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貨幣政策周期深度錯位影響人民幣匯率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12-18





      中美政策性利率倒掛創歷史峰值、中美央行總資產變化階段性趨勢相反、中美M2增速出現反向趨勢、市場收益率“倒掛”嚴重,近期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發布的報告指出,中美貨幣政策周期深度錯位主要有以上四大表現形式。盡管如此,疫情以來,人民幣匯率呈現出相對穩健、市場化和彈性增加這三大特征。


      “2023年,中美貨幣政策周期深度錯位下,人民幣兌美元'破7'的時間有史以來最長,這是中美貨幣政策周期歷史上錯位最嚴重的一次,前三次'破7'都形成了雙向,這次目前尚沒有形成雙向,未來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黨委常務副書記兼副院長王晉斌說。


      關于人民幣匯率,中國央行主要強調了以下三個方面內容:一是堅持以市場為基礎;二是把握好保持人民幣匯率彈性;三是完善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政策,堅持“風險中性”理念,同時要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央行發布的《2023年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出了三個“堅決”:“堅決對市場順周期行為進行糾偏,堅決對擾亂市場秩序行為進行處置,堅決防范匯率超調風險。”


      這三個“堅決”在宏觀審慎管理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以確保人民幣匯率的穩定。


      而這份報告指出,在中美貨幣政策周期深度錯位下,美元指數、中美利差、中國經濟基本面和國外經濟基本面等因素都會影響到人民幣的匯率。


      王晉斌分析說,影響人民幣匯率的因素復雜,在經濟預期、利差和美元指數三大因素中,從影響程度來看,可能存在“經濟預期>利差>美元指數”的排序。經濟基本面是決定匯率的根本因素,也是約束匯率波動幅度的根本因素;利差是直接影響因素;美元指數對人民幣匯率影響有利差作用機制,也有流動性作用機制。


      中美貨幣政策錯位的情況下,未來人民幣匯率走勢也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報告指出,2024年人民幣匯率穩定取決于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與中美利差之間的平衡運用,預期向好可以對沖利差帶來的貶值壓力。中國經濟的化債周期需要合理充裕的流動性與相對低的名義利率,加強逆周期調節意味著2024年存在降準降息的可能性。市場預期美聯儲降息可能在2024年6月份之后,央行先降準后降息應該更有利于匯率穩定。目前人民幣的貶值壓力比較明顯,應該平衡增長和利差來穩定人民幣的匯率水平。


      在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明看來,2023年人民幣總體面臨貶值壓力,預計2024年人民幣匯率穩中有升,這主要因為外部環境有望好轉,國內經濟內生動力增強。具體分析如下:


      從外部因素來看,美聯儲本輪貨幣政策緊縮周期基本結束是大概率事件,美聯儲繼續加息的概率很低,降息則是時間問題,預計美聯儲會從明年三季度開始降息。如果上述判斷是對的,這就意味著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和美元指數已經觸頂。十年期美債收益率頂部就在5.0%左右,美元指數頂部大概在106、107左右。明年美國長期利率和美元指數都可能會在雙向波動的前提下溫和回落。


      從內部因素來看,經濟增長預期正在逐漸好轉;中央政府開始著手解決房地產和地方債蘊含的風險;中美關系正在發生邊際改善,這有助于降低投資者對地緣政治沖突的預期;從2024年的中國國際收支格局來看,經常賬戶可能繼續承壓,但金融賬戶可能會有明顯改善,明年FDI有望重新流入,證券投資和其他投資的短期資本外流也有望緩解。


      “在樂觀情景下,我們認為2024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將會穩中有升,預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明年年底達到6.7至6.8。”張明說,但也要防范強美元周期存在被拉長的可能、國內經濟增長缺乏足夠支撐等因素帶來的風險。


      “2024年人民幣匯率走勢不一定是線性變化,有可能會出現突變。從匯率政策角度看,我認為人民幣匯率的合理運行區間可以安排為以美元對人民幣匯率6.9作為中間點,上下浮動不超過8%,即控制在6.4至7.4之內,在這個區間不要進行太多干預。”中國國際期貨公司總經理王永利認為,央行對匯率波動的容忍度較強,不會輕易動用央行外匯儲備來干預人民幣匯率,這是需要繼續堅持的。(記者 張凡)


      轉自:中國貿易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