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財政部、科技部、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貫徹落實的通知》,要求進一步做好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貫徹落實工作,促進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改革舉措落地生根,切實增強科研人員改革“成就感”“獲得感”。
據了解,2016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堅持以人為本,進一步簡政放權,優化服務,提出了一系列“松綁+激勵”的政策措施,改革初見成效。但改革進程中也存在少數單位制度出臺不及時、抓落實力度不夠的現象,還有單位提出進一步細化改革舉措的建議。此次四部門新出臺的通知要求相關部門和單位切實增強做好貫徹落實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通知要求,中央高校、科研院所等相關單位要切實履行法人責任,加快制度建設,完善內控機制,規范工作流程,創新服務方式,確保下放的管理權限“接得住、管得好”。
通知要求,項目承擔單位應當結合本單位實際,抓緊制定和完善項目預算調劑、間接費用統籌使用、勞務費分配管理、結余資金使用、科研財務助理崗位設立、內部信息公開公示等內部管理辦法。對于督查或自查中發現未在規定時間出臺制度的單位,應當逐項對照、查漏補缺,務必于3月底前完成整改。
與此同時,各單位在制定制度時,應當嚴格按照本單位內部決策程序開展工作,有關制度應當以單位正式文件形式印發,并在單位內部以適當的方式公開。各項制度應當做到權責明確、流程清晰、操作性強、務實管用。各項制度以及中央高校、科研院所按規定制定的差旅會議內部管理辦法,應當作為預算編制、評估評審、經費管理、審計檢查、財務驗收等工作依據。
通知要求,項目承擔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勞務費管理辦法,進一步細化訪問學者、項目聘用研究人員的管理要求,規范對訪問學者、項目聘用研究人員的資格認定、審批或備案、公開公示程序,明確管理責任,細化崗位設立、工作協議、勞務費標準和發放辦法等日常管理規定。項目聘用研究人員應當為項目承擔單位通過勞務派遣方式或者簽訂勞動合同、聘用協議等方式為項目聘用的研究人員(包括退休人員)。
項目承擔單位應當建立健全間接費用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間接費用分配原則和流程,完善績效考核辦法,以及績效支出與科研人員在項目工作中的實際貢獻掛鉤的機制,妥善處理合理分攤間接成本和對科研人員激勵的關系。中央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在安排績效支出時,應當符合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管理有關規定。
通知強調,對于完成任務目標并一次性通過驗收的項目,驗收結論確定的結余資金全部留歸項目承擔單位使用,由其統籌用于本單位科研活動的直接支出。2年后(自驗收結論下達后次年的1月1日起計算)結余資金未用完的,按規定原渠道收回。未一次性通過驗收的項目,結余資金按規定原渠道收回。
通知明確,《若干意見》發布時,已進入結題驗收環節的項目,繼續按照原政策執行,不作調整;尚在執行環節的項目,由項目承擔單位統籌考慮本單位實際情況,與科研人員特別是項目負責人充分協商后,在項目預算總額不變的前提下,自主決定是否執行新規定。
據悉,財政部、科技部將持續跟蹤改革進展,建立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改革等政策落實情況的督查機制、通報機制。有關通報和督查結果將納入信用管理,與中央高校管理改革等績效撥款、間接費用核定、結余資金留用等掛鉤。
轉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