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國際局勢和市場充滿動蕩。2021年,中國外貿將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因素,企業開拓國際市場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新的形勢下,穩外貿應當如何發力,在"十四五"開局之年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
風險機遇同在
"2021年,中國外貿形勢仍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國際貿易系教授崔凡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直言,盡管當前世界各地開始接種新冠疫苗,有利于貿易增長,但疫情與經濟復蘇仍存在不確定性,特別是疫情給世界各地政治、社會、金融帶來的沖擊有可能產生一些次生危機。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測算,2021年全球經濟將保持5.2%的增長速度,相比2020年-4.4%的預測會有大幅增長。受益于此,全球貿易也會迎來利好。世貿組織預測,2020年世界商品貿易將下降9.2%,2021年將增長7.2%。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趙萍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分析,2021年中國外貿發展主要面臨三大風險:一是疫情發展存在不確定性風險;二是主要經濟體面臨主權信用風險,受疫情沖擊,世界多個經濟體陷入刺激政策出臺、財政能力不足和經濟復蘇緩慢的境地;三是保護主義、單邊主義風險仍存,將擾動貿易流和供應鏈,對中國出口帶來一定挑戰。
與此同時,趙萍強調,中國外貿發展也存在三大機遇:一是中國經濟重回常態化增長軌道,供應能力和進口需求持續提高;二是創新能力不斷提高,企業信心不斷走強;三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為企業創造更大的騰挪空間。
當前,全球普遍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世界銀行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將增長7.9%,比2020年6月的預測上調了1個百分點。
崔凡表示,2020年中國推出一系列穩外貿政策,特別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出出口轉內銷等措施,穩住了外貿主體,保住了外銷渠道,以創新為核心的國際競爭新優勢正在逐漸形成,成為2021年穩外貿的有利因素。
加速穩中提質
2020年中國外貿迎難而上,并在這一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經驗。趙萍認為,穩外貿積累的經驗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堅持改革開放,實現互利共贏;二是堅持創新發展,提升供應鏈的反應能力;三是打通國內國際循環,使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基于此,趙萍建議2021年中國進一步推動外貿穩中提質從四方面發力:一是加快創新發展,包括產品創新、業態創新和開拓新市場等;二是更好地利用自貿協定的互惠安排進一步降低貿易成本,開拓更廣闊市場;三是兼顧疫情防控與外貿進出口發展,避免因疫情防控不到位導致供應鏈中斷;四是在新發展格局下拓展發展思路,善于整合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打通國內國際兩條產品線、兩條營銷渠道,促進在國內外市場之間轉換和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獲取更多的市場機會。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主任許英明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外貿穩定增長的同時要加速推動優進優出,加速貿易高質量發展:一是高標準建設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二是積極培育壯大外貿新業態新模式,三是建設高水平開放平臺,四是建設高標準自貿區網絡。
崔凡認為,踐行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2021年中國提升外貿發展質量的根本途徑,推進"五個優化"和"三項建設"是外貿發展提質增效的主要抓手。(記者吳力)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