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央行、銀保監會分別召開會議學習貫徹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并研究部署本系統落實措施,其中都再次提到維護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今年以來,房貸收緊、房地產開發貸大幅下滑等消息不斷擾動市場,近期多級監管部門密集發聲,央行近日還首次單獨披露了10月房貸數據,顯示環比回升。業內人士認為,新增房貸規模將進一步企穩,監管旨在維穩而不是放水。
根據兩部門公告,央行在上述會議中提出,要“維護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銀保監會的要求是“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遏制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傾向,健全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促進房地產業穩定健康發展”。
事實上,近期監管有關房地產市場的表態十分密集。國慶前的一周內,央行兩次會議提到房地產,且罕見地提出“兩維護”(維護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維護住房消費者合法權益);10月中旬召開的三季度金融數據發布會上,央行進一步釋放維穩信號,稱個別大型房企風險暴露產生的系列連鎖反應是短期市場應激反應,風險整體可控,已指導主要銀行保持房地產信貸平穩有序投放。
由于今年房地產市場不算太平,監管一系列表態是不是在“吹暖風”?不少業內人士強調,房地產調控的大方針沒有改變,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房住不炒”仍然是主旋律。
從房企角度來看,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分析稱,去年“三道紅線”規定出臺后,房企融資監管趨嚴,房企現金流緊張,監管表態意味著未來合規的貸款都有望獲取,能緩解房企的資金壓力。
從個人房貸角度看,一位券商銀行業分析師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房地產的信貸政策是一以貫之的,一直是打壓投機買房。個別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加強了調控,區域的房貸額度階段性縮減,但不代表全國,且房價回穩后房貸供需關系也會回歸正常。
央行首次單獨披露10月房貸數據也印證了按揭貸款發放規模企穩。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37.7萬億元,當月增加3481億元,較9月多增1013億元。在此之前,貝殼財經記者據金融數據報告統計發現,能反映房貸變化的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在今年三季度增量同比下降了28.3%。
“從央行首次公布的(10月)房貸存量增量看,扭轉了此前收緊的狀態,但并不是放水。10月新增房貸規模與去年月度平均值對比,不高也不低,所以應該說房貸發放是在恢復平穩。”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由于之前成交量積壓較為嚴重,預計排隊放貸的現象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新增房貸規模會進一步企穩。
轉自:新京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