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式聯運如何實現既連又暢?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09-05





      近年來,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多式聯運在我國沿海內陸仍然發展迅猛,囯際鐵路聯運(中歐班列)、海鐵聯運、公鐵聯運、公水聯運等在全社會貨運量的占比不斷攀升,多式聯運的高效集約優勢被廣泛認可。特別是中歐班列,更是成為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穩定全球供應鏈的“生命通道”。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部長王毅曾高度評價中歐班列為“歐亞大陸之間名副其實的‘生命之路’”。


      作為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一環,多式聯運在貫徹新發展理念、全力推進過程中,如何破解連而不暢、“最后一公里”等問題,實現高質量發展,已成為行業乃至社會關注的重要課題。


      國家戰略 多式聯運全面推進


      自2016年多式聯運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在交通運輸部和有關省市的大力推動下,多式聯運頂層設計不斷強化,產業實踐不斷升溫,鐵水聯運、公鐵聯運、囯際鐵路聯運(中歐班列)、陸空聯運等多式聯運對于調整我國運輸結構、助推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不斷凸顯。


      作為多式聯運的閃亮名片,中歐班列“十三五”期呈爆發增長態勢。《中國集裝箱行業與多式聯運發展報告(2020年度)》顯示,中歐班列2020年開行1.24萬列,同比增長50%;發運113.5萬TEU,同比增長56%;往返綜合重箱率達到98.3%,通達歐洲21個國家92個城市。


      中歐班列不僅收割了數量和速度,還跑出了廣度和深度。作為內陸城市,鄭州2013年首開中歐班列,目前開行至亞歐沿線國家間中歐班列達4707列。西安自6月25日全國鐵路三季度運行圖調整后,中歐班列往返單獨線路從原有的7條增加到10條。


      在浙江金華,成功開行了長三角首趟“中吉烏”公鐵聯運中歐班列,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場義烏打開了一條全新的貿易通道,將有效提高“中國制造”在國際市場的通達性。


      “今年上半年,浙江中歐班列開行1079列,到發箱量同比增長204.4%,貨品結構也從小商品轉變為汽車、光伏發電設備等高技術產品。”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金華貨運中心副主任陳登科說。在行業內人士看來,中歐班列的欣欣向榮充分說明,“一帶一路”建設正彰顯出強大的韌性和活力。


      占據海運港口優勢,沿海海鐵聯運發展也取得了耀眼業績。青島將多式聯運作為加快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促進物流降本增效的重要突破口,全市海鐵聯運箱量2020年達到165萬TEU,同比增長19%,連續六年位居全國港口城市首位。


      處于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的武漢,8月1日,湖北省委書記應勇宣布陽邏國際港集裝箱水鐵聯運項目開港通車,隨后,1號岸橋從中遠海運“漢海2號”船上精準抓取集裝箱,放置在無人駕駛集裝箱卡車上,另一側碼頭鐵路作業區,裝有50個集裝箱的貨運班列從“武漢港站”發車開往目的地,標志著長江水鐵聯運開啟了新篇章。


      據悉,陽邏國際港集裝箱水鐵聯運項目不僅是長江水鐵聯運第一港,也是長江干線乃至中國內河最大水鐵聯運樞紐。


      問題導向 “最后一公里”盼破解


      據統計,2017年我國多式聯運量為13.68億噸,占全社會貨運量2.9%,2020年達到30多億噸,占全社會貨運量超過6%,今年以來增長同樣迅猛。


      但是,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多式聯運仍有較大差距,發達國家集裝箱海鐵聯運比例通常在20%—40%,鐵路集裝箱運量占鐵路貨運的比例為30%左右。


      我國多式聯運自身發展水平不高,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還沒得到有效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亟待破解,主要表現為:


      基礎設施銜接不夠。由于歷史、規劃、認識等原因,前些年我國鐵路、公路、水運、民航等運輸方式的規劃建設,更多的突顯提升自身運輸功能體系,不同運輸方式之間銜接協同不夠,鐵路與港口等大型貨運樞紐之間仍存在“鄰而不接”“接而不暢”等問題。


      受前期規劃限制,在現有港區升級改造的難度加大,部分疏港設施老舊,技術裝備水平不高,增加了轉運環節和成本,樞紐場站功能銜接也亟待加強。加上近些年來全國范圍內的港口資源整合、“一省一港”體制改革后,各省內港口重新規劃定位、原有港口管理權責變化等,對港口的多式聯運建設,也產生了一定影響。


      政策機制協同不緊。不同運輸方式的法律、法規、規劃、政策等統籌銜接有待加強。綜合交通運輸法規體系需進一步建立健全。不同運輸方式的技術標準規范亟待協調銜接。多式聯運的標準規范亟待進一步完善。


      要實現多式聯運在各部門之間的協同組織和高效銜接,還需要對各方的權責義務、利益分配進行統一和標準化的規定,需盡快擬定一套基于多式聯運的國際貿易新規則,掌握多式聯運貿易規則發布的話語權。


      信息服務能力不強。綜合貨運樞紐的聯運組織協調銜接金融、物流、商貿等大型企業參與,亟待加強,尤其是供應鏈服務能力較弱,按照商務部關于供應鏈應用的有關政策法規,與多試聯運相關的部分存量設施老舊落后,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水平不高,很難提供全程一體化物流服務,對于供應鏈全程“不斷鏈”的整體掌控能力不夠。有的物流節點和運輸方式自成體系,同質化競爭激烈,核心企業相對缺失。


      市場主體培育不足。目前多式聯運政府主導推動有力,市場發展廣闊,但該領域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知名物流品牌不多,物流企業專業化水平不高,技術、管理、人才不足,市場競爭力較弱,產業鏈供應鏈“鏈主型”物流企業較少。


      既連又暢 打造高質量多式聯運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高效應不等于高質量。打造高質量多式聯運,應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在交通強國戰略背景下,統籌規劃、綜合施策、久久為功,方能在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發揮好多式聯運特殊重要作用。筆者建議,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加快關鍵節點基礎設施銜接。以技術驅動運行模式的創新,鼓勵多式聯運技術裝備創新和信息化進步。加快多式聯運樞紐站場和集疏運體系建設,加強鐵路、公路與港口、貨運樞紐、物流園區的銜接,著力破解多式聯運末端微循環瓶頸制約,實現多式聯運基礎設施的“硬聯通”。


      加強政策體制機制規則協同。推動交通運輸跨方式、跨領域、跨區域、跨產業一體化融合發展,提高各種運輸方式的組合效率和綜合效益。將多式聯運納入國際物流體系優化中,形成復合型的國際物流通道。


      鼓勵多式聯運的鏈式化競爭。適時引導地方政府將多式聯運扶持政策向供應鏈優化,從刺激需求轉向強基固本,構建維持競爭優勢的長效機制。


      構建多式聯運物流樞紐平臺。加快智慧物流建設,提升全程一體化物流服務。依托多式聯運公共信息平臺,不斷提升信息服務水平,實現不同系統、不同行業間的信息互換和資源共享,提高多式聯運基礎設施利用效率。


      激發多式聯運市場企業活力。鼓勵和扶持多式聯運企業開發多式聯運融資平臺,以市場化手段提高多式聯運服務水平,培育具備整合多種物流資源能力的多式聯運市場主體。


      實際上,今年以來,國家、省部及地方各層面已推出了許多加快多式聯運發展的政策措施:


      ——7月2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加快內陸開放通道建設。研究推進水系溝通工程,形成水運大通道。加強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建設,發展沿江港口鐵水聯運功能,優化中轉設施和集疏運網絡。——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國家物流樞紐網絡建設實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十四五”期間將打造“通道+樞紐+網絡”現代物流運行體系,整合優化存量物流設施,強化多式聯運組織能力,促進國家物流樞紐互聯成網。同時,還發文大力推進中歐班列機制、模式、規則、技術創新,進一步激發中歐班列市場活力和創造力。——交通運輸部加快構建高質量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統籌鐵路、公路、水運、民航、郵政快遞、城市交通等發展,加強各種運輸方式的統籌規劃和聯通銜接,打通“最后一公里”。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十四五”規劃》提出,2025年集裝箱海鐵聯運業務量不低于65萬標準箱。


      湖北省出臺多式聯運“三年攻堅方案”,提出重點打造多式聯運集疏運基礎設施,投資1623億元建設72個“鐵水公”重點項目,補齊多式聯運“連而不暢、鄰而不通”等“最后一公里”短板。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向綜合物流服務商的加速轉型,快遞企業如順豐、圓通等已將多式聯運作為其提升服務能力的重要手段。


      筆者認為,多式聯運既連又暢的“暢”,應該是硬件軟件、政策規則、信息技術、市場企業、人才環境等綜合作用的“暢”。


      因此,相信通過多層次、全方位的共同努力,多式聯運“最后一公里”問題一定會迎刃而解,真正實現既連又暢、高質量發展,為交通強國建設發揮更好的作用。(記者 黃迪)


      轉自:中國水運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政策紅利加持 集裝箱多式聯運“加速跑”

      政策紅利加持 集裝箱多式聯運“加速跑”

      港口業務,尤其是集裝箱業務發展情況,堪稱經濟的晴雨表。連日來,多地政府紛紛出臺扶持當地港口集裝箱運輸發展的優惠政策,旨在增強港口集疏運能力,提升港口輻射能力,推動集裝箱多式聯運一路“加速跑”。
      2017-11-27
    • 多式聯運駛入發展快車道

      多式聯運駛入發展快車道

      近日,交通運輸部、自然資源部、海關總署、國家鐵路局、國鐵集團聯合印發《推進鐵水聯運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聚焦提升設施聯通水平、提升聯運暢通水平等4個方面共13項任務,加快運輸結構調整優化,推動交通...
      2023-03-27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