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F增資獲批,意味著什么?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12-26





      時隔十三年,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再次增資。近日,IMF宣布決定增資50%,總份額資源將達約9600億美元,IMF上一次份額改革還是在2010年。


      對于此次增資方案,IMF在近日的總務會議上得到近93%(按表決權計算)的國家贊成,方案由此通過。此后,方案將在各國的國內程序結束后生效,各國將支付追加的出資額。


      方案中,各國出資比例仍保持不變,位居第一的美國約17.4%,日本以6.5%位居第二,排在第三位的中國有6.4%,緊隨其后的德國為5.6%。


      回看2010年的上一輪改革方案,IMF有約6%的份額向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轉移,中國份額占比從3.996%升至6.394%,排名從第六位躍居第三位,僅次于美國和日本。也正因上次改革,美國的投票權從16.75%下降,但依舊保持超過15%的重大決策否決權;中國的投票權為約6.08%。


      彼時,日本和中國在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方面幾乎相同,而2022年中國名義經濟規模已是日本的4倍。此番IMF也透露,考慮到中國等方面的意見,將面向下次增資而啟動變更比例的討論。


      “中國積極參與并推動IMF的增資計劃,也將顯著增強IMF的資金實力和抗風險能力,使其更好地發揮維護全球金融穩定、防止國際金融系統動蕩的重要功能。”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對中新社記者說。


      未來IMF改革將走向何方?“此次增資通過反映了IMF改革的緊迫性和必要性。”中國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有鑫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認為,一方面,目前國際格局發生劇烈變化,疫情后“東升西降”趨勢愈加明顯,新興經濟體在全球經濟中的活躍度和占比提高,國際貨幣體系改革需要充分反映國際經濟格局中的新變化,以更好地反映新興經濟體的利益訴求,提升代表性。


      另一方面,當前全球流動性環境收緊,融資成本較高,各國債務負擔加重,IMF亟需增資,以補充資源、提升對全球和脆弱國家經濟增長的支持能力,強化IMF在國際金融安全網絡中的核心地位,更好地維護全球金融穩定。


      王有鑫直言,發達國家逐漸認識到支持中國擴大出資比例符合全球經濟和金融穩定的大局,此次增資方案反映了當前國際經濟金融格局的深刻變化和各國之間的利益協調。


      早在今年10月舉行的第48屆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IMFC)會議上,中國央行行長潘功勝就強調,中方一貫認為,基金組織份額改革應實現份額增資和占比調整,體現基金組織以份額為基礎的機構性質,并更好反映成員國在全球經濟中的相對地位,提高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話語權和代表性。


      在龐溟看來,中國維持或擴大出資比例,以及來自非洲的IMF理事名額增加,都有利于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在IMF的日常運作中、在推動IMF的相關改革中,提升代表性、話語權和談判實力,體現了在國際金融機構中的份額和投票權應與各經濟體的經濟地位、金融實力和所作貢獻相符的原則。(記者 夏賓)


      轉自:中國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