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供應端,OPEC+持續通過減產托底油價。12月5日,OEPC+召開第38屆部長級會議(以下簡稱"會議"),對目前的產量政策進行調整。2023年11月達成的日均減產220萬桶的決定推遲到2025年3月底結束。2025年3月底后將通過18個月的時間逐步進行增產。此前日均減產220萬桶差額的回補時間是12個月,OPEC+通過拉長增產周期盡可能地減少對供應端的擾動。日均220萬桶的減產是市場對此次會議關注的重點,按照2024年6月部長級會議的安排,原本這部分減產將自2024年10月結束,但后期油價大幅回落,OPEC+又將增產開始時間推遲到12月底。本次會議開始前,OPEC+也曾表示可能推遲一個季度開始增產。
整體來看,會議結論基本符合市場預期,會后油價表現平穩。增產推遲繼續優化2025年一季度的平衡表,本次會議一次性將增產開始的時間推遲了3個月,也便于OPEC+觀察美國新政府上臺后對伊朗及委內瑞拉的制裁力度,從而調整后期政策。從更長期來看,原油需求增速將逐步放緩,OPEC+增產的空間也將被持續壓縮。而在需求沒有明顯增量的情況下,OPEC+一旦開始增產,即便增產已經提前向市場預告,也可能對油價造成打擊。未來,OPEC+增產的主要機會來自于美國對伊朗原油出口實施更為嚴格的制裁,OPEC+填補伊朗的供應缺口。2025年OPEC+以外的原油供應增量將主要來自巴西、圭亞那、挪威等國。根據IEA的數據,預計2025年非OPEC+供應增量可達到150萬桶/日,其中有近70萬桶/日來自海上。
在需求端,2024年全球煉廠投資額達350億美元左右,較2023年同比下降5%。中國和印度占近一半的投資量。2023年煉油利潤開始下降,疊加碳中和目標下各大石油巨頭都在加碼新能源業務,且建設新的煉廠需要大量資本和較長開發周期,未來大規模新投建煉廠難度較大。未來,煉廠的主要投資可能集中在中國、印度和中東等少數幾個國家和地區。
在煉油利潤方面,2022年受到俄烏沖突的影響,全球煉油毛利大幅上漲,美國、新加坡以及歐洲的汽柴油利潤均飆升至50美元/桶以上。但此后的兩年內,煉油利潤受到煉油產能持續擴張以及需求增速回落的影響,基本已經回歸到略高于俄烏沖突前的水平。
國內方面,國家稅務總局發布公告稱,從2024年12月1日開始,下調成品油出口退稅的稅率,汽柴油以及航煤的出口退稅率由13%下調至9%。退稅率的下調進一步壓縮成品油出口利潤,短期來看,加大了內貿市場的成品油銷售壓力。而國內成品油需求本身難言樂觀,根據卓創數據,2024年前10個月,我國汽油產量為1.37億噸,同比微增1%,而柴油產量同比降幅達到6.3%。2024年主營煉廠開工尚能保持在80%左右,基本和2023年持平;但對于利潤更為敏感的地煉,其開工率由67%降至60%,降幅明顯。IEA預計,2025年全球范圍內仍有近80萬桶/日的新增煉油產能即將投產。尼日利亞Dangote煉廠已經達到每天40萬桶的煉油能力,但預計2025年可以進一步提升至65萬桶/日;墨西哥Olmeca煉廠也將提升至34萬桶/日的產能。國內方面,卓創數據顯示,裕龍石化以及寧波大榭有望分別貢獻1000萬噸/年以及800萬噸/年的煉油能力。截至2024年底,我國原油一次加工能力達到9.69億噸/年,若兩套裝置順利投產,則2025年我國煉油能力將再增長1.86%,增速超過2024年。原油加工能力持續提升,疊加出口退稅力度退坡,我國煉油利潤將面臨較大波動,上海原油期貨可能走出相對獨立的行情。對于國內原油成品油相關企業而言,也可以考慮運用上海原油期貨進行風險管理,平滑企業利潤曲線。
在平衡表方面,2025年全球原油需求維持增長,且目前來看增速有可能超過2024年,但從2023年末的經驗來看,三大機構中EIA及OPEC均高估了2024年全球原油需求的增速,只有最保守的IEA調整幅度相對較小。最為樂觀的OPEC預計同比增速為160萬桶/日,而EIA為122萬桶/日,IEA100萬桶/日。不排除后期三大機構繼續下調需求增速的可能性。明年二季度起全球原油庫存可能持續回升。
總體來看,2025年原油市場存在累庫壓力,油價中樞震蕩回落,相對而言一季度的庫存壓力最小。特朗普政府的產業政策對油價的影響或相對有限,更多關注外交層面。沙特對油價訴求仍然強烈,配合美國大幅增產打壓油價可能性不大。8個OPEC+成員國的增產可能會在美國強化對伊朗能源行業的制裁力度后開始。油價或前高后低,下方仍有支撐,但低點可能會低于2024年。煉油利潤可能繼續收窄。(作者:建信期貨能源化工高級研究員 李捷)
轉自:中國能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