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煤治理步入“穩中求進”新階段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10-09





      “今天上午遇到一位朋友,我說要去開散煤治理大會,他突然問:‘現在還有散煤嗎?’就沖這句話,我們這個會還得繼續開下去。”近日,《中國散煤綜合治理調研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發布現場,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副院長楊雷的一席開場語,引起在場不少人士會心一笑。


      自2016年啟動以來,散煤治理工作已進入第八個年頭。目前,我國工業小鍋爐和小窯爐的散煤消費已趨向清零,《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年)》期間,民用散煤消費下降38%。成效有目共睹,散煤還要治理嗎?“當前,我國散煤治理面臨難度升級、成本提高、散煤返燒、農村燃煤底數不清等現實挑戰。”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表示,散煤治理呈現新特點:從構成來看,以民用為主;從分布來看,以非重點區域為主。對此,治理必須保持定力。


      工業、民用散煤均明顯減少


      “我到現在都記得,2018年國慶假期回山西老家,在親戚家看到燒煤的爐子和外面堆的散燒煤,不是一家這樣,而是每家每戶都這樣。當時我就想,睡在這樣的屋里會有多少隱患,并寫下關于睡在土炕思考未來清潔取暖的感想。恰巧上個月我又去了這個親戚家,爐子拿走了,取而代之的是空氣源熱泵,外面也不用再堆著煤了。”說起自己的所見所聞,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民用清潔爐具專委會秘書長任彥波連連感慨。


      小變化折射出散煤治理帶來的大進步。《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底,我國北方地區供熱總面積為238億平方米,其中清潔供熱面積達到179億平方米,清潔供熱率超過75%。以北方清潔取暖改造為核心的散煤治理,帶動農村散煤消費量持續下降。預計2022-2025年,將有約2100萬戶完成改造,以2017年消費水平為基礎,民用散煤消費量降幅將超過60%。


      同時期,工業散煤也經歷了快速下降過程。通過鍋爐“上大壓小”、清潔能源替代等整治措施,重點區域35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基本清零,全國范圍內縣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10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已被淘汰。其中,工業小鍋爐、建材行業小窯爐的散煤消費總量較2015年下降約70%。


      “這些成績非常難得。比如重點區域,大部分地方已完成清潔取暖改造,有些地方甚至做了二次、三次調整優化,當前進入鞏固期,主要是避免散煤復燒。”北大能源研究院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副主任李雪玉進一步稱,在這些區域,熱源側清潔低碳化格局正在形成。


      不同區域面臨不同挑戰


      賀克斌表示,散煤治理已從“攻堅重點區域”轉向“鞏固重點區域、拓展非重點區域”,從“追求規模和速度”轉向“追求質量和長效”,從單一熱源清潔化轉向農村綠色低碳能源系統化。以民用散煤為例,北方清潔取暖建設任務除了治理區域發生變化,技術解決方案也逐步趨向多能聯動、多熱復合、多源合一,全行業發展重心從政府項目轉向零售市場競爭,市場模式從依賴補貼轉向商業創新。


      李雪玉舉例稱,相比京津冀等治理較早的城市,東北、西北地區前期并未被劃為重點。目前,清潔取暖試點示范城市雖已有覆蓋,但從覆蓋率來看,實際還處在治理起步階段。“東北、西北地區冬季氣溫更低、供暖時間更長,對供暖能源的消耗自然更多。重點區域散煤治理完成后,清潔取暖更側重于運維,但這些非重點區域仍在建設期,治理處在因地制宜、因戶施策的示范推廣階段,難度比較大。”


      即便是前期完成治理的區域,挑戰同樣存在。《報告》提出,有研究顯示,京津冀地區僅有約60%的農村家庭冬季采暖平均溫度可以達到18攝氏度,超過一半農戶反映散煤治理改造后取暖效果不理想,存在運行成本高、供氣不足或設計不合理等問題。


      “我在另一個親戚家看到,他們也是清潔取暖改造區域,但燒煤的爐子至今還放在那兒,用煤還舍不得買質量好的煤。因為他們家庭情況特殊,老人沒有多少經濟來源,沒法支撐更多取暖支出,年齡大了也不會操作新設備。”任彥波表示,對于完成治理的區域,如何鞏固已有成果是關鍵,“愿意用還要用得起”。


      建議以穩為重、長效為核心


      如何進一步完善治理?“其實無論哪一個地區,對散煤治理來說,成本都是第一約束。我們想的成本和農戶想的成本完全是兩個概念。”中國農業大學工學院副教授周宇光直言,“我們認為改造一戶花幾千元錢、一冬天取暖費用一千元出頭,這樣可以承受。實際上,農戶對價格高度敏感。在技術替代過程中,首先就要考慮到這個因素。”


      “清潔取暖成本一定會比燒散煤高,有些地方推進不積極,就是知道改造配套投入多,后續還得繼續投入。”中規院(北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低碳中心主任工程師覃露才表示,以東北地區為例,當地有大量生物質秸稈資源,合理利用就可以替代散煤,但實際做起來企業往往不愿投向農村。“對此,重要的是建立自身造血功能,從收集、儲運、加工到利用形成產業鏈。比如,與村集體合作社、鄉鎮資源結合,形成循環產業鏈,自己運轉起來。”


      結合現狀,《報告》建議,針對民用散煤治理,精準定位農村清潔取暖實際需求,以穩為重、以長效為核心,分類指導、分步推進。根據所處區位、村落特點、農戶條件等,明確改造時間和空間進度。例如,經濟實力較強、基礎條件具備的一類農村,力爭“十四五”時期完成散煤替代;經濟水平較差、基礎條件一般的二類農村,重點做好示范引導,鼓勵自愿行為;地處偏遠、經濟欠發達的偏遠農村,根據資源可獲性,采取過渡性方案,穩妥推進。


      此外,在工業領域,《報告》建議強化環境質量改善和碳排放協同管理,推動實施節能減排,加快綠色升級和落后產能淘汰,繼續加強污染排放監控,強化非重點地區35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小鍋爐的淘汰力度。(記者 朱妍)


      轉自:中國能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