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上風口的合成燃料緣何爭議不斷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11-10





      今年10月,圍繞電子燃料誕生了兩筆頗受關注的合作:其一,沙特阿美與沙特主權財富基金沙特公共投資基金子公司NEOM將合作建造一座電子燃料示范工廠,通過可再生能源制氫和碳捕獲技術實現低碳合成汽油商業生產。其二,智利燃料生產商HIF Global與日本能源公司引能仕株式會社達成協議,將向后者供應綠色氫基電子燃料。作為一種合成燃料,電子燃料站上風口,體現出合成燃料的發展現狀。


      據了解,合成燃料是一種以天然氣、煤炭、泥炭等為原料的液體燃料,可以與化石燃料混合,也可以直接使用。雖然業界認為,合成燃料可以成為汽柴油的綠色替代品,但針對其成本高、能效低且并不綠色的爭議仍不絕于耳。


      合成燃料廣受追捧


      歐盟委員會今年2月提出2035年禁售燃油車,遭到德國、波蘭、意大利強烈反對,為此不得不為包括電子燃料在內的合成燃料“開綠燈”,調整為歐盟2035年后銷售的燃油車必須使用100%碳中和的電子燃料。


      沙特阿美表示,與傳統燃料相比,電子燃料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70%。該公司技術與創新部執行副總裁Ahmad Al Khowaiter表示:“合成燃料將加速全球交通領域脫碳進程。”


      德國工業巨頭博世則預計,到2030年,約一半燃油車可以通過使用合成燃料繼續上路。目前,汽車制造商保時捷、奧迪、豐田、日產、斯巴魯,以及美國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等都是合成燃料的追捧者,尤其是電子燃料。


      據悉,保時捷投建了全球首個電子燃料工廠,于2021年在智利投產,同時還在規劃其他電子燃料工廠項目。保時捷已經投資超過1億美元用于電子燃料開發和生產。


      “電子燃料潛力巨大。目前,全球有超過13億輛內燃機汽車,電子燃料無疑是這些汽車走向碳中和的可行替代方案。”保時捷開發與研究執行董事會成員Michael Steiner強調。


      綠色屬性有待商榷


      雖然合成燃料在燃燒時也會產生二氧化碳,但由于在合成過程中吸收了二氧化碳,因此,合成燃料被認為是一種碳中和的新燃料。


      日本成蹊大學理工系教授里川重夫表示,作為化學物質,合成燃料與汽油成分相同。以電子燃料為例,其抗爆震性和動力性基本能達到98號汽油水準,但有害物質排放卻大大降低。


      不過,合成燃料是否真的“綠色、清潔”,仍然有待商榷。反對者認為,合成燃料本質上仍是化石基燃料,生產過程也是能源密集型,且成本和效率均不具優勢,完全沒有存在的必要。


      國際清潔運輸委員會研究發現,因水在電解、合成及燃料燃燒時會產生能量損失,合成燃料汽車存在能源使用效率低的問題。在使用等量再生能源的情況下,電動汽車續航距離要比合成燃料汽車長5倍。


      歐盟非政府組織運輸與環境聯合會則指出,合成燃料汽車雖然碳排放量會降低,但會排放致癌物二氧化氮,直接降低了其作為清潔燃料的綠色屬性。


      “多年來,合成燃料尤其是電子燃料一直強調其'清潔高效',但實際上并非如此。合成燃料不應該被認為是零排放的燃料,因為其排放的是二氧化碳以外的其它污染物。”運輸與環境聯合會政策經理亞歷克斯·凱恩斯坦言。


      仍需克服高成本缺點


      油價網指出,合成燃料有望成為燃料市場規則改變者,其高熱值、低污染等特性,尤其可以在脫碳難、電動化轉型難的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國際能源署指出,到2050年,合成燃料對運輸和工業的脫碳至關重要,尤其是在難以電氣化的行業。艾爾西汽車市場咨詢公司預計,到2026年,全球合成燃料產量將增至76億升,2028年將達到189億升,屆時將占航空燃料總需求的5.5%,而面向汽車的供應量則可能較為有限。


      除了綠色屬性存疑,能否實現低價量產,也是合成燃料發展的主要阻礙。日產汽車首席運營官阿西瓦尼·古普塔坦言,高成本和商業化是合成燃料發展的兩大難關。


      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估計,在日本生產1升合成燃料成本約為700日元(約合4.65美元),是目前日本汽油零售價格的4倍多,加上合成燃料能量轉換效率相對較低,商業前景并不樂觀。(記者 王林)


      轉自:中國能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