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公安部、國家知識產權局等四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在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域深入推進知識產權保護體制機制改革的通知》,決定在8個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域部署一批改革舉措,力爭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營造激勵創新的良好氛圍。
《通知》明確,各改革試驗區域要切實抓好“專利快速審查、確權、維權一站式服務”改革舉措的復制推廣工作,縮短專利審查周期,提升知識產權維權效率,降低企業維權成本,激發企業創新的動力與活力。
各改革試驗區域要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推動形成權界清晰、分工合理、責權一致、運轉高效的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制,打通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實現各類知識產權的綜合效益。扎實推進知識產權強省、強市建設,在優勢產業集聚區建設一批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努力創建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
《通知》要求,各改革試驗區域要結合國務院批復的試驗方案,抓緊推進知識產權保護相關改革舉措的先行先試,加快形成可復制推廣的改革成果。
各改革試驗區域要把推進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探索知識產權保護新機制、建立知識產權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新機制等3項改革舉措,作為2018年度全面創新改革試驗重點改革任務,力爭2019年上半年取得實質性突破,年底前形成一批可向全國復制推廣的改革成果。
針對“積極探索知識產權保護新機制”,《通知》指出,各改革試驗區域要細化知識產權行政裁量標準,優化行政執法調查取證制度和執法程序。
對于“積極探索建立知識產權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新機制”,各改革試驗區域要“積極探索建立知識產權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新機制”。
據了解,2017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廣支持創新相關改革舉措的通知》,明確提出將有關改革舉措在全國或京津冀、上海、廣東(珠三角)、安徽(合蕪蚌)、四川(成德綿)、湖北武漢、陜西西安、遼寧沈陽等8個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域內推廣。這些改革措施涉及四個方面共13項,旨在營造有利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制度環境和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為創新發展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其中,知識產權保護方面,該通知明確了“專利快速審查、確權、維權一站式服務”等改革舉措,主要內容包括“在專利密集型產業集聚區,依托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開展集專利快速審查、快速確權、快速維權于一體的一站式綜合服務”。
來自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最新統計顯示,2017年我國知識產權工作成績整體形勢良好。一是專利創造水平穩中有進。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較2016年增長15.4%和8.2%;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9.8件,較2016年底提高1.8件。二是國內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鞏固。企業占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擁有量中的比重分別達到63.3%和66.4%,企業對國內發明專利申請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3.5%。三是我國企業海外專利布局能力不斷增強。2017年,年度提交PCT國際專利申請100件以上的國內企業達到44家,較2016年增加18家。
區域知識產權工作方面,我國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排名前十位的省(區、市)依次為:北京(94.5件)、上海(41.5件)、江蘇(22.5件)、浙江(19.7件)、廣東(19.0件)、天津(18.3件)、陜西(8.9件)、福建(8.0件)、安徽(7.7件)和遼寧(7.6件)。(記者 姚雯)
轉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