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創新助推供應鏈擴張讓中國物流更快一步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12-06





      今年的“雙十一”,“剁手黨”們有一個很大的感受,就是快遞的效率比往年高了很多。據媒體報道,上海有一單網購12分鐘完成配送;長沙有一單更快,下單10分37秒后顧客就收到了商品。菜鳥網絡最新數據顯示,僅用了2.8天,2017“天貓雙11”的第1億個訂單已送到消費者手中。
    wuliu
    (圖片來源:互聯網)
      “雙11”簽收過億時間呈現一條不斷下滑的曲線:從2013年的9天、2014年的6天、2015年的4天、2016年的3.5天,到今年的2.8天。不斷刷新的數據,彰顯了中國物流的速度。這背后有著怎樣的奧秘?記者進行了調查。
     
      A、分揀自動化效率大提升
     
      分揀是快遞流程中一個重要環節,為了提高分揀效率,今年快遞公司紛紛加大了在自動化分揀上的投入。
     
      今年“雙十一”期間,圓通速遞上海、北京、杭州、河南等多地自動化分揀設備上線運營。為了緩解加盟網點的分揀壓力,圓通速遞上海中心引進了多套自動分揀設備,將進出港件的分揀工作統一完成,再由網點進行配送,從而避免門店包裹積壓。據圓通上海地區工作人員透露,公司新增的“雙層自動分揀”系統,每小時處理包裹4萬單,設備全部啟動后,日均處理量可到150萬件。
     
      在中通快遞集團廣東花都轉運中心的操作間,上下2條長達300多米的傳送帶以2米/秒的速度運轉,傳送帶上整齊有序的包裹分別經過對應的激光掃描后,自動落在兩側對應的環保包裝袋中。據悉,這是中通自主合作研發的先進全自動化分揀系統,由以前的單層流水線變成了雙層,一小時最快能處理7.2萬件。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世界范圍內目前唯一集成了快遞包裹自動分揀八大核心技術的項目,具體包括基于圖像分析的條碼掃描系統、基于自主芯片的工業無線通信系統、基于自主CPU的電機驅動系統、基于嵌入式芯片的電氣控制系統、智能物流分揀裝備控制平臺WCS系統、物流大數據分析系統、遠程監控與故障診斷系統、包裹視頻追蹤溯源系統等。
     
      風靡一時的申通快遞智能分揀機器人——“小黃人”也承擔了分揀重任。“小黃人”可實現24小時不間斷分揀,1小時可以分揀18000件快件,減少70%的人工;百世快遞風暴自動分揀系統可將包裹分揀準確率從全人工分揀的80%提高到99.9%以上,分揀效能提升4倍。韻達的自動化分揀流水線,全程僅需掃碼一次,分揀效率約2萬件/小時,分揀差錯率約1/10000,處理同樣數量的快件可以節省分揀人員約40%,有效避免人工分揀差錯,又確保了快遞服務的時效性和穩定性。
     
      還有中國郵政也上線新的智能機器人項目,包括80臺分揀大件郵件、最大可承重100公斤的“橙色金剛”,240臺分揀小件、最大可承重8公斤的“橙色小旋風”……
     
      據統計,在電子面單和智能分單系統的幫助下,今年“雙11”期間,全行業新增自動分單流水線100多條,超9成包裹實現自動化智能分單。人工分單正在成為歷史。
     
      B、大數據實現“未買先送”
     
      大數據分析也成為快遞企業保障“雙11”的得力助手,在科技助力下,快遞配送甚至能實現“未買先送”。
     
      在天貓“雙11”開售之前,菜鳥網絡就使用智能算法,對商品銷量及購買人群進行預測,并據此在全國建立了數十個前置倉庫,讓商品離消費者又近了一步。
     
      包裹離開倉庫后,馬上需要高效分撥。菜鳥網絡副總裁史濟苗表示,今年菜鳥網絡推出了“秘密武器”,可實時計算整個物流鏈路的壓力狀況,并把平臺、商家、快遞公司總部、快遞網點等4層系統打通,動態預測出未來可能發生的擁堵,從而在商家發貨環節就給出預警,并指引快遞公司和網點科學合理地調配運力。
     
      圓通方面則表示,今年“雙11”期間,大數據分析無處不在:用數字代碼進行地域分單,用數據預測各快遞節點的收包裹量,監測實時配送信息……通過數據化分析提前做好預演,企業才能全力保證包裹及時送達。
     
      各家快遞公司都在紛紛加碼信息化與智能化,韻達速遞常務副總裁周柏根表示,韻達已上線的13大信息處理平臺、50多套信息系統,特別是末端智能優化系統、車輛動態智能監控系統、包含云倉的供應鏈管理系統將方便解決峰值期的物流問題。
     
      中通方面也表示,自動分揀系統的推廣,需要電子面單的普及應用來支撐。目前中通自主研發的中天系統,通過優化升級,已實現對網絡各個環節的全覆蓋,為全網各中心大數據智能分揀、電子面單應用以及收轉運派簽等各個環節數據分析提供著有力保障。
     
      而信息化也為快遞安全多加了一把鎖。在青浦圓通總部監控中心的大屏幕上,全國范圍內的82個轉運中心的視頻監控畫面一目了然,每一輛快遞車輛的狀態也都通過GPS系統隨時掌握。當快遞車輛出現異常情況時,屏幕上會立即顯示出對異常情況追蹤的信息和即時動態。此外,目前圓通在各個中心以及一些大的加盟網點都已配置了安檢設備來提升高峰期管控力度。
     
      快遞分揀、物流效率不斷加快的同時,以人力配送為主的末端快遞網點則面臨著嚴峻考驗。
     
      最近一個月,中通快遞北京定福莊網點負責人趙濤一直奔走在附近的超市之間,向他們推廣中通專為代收服務研發的“快遞超市”手機APP,希望以此緩解快遞員末端配送的壓力。
     
      “目前已經和30多家超市達成了合作,基本每個小區都有一個代收點。”他說,快遞員將快遞送到合作的超市時,超市工作人員打開“快遞超市”APP,掃描訂單信息后,收件人就會自動收到短信通知,收件人到超市取包裹時,超市工作人員只需再次用APP掃描訂單信息,就完成了快遞簽收。“今年‘雙11’是對這項新服務的頭一次檢驗,預計代收點能分擔3成以上的快遞量。”趙濤說。
     
      C、智能無人倉機器取代人
     
      記者還發現,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機器人的大量運用,智能無人倉已成為現實,助力中國物流加速。
     
      在日日順青島倉庫,無人化作業已經成為現實。一排排高達20多米的貨架組成了立體空間,從商品入庫、上架、存取、出庫全過程都由自動化設備在算法的指引下完成,相當于20萬平米的平面倉庫內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預。
     
      現場的工作人員表示,該倉庫是采用先進的激光制導技術和無線電通訊技術,通過向四周發射激光到附近反射板并反射回來,確定自己的位置,向前方發射激光探測是否有障礙物來確定前行方向;通過無線電波與上位計算機進行實時通訊,接收任務并反饋任務完成情況,確保上位計算機與LCV(激光引導車)準確通訊,保證整個系統調度的準確性及效率。
     
      除了日日順,京東也在智能無人倉布局上走在前列。10月中旬,京東首個全流程智能無人倉在上海亮相,其占地面積4萬平方米,物流中心主體由收貨、存儲、訂單揀選、包裝四個作業系統組成,存儲系統由8組穿梭車立庫系統組成,可同時存儲商品6萬箱。在貨物入庫、打包等環節,京東無人倉配備了3種不同型號的六軸機械臂,應用在入庫裝箱、揀貨、混合碼垛、分揀機器人供包4個場景下。
     
      在分揀場內,京東引進了3種不同型號的智能搬運機器人執行任務。在5個場景內,京東分別使用了2D視覺識別、3D視覺識別以及由視覺技術與紅外測距組成的2.5D視覺技術,為這些智能機器人安裝了“眼睛”,實現了機器與環境的主動交互。預計未來京東無人倉正式運營后,它能夠實現每天處理超過20萬訂單的能力。
     
      京東無人倉的最大特點是對于機器人的大規模、多場景的應用。在京東無人倉的整個流程中,從貨到人到碼垛、供包、分揀,再到集包轉運,應用了多種不同功能和特性的機器人,而這些機器人不僅能夠依據系統指令處理訂單,還可以完成自動避讓、路徑優化等工作。
     
      全流程智能無人倉可視為京東在智能化倉儲方面的一次大膽創新,其自動化、智能化設備覆蓋率達到100%,可以應對電商訂單靈活多變的業務形態。
     
      京東的老對手也不甘人后。早在去年“雙11”,阿里巴巴旗下菜鳥網絡在海寧建設的“智能倉庫”就正式投入了使用,這是國內首家以機器代替人工完成商品分揀、裝箱全程的智能倉庫,其中包括此前曝光過的由菜鳥自主研發的智能AGV機器人。
     
      今年9月20日,菜鳥網絡再次宣布將在全國啟動超級機器人倉群,讓“雙11”物流在單量高速增長的情況下,依然能獲得效率的大幅提升。菜鳥網絡介紹,這些倉群會分布在上海、天津、廣東、浙江、湖北等重點城市和物流樞紐。智能倉庫不僅擁有全自動化的流水線,還配備各種緩存機器人、播種機器人、揀選機器人、AGV矩陣以及機械臂等。
     
      D、聯手高鐵配送不卡
     
      網購和高鐵均為“新四大發明”之一,今年高鐵聯手快遞加盟“雙11”,推出一系列電商專運、“極速達”產品,大大分擔了物流在電商黃金周的運輸壓力。
     
      “總有一天,我的包裹會踏著漆黑鐵軌,伴隨著滿天朝霞,在一聲聲歡快的鳴笛聲中出現在我的面前”,“啤酒飲料礦泉水,花生瓜子火腿腸。這包快遞別睡了,收拾行李準備下車了”,這是網友們對快遞坐上高鐵的調侃,同時也是對鐵路部門“高鐵快遞”服務的肯定。
     
      據了解,鐵路部門提供“高鐵快遞”服務并不是專門騰出車廂來送貨,只是每條高鐵線路早上第一趟正式發車的火車之前,都要有一輛先出去的空車,來檢查各項數據,確保安全,然后分配資源,滿足“雙11”期間井噴式的物流需求。
     
      高鐵運輸除了具有方便、安全、快捷等特點,相較于陸運的火車更具有環保的優勢。航空運輸需要在機場分揀、裝箱,中轉流程比較復雜,并且受天氣影響而導致航班延誤甚至取消的情況時有發生,高鐵運輸則受自然環境影響小,準點率高,能保證快遞的及時性。
     
      高鐵時代的新速度,依賴于鐵路網軟硬件設施的越發完善,出行方便,物流也方便,歸根結底是方便廣大人民群眾。以武漢始發的動車組及高鐵列車為例,6小時基本覆蓋包括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陜西西安在內的所有主要城市,裝運快遞的高鐵充分利用鐵路網優質資源,讓商品高效抵達到購買者手中。
     
      據悉,今年“雙11”電商黃金周的運輸,鐵路部門共綜合運用22列高鐵確認車(專列)、208列載客動車組預留車廂(專車)、“復興號”高鐵動車組列車“快運柜”(專柜)、600多列載客高鐵動車組列車放置的高鐵快運箱(專箱)、680列全路直通旅客列車行李車等資源運輸“雙11”商品。(記者 甘琛)
     
      轉自:中國水運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中國力量引領科技創新浪潮

      中國力量引領科技創新浪潮

      當中國科技創新逐漸進入與世界先進水平跟跑、并跑和領跑并存的狀態,世界除了贊嘆之外,禁不住開始積極探尋中國科技創新能力迅速增強的 "秘訣 "。
      2019-01-17
    • 科技創新如何賦能高質量發展?——來自中關村論壇的啟示

      科技創新如何賦能高質量發展?——來自中關村論壇的啟示

      來自全球40個國家及地區的2600多名嘉賓參會;征集梳理7000多個優秀技術成果參與交易板塊活動;200多個國內科創項目首次面向社會亮相……9月17日至20日,2020中關村論壇在京舉辦。
      2020-09-25
    • 謀局科技創新 兩院院士大會釋放重要信號

      謀局科技創新 兩院院士大會釋放重要信號

      從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到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從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到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2021-06-03
    • 2022年,科技創新如何持續發力

      2022年,科技創新如何持續發力

      “天問一號”開啟火星之旅,“羲和號”實現太陽探測零的突破,“神舟十三號”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對接……2021年,我國科技創新成果收獲滿滿,國家創新能力綜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成功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接下來的20...
      2022-03-01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