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科技創新如何持續發力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2-03-01





    2021年,國家創新能力綜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


    2022年,科技創新如何持續發力


      “天問一號”開啟火星之旅,“羲和號”實現太陽探測零的突破,“神舟十三號”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對接……2021年,我國科技創新成果收獲滿滿,國家創新能力綜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成功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接下來的2022年,如何乘勢而上,持續發力?


      2月25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表示,2022年,科技部將以狠抓科技政策扎實落地為主題,以實施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方案為主線,著力加強基礎研究和戰略高科技研發,著力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著力抓好科技人才隊伍建設,著力優化科技創新生態,支撐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


      持之以恒加大基礎研究投入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王志剛介紹,過去一年,中國全社會研發投入達到2.79萬億元,同比增長14.2%,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44%。其中,基礎研究投入已經達到了1696億元,占全社會研發投入比例達到6.09%,占重要地位。“尤其中國的科技在發展,越往前走越進入到知識邊界和技術邊界的拓展、成果原理和應用原理的追尋階段。這個層面上,基礎研究做得越好,我們在科技發展上的主動性和前瞻性就越強。”


      為此,國務院已專門出臺了《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這是我國第一個專門用于加強基礎研究的文件,后續圍繞“從0到1、加強數學研究”的落實政策也已陸續出臺。“下一步,我們要不斷完善基礎研究的體系和頂層設計,探索支持基礎研究的方法手段,真正把握住基礎研究規律性,持之以恒加大投入。因為研究工作越往前期,越是具有不確定性,越是要把政府的投入用好。”王志剛說。


      筑牢根基,也要夯實人才基礎。科技部副秘書長賀德方介紹,2021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支持了300多個青年科學家項目,助力青年科研人員領銜掛帥;探索首席科學家負責制,鼓勵支持首席科學家團隊勇闖科學的“無人區”。同時,科技部改進了項目經費管理制度,讓經費為人的創造性活動服務,提高了間接費用比例,擴大了勞務費開支范圍,并在50多個地方和單位開展了科技成果評價改革試點。


      同時,為更好地凝聚戰略科技力量,科技部深化“揭榜掛帥”等新型項目組織模式,目前,在“十四五”首批重點研發計劃中已經部署實施了87項“榜單”任務。“下一步,我們將聚焦制約科技自立自強最緊迫的痛點難點發力,狠抓改革落實落地。”賀德方說。


      推動企業以更大力度投入科技創新


      企業在整個國家創新體系中具有重要位置。王志剛表示,將著力加強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具體包括以下兩方面:


      一是加強在科技重大頂層設計、重大決策方面企業的參與,在項目形成、項目投入、項目組織、項目評價方面,進一步加強參與度、話語權。王志剛介紹,在2021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立項的860余項中,企業牽頭或參與的有680余項,占比高達79%。下一步,要進一步發揮企業作為出題人、答題人和閱卷人的作用,推動更多任務由企業提出,并且企業要作為研發的主體。同時,也通過“揭榜掛帥”等方式,使更多的企業加入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產業化等方面的科技創新活動中。


      二是要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現在我國全社會研發投入中,76%是由企業投入的,但是在結構方面,在基礎研究方面還是少一些,在不同類型的企業之間還不夠平衡。”王志剛說,希望更多的企業以更大力度投入到科技創新中。此外,要推動大企業發揮引領支撐作用,同時為中小企業創新提供機遇、生態和保障。


      王志剛表示,企業要真正發揮作用,政府需要營造更好的環境,提供更好的條件,使企業逐步發展壯大,在科技方面要有競爭力,更有持續性。同時,在金融支持以及其他方面,要給予企業更多的機會和支持。他強調:“創新不問出身,不管是國有還是民營企業,大家在創新方面都是一視同仁的,都有同樣的機會公平、規則公平、權利公平。”


      助推港澳科技力量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真正實現粵港澳大灣區的高質量發展,科技是關鍵要素。


      科技部副部長邵新宇介紹,2021年,大灣區內珠三角9個城市的研發支出預計超過3600億元,研發投入強度預計達到3.7%,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7萬家,專利授權量預計達到78萬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預計超過10萬件。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顯示,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連續兩年居全球第二,北京、上海分別排全球第三、第八,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在提升創新能力方面效果顯現。


      為推動港澳科技力量進一步融入國家創新體系,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司長戴鋼表示,中央財政科研經費過境支持港澳科技發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17個基礎前沿類專項、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向港澳開放。4家香港高校在內地的分支機構成為人類遺傳資源過境香港的試點單位,可以獨立申請內地人類遺傳資源過境香港。


      科技部數據顯示,我國已支持香港建設了1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6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3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香港伙伴基地、兩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等一批創新平臺;支持澳門建設了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港澳地區“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澳門海岸帶生態環境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等科研和國際合作平臺。


      “下一步,科技部將與港澳特區政府一起,進一步促進創新要素融通,匯聚三地智慧與力量,支持香港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支持澳門以科技創新助力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助推港澳科技力量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戴鋼說。(記者 楊舒)


      轉自:光明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科技創新助推供應鏈擴張讓中國物流更快一步

      科技創新助推供應鏈擴張讓中國物流更快一步

      “雙11”簽收過億時間呈現一條不斷下滑的曲線:從2013年的9天、2014年的6天、2015年的4天、2016年的3 5天,到今年的2 8天。不斷刷新的數據,彰顯了中國物流的速度。
      2017-12-06
    • 中國力量引領科技創新浪潮

      中國力量引領科技創新浪潮

      當中國科技創新逐漸進入與世界先進水平跟跑、并跑和領跑并存的狀態,世界除了贊嘆之外,禁不住開始積極探尋中國科技創新能力迅速增強的 "秘訣 "。
      2019-01-17
    • 科技創新如何賦能高質量發展?——來自中關村論壇的啟示

      科技創新如何賦能高質量發展?——來自中關村論壇的啟示

      來自全球40個國家及地區的2600多名嘉賓參會;征集梳理7000多個優秀技術成果參與交易板塊活動;200多個國內科創項目首次面向社會亮相……9月17日至20日,2020中關村論壇在京舉辦。
      2020-09-25
    • 謀局科技創新 兩院院士大會釋放重要信號

      謀局科技創新 兩院院士大會釋放重要信號

      從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到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從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到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2021-06-03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