性的補充和完善。軟件方面,在全面提升服務水平的同時,和上海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原八一電影制片廠等深度合作,與北京、上海知名規劃設計院簽訂合作協議,并聯合北京電影學院和臨沂大學成立臨沂大學影視學院,建立影視行業人才發展培養機制。


      為將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3月底景區恢復開園后,沂蒙紅色影視基地迅速行動起來,兵分幾路,通過內引外聯做工作,近段時間已經有兩個劇組前來拍攝。“疫情防控常態下,必須學會多條腿走路”,用李熙鵬的話來說,就是要走出一條“影視、旅游為核,文化為魂”的影視+旅游雙輪驅動發展之路。他認為,影視基地的一個突破點是自主知識產權影視劇制作,“要做到多元發展,實現自主拍攝制作影視劇目標。”


      在這條發展道路上,他們已經邁出了一步。去年10月,謳歌最美退役軍人的鄉村振興題材電影《沂蒙老兵》殺青,該片由沂蒙紅色影視基地等聯合攝制,也是沂南縣首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影視劇。“山東省委宣傳部已將《沂蒙老兵》列為重大題材作品。”該片總策劃邵維祥說。



      轉自:大眾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清明祭||梁學章: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清明祭||梁學章: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