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全球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不斷吸引一批批來自海外的跨國企業,在把展品變為商品之余,也在提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方面展現出獨特的優勢。
作為一個巨大的采購平臺,來到進博會的產品從材料到成品,從服務到方案,覆蓋了全球各行各業。小到消費者餐桌上的食品制作用的酵母粉,大到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都能在進博會找到它們的蹤跡。從產業鏈供應鏈的源頭端,到產品終端,無論鏈條有多長,在進博會上走一走看一看,總能看到鏈條各環節上的企業面對全球經濟復雜多變的形勢,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仍然呈現出區域化、碎片化、“短鏈化”趨勢。通脹高企、增長乏力和供應鏈風險等仍是海外企業普遍擔憂的問題。然而,中國持續堅持對外開放,中國經濟的持續復蘇,其超大規模的市場和價值鏈供應鏈核心位置等基本面優勢,使得中國市場始終牢牢吸引著全球企業的目光。最好的商品,海量的訂單,進博會的繁榮向世界表明,進博會作為全球新公共產品平臺,有力支持了中國和世界經濟,提升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
借助進博會搭建的橋梁,攜手全球戰略供應商,精選海內外優質品牌,持續優化上游供應體系,企業供應鏈版圖得以擴展,變得更為完整。
進博會上,美食供應商良品鋪子與兩家國際供應商——施皮茨、澳牧簽訂框架合同,采購訂單金額達5000萬元,未來三年,雙方將圍繞原輔料采購、產品研發、質量管控等多維度展開合作。過去4年,良品鋪子借進博會已快速融入全球供應鏈,先后與科漢森、恒天然、好時、安德魯、嘉吉等全球食品企業巨頭開展深入合作。目前,良品鋪子美食原料供應鏈版圖已覆蓋全球32個國家和地區。
松下卓越運營株式會社和中遠海控旗下中遠海運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在第六屆進博會上的簽約將在全球端到端供應鏈等領域展開更加緊密的合作,從而建立起低成本、低碳、高效率、穩定、柔性的全球供應鏈體系,實現資源共享,互利共贏。
得益于進博會的推動作用,供應鏈產業鏈得以提升。
上海研究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進博會藍皮書: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發展研究報告No.5》指出,進博會通過市場競爭、供應鏈結構升級、技術改進投資拉動、超大規模市場投資促進、營商環境改善五大路徑,發揮正面溢出效應,尤其是對制造業投資的溢出效應正不斷顯現。得益于進博會,我國制造業吸收外資的質量進一步提升,更多外國資本投向高新技術領域。
更多行業正享受到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帶來的利益。
“糧食安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安全可靠的農業供應鏈。促進公平、開放和可持續的食品貿易,對于滿足不同國家和地區多樣化的營養需求至關重要。為了構建現代化、可持續的農業供應鏈,需要推動農業數字化和創新發展,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提高農民生產力和促進農民增收。”路易達孚集團全球首席執行官高啟表示。
路易達孚作為全球知名的農產品貿易與加工企業,已連續六次參加進博會,深化價值鏈合作,并積極推動農業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政府在本屆進博會上首次以官方名義參加進博會并設展館,超過200家參展企業,參展團規模、規格均為六屆進博會最高。參展企業中不乏重要行業的重要企業,如半導體行業的重要企業比上屆增加,美光科技公司更是首次參展。
不久前,匯豐面向全球16個主要市場的3300多家企業進行的調查顯示,海外企業將供應鏈、技術和創新、數字化能力和平臺作為在中國市場的三大投資重點。尤其是大多數受訪海外企業對擴大中國供應鏈布局表現出積極態度。
在全球化智庫理事長、原國務院參事王輝耀看來,中國擁有全世界70%的5G基站,有全球三分之二的高鐵,全球十大集裝箱港口有七個在中國,中國每年還有1200萬大學生畢業人才,中國在世界價值鏈供應鏈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受到跨國企業的認可。
聯合國助理秘書長、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總干事桑達·奧佳博在進博會“提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論壇”上表示,當前全球危機倍增和加深的形勢不容樂觀,但富有韌性的綠色供應鏈可以成為解決方案的關鍵部分,而創新以及區域和全球伙伴關系是建立更具可持續性和有韌性的供應鏈的關鍵。她希望,通過共同努力,可以在中國乃至全球打造更強大的企業、更繁榮的供應鏈和更公正、更有韌性的未來。
供應鏈的搭建需要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協作完成才能達到成本和技術最優,而進博會展商云集,可以有效整合各類生產要素、增強制造業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推動國內市場與國外市場構建長期穩定的“鏈式”合作關系。
進博會不僅是中國企業采購全球物品的平臺,也是聯通中國和世界的紐帶,是國際采購、投資促進、人文交流、開放合作的橋梁。展望未來,隨著其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產品屬性愈發彰顯,將更有力提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周武英)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