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水平開放東風為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再添助力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9-26





      服務貿易是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國際經貿合作的重要領域,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的《關于以高水平開放推動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對新形勢下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作出了全面、系統的部署,為今后一個時期中國服務貿易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當前,全球服務貿易和服務業合作深入發展,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進程不斷加快,服務貿易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力。中國將服務貿易作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培育外貿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抓手,持續推動服務貿易加快發展。


      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服務進出口6.6萬億元,同比增長10%,規模創歷史新高。今年以來,中國服務進出口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1-7月進出口總額42301.8億元,同比增長14.7%。


      這一趨勢從中國服務貿易協會日前發布的《2024年中國服務貿易發展指數報告》中也可見一斑。據測算,2015年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總指數為81.28。2021年后,在中國政策的扶持和數字經濟發展的推動下,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總指數實現快速增長,到2023年達到了110.31。


      “隨著中國持續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服務貿易有望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之勢,為全球服務貿易開放合作帶來新機遇。”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仲澤宇在發布上述報告時如是說。


      當前,中國服務貿易正處于創新提升發展的重要機遇期。商務部相關負責人在此前舉辦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關于以高水平開放推動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的出臺實施,將進一步提高中國服務領域開放水平,促進各類創新要素跨境便利流動;進一步激發各領域創新動能,拓寬服務貿易發展空間;進一步完善促進政策和促進體系,優化服務貿易發展環境。下一步,商務部將持續以高水平開放推進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推動實現服務貿易規模增長、結構優化,進出口更加均衡發展,整體競爭力明顯增強,服務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政策和制度環境全面優化。


      《2024年中國服務貿易發展指數報告》也就中國服務貿易發展提出深化國內規制改革和服務業對外開放、增強數字貿易國際競爭力、創新服務貿易政策工具、完善產業配套措施等政策建議。


      在深化國內規制改革和服務業對外開放方面,一是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持續推進國內規制改革和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不斷優化服務貿易企業國際化運營環境。二是放寬重點領域的投資準入和市場準入限制,持續推進內外資一致的市場準入規制改革,對接多邊規則改革方向,查找并清理法律法規、行政管理、公共服務、環保要求、社會治理等方面存在的不符措施。對標準經貿規則,加快推進自貿試驗區和海南自貿港高水平制度型開放。


      在增強數字貿易國際競爭力方面,加快推進跨境電子商務服務標準和評價體系建設、培育跨境電商服務貿易新業態、探索大宗商品進口零售交易模式、創新海外倉監管合作、增強數字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充分對標國際和區域數字貿易新規則,積極構建非歧視性數字貿易企業投資和市場準入規則;全面復制和推廣自貿試驗區數字安全有序跨境流動管理經驗,優化國際互聯網接入管制標準,禁止數字存儲和計算中心本地化要求,禁止源代碼公開要求,允許以商業為目的的電子信息跨境自由傳輸;制定和實施數字知識產權確權和交易辦法,建立數字存證及質押信用管理機制,保護數字接受者同意權,增加追索權。


      在創新服務貿易政策工具方面,建立健全服務貿易統計信息發布和政府業績評價考核體系;在完善國民經濟核算平衡表和國際投入產出表統計基礎上,鼓勵智庫、大學和行業組織開展基于增加值核算的對外貿易數據分析和研究,支持各類教育機構設置服務貿易相關學科、專業,培養技能型和中高端專業人才,增加服務分析師等人才儲備;優化服務貿易先進技術企業認定標準與程序;對達到一定業績水平的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實行稅收優惠政策,試行服務出口退稅和增值稅抵扣便利化措施;允許具備一定資質的國家級行業協會組織開展服務貿易企業評價評選活動,定期發布優秀企業榜單,提升優質服務品牌的社會影響力。


      在完善產業配套措施方面,完善加工和修理服務政策環境;進一步擴大旅游和商務免簽適用范圍,提高國際游客和商務服務人員往來便利化;對港澳臺地區單邊開放專業技術資質認定和專業服務業務許可,放寬獲得海外專業技術資質的華僑華人服務國內專業活動的資格認定和許可條件,促進境外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以遠程辦公方式為內地企業和個人提供技術服務;加強外籍專業技術和商務人員在華居住、學習、工作和生活、教育、醫療等服務保障,打造一流人文環境和服務貿易營商環境。(記者 孟妮)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