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地產市場年中看:整體降溫態勢未變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8-01





      今年以來,“房住不炒”原則愈發深入人心,樓市長效機制的設置也提上了日程。在此背景下,今年上半年房地產市場表現如何?

    fangdichan
    (資料圖片 來源互聯網)

      樓市:調控從嚴基調持續


      今年上半年,樓市政策仍然延續從嚴的態勢。


      來自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樓市調控政策高達192次,相比去年上半年的116次調控,增加了65%。今年6月,各地樓市調控持續,全國超過25個城市發布了調控政策,房地產調控政策內容多達32次。


      此外,“限制企業購房”也成了今年上半年樓市調控的亮點。今年6月24日,西安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商品住房交易秩序有關問題的通知》,提出暫停企事業單位購買住房,防止以企業名義投機炒房。西安也因此成為全國首個提出暫停以企業名義購房的城市。緊接著,6月25日,長沙也發布樓市新政,提出暫停企業在限購區域內購買商品住房。6月26日,杭州市房管局宣布暫停向企事業單位及其他機構銷售住房,包括新房及二手房。


      有業內人士認為,樓市政策密集發布的核心原因是部分城市房價出現了波動。雖然一二線熱點城市房價依然平穩,但是三四線城市房價卻出現了波動。“逢漲必查是今年上半年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的主因,房地產調控的方向不變,平穩依然是趨勢。”上述人士表示。


      業內人士預計,今年下半年,樓市調控力度會全面超過上半年,調控升級措施將不斷推出,住建部等多部門所進行的政策監管將是下半年市場的主要特征,市場將在政策推動下逐漸平穩。


      土地:“分化”成關鍵詞


      近日,有多家機構發布了2018年上半年土地市場的監測報告,“分化”成為了土地市場的關鍵詞。


      來自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在其監測的300個城市中,一線城市土地市場降溫明顯。今年上半年,一線城市土地成交面積為1207萬平方米,同比增加了3%;土地出讓金為1837億元,同比減少了23%;樓面均價為7051元/平方米,同比下降了21%。


      與一線城市相比,二線城市則呈現量升價穩的態勢。數據顯示,在300個城市中,二線城市土地成交面積和土地出讓金分別同比增加了31%和33%,但土地成交價則同比持平。


      而三四線城市則量價齊漲。來自中國指數研究院的監測數據顯示,三四線城市土地成交量為7397宗,成交面積達30248萬平方米,同比增加了25%;土地出讓金達7538億元,同比大增43%;土地成交樓面均價為1458元/平方米,同比上漲了10%。


      此外,來自易居研究院的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40個典型城市土地市場量增價跌,土地成交面積同比增長了18%,土地成交均價同比下跌了13.2%,溢價率保持低位。在土地出讓金方面,40城土地出讓金達到10453億元,盡管14.4%的增速比前一年大幅下降,但總額仍創下了歷史新高。


      分析指出,從結構來看,受調控影響,一線城市降溫明顯,加大供應的二線城市量升價穩,而在市場輪動效應和棚改政策利好雙重作用下,三線城市則量升價漲。


      從整體來看,今年上半年40城土地市場維持了降溫態勢。


      易居研究院研究員詹毅凡預測,土地市場將在下半年降溫。一方面,由于三四線城市的土地市場競爭變得更為激烈,地價屢創新高,將導致房企做拿地選擇時更為謹慎。另一方面,由于金融環境的收緊,房企的拿地行為將受到資金的制約。同時,房企的土地儲備在近一年來已經有了較大的增長,拿地尤其是以高價拿地的主動性在下降。此外,由于一二線城市土地市場在嚴厲的調控措施下逐漸走弱,房企將拿地重點轉移到了三線城市,而在調控政策不放松的背景下,三線城市土地市場很難一路“高歌”。


      房企:強者愈強態勢明顯


      今年上半年,共有138家房地產企業銷售額超過50億元,較去年增加了12家;銷售額合計49743億元,平均銷售額為361億元,同比增長了25.6%;市場份額提升了15.2個百分點,達到76.4%,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分陣營來看,“強者愈強”態勢明顯。1000億元以上超級陣營共七家,銷售額增速為32.5%,規模化優勢持續凸顯,其中碧桂園、恒大、萬科分別突破了4000億元、3000億元、3000億元大關,逐步拉大了與其他企業的差距。


      另一方面,中間陣營加速奔跑,200億元至500億元企業增長迅猛。今年上半年,伴隨城市群產業吸聚力的凸顯,部分二線及三四線市場需求快速釋放,品牌房企加大了推盤力度,實現了銷售額與銷售面積的雙增長,其中超級陣營持續引領行業發展,第二三陣營的增長最為迅猛,規模化加速。


      在拿地方面,今年上半年,碧桂園花了884億元、萬科花了723億元、保利地產花了615億元。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三家企業,以任何一家的買地金額來看,都相當于一家中型房企一年的銷售金額。伴隨著房地產市場調控的深入,規模化依然是房企撇不開的情結,房企在業績競賽中加速奔跑,房企土地儲備規模與結構對業績依然重要。


      來自中國指數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在碧桂園、萬科、保利之后,是龍湖、中海、華潤置地、旭輝、綠地、中梁和中南置地。TOP10房企1至6月拿地總額為4784億元,占TOP50企業的44.7%。


      與往年相比,房企拿地更趨理性,高價地的現象大大減少,流標流拍現象也有所增多。值得一提的是,資金依然是房企拿地的瓶頸,在目前的融資環境下影響更為顯著。


      對此,同策咨詢研究中心總監張宏偉認為,房企整體面臨的市場形勢并不樂觀。下半年可能品牌房企的銷售總規模和市場集中度還會提高,但是企業的利潤也會降低。一方面,在一線城市和強二線城市中,開發商的資金回籠速度要求比較高,房企在拿到預售許可的時候必然會被“砍”,出現虧損或者不賺錢的情況。另一方面,三四季度是整個民營開發企業資金壓力最大的時候,這時企業為了回款,迫不得已會降價銷售。另外,下半年個別企業可能會出現嚴重的資金斷裂情況,除非是被其他的房企或者金融機構收購,注入資金。“據了解,在排名前20位的房企之中,資金面緊張的有差不多一半。”


      嚴峻的市場形勢往往也是洗牌的最佳時期。張宏偉認為,未來一到兩年,市場集中度會迅速增加。在市場格局即將成定局的時候,每個企業都會盡可能地去爭取市場份額。另一方面,下半年還有目標,對于排名靠前的房企來說,目標的實現和職業經理的考核掛鉤,而跟調控和資金鏈緊張沒有關系。在目標驅動模式之下,房企都會想方設法去完成規模增長。(宋興國陳淑貞)


      轉自:中國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2020年房地產市場以“穩”為主

      2020年房地產市場以“穩”為主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2020年相關政策力度將根據現實情況有所微調,“一城一策”將落實得更為具體。專家建議,未來需要繼續強化地方政府穩定樓市的主體責任,進一步理順中央與地方財政分配關系。
      2020-01-09
    • 央行、銀保監會雙雙喊話房地產市場 釋放了哪些信號

      央行、銀保監會雙雙喊話房地產市場 釋放了哪些信號

      11月12日,央行、銀保監會分別召開會議學習貫徹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并研究部署本系統落實措施,其中都再次提到維護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
      2021-11-17
    • 近期多部門相繼釋放積極信號 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有基礎

      近期多部門相繼釋放積極信號 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有基礎

      去年下半年以來,受多重因素影響,房地產市場出現下行態勢。今年以來,各方共同努力持續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樓市呈現企穩復蘇態勢,目前市場分化趨勢明顯。
      2022-03-22
    • 多重利好改善房地產市場融資預期

      多重利好改善房地產市場融資預期

      隨著近期利好政策不斷疊加,房企融資市場顯露回暖跡象。一方面,5月份以來,多家房企陸續開展債券融資;另一方面,房企融資利率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個別房企中期票據發行利率甚至降至2.88%。
      2022-05-31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