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日前對外發布,其中提到要鼓勵外資在華開展股權投資。業內人士指出,此舉有助于進一步提高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水平,增加資本市場的長期資金來源。
引導優質外資長期投資上市公司
具體來看,《行動方案》提到,要抓好《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落實,制定發布實施戰略投資的操作指引,加大對上市公司、境外基金和投資機構等的宣介力度,引導更多優質外資長期投資我國上市公司。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行動方案》對于擴大中國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具有重要意義。“《行動方案》一方面更加注重一級市場的開放,取消了目前外資在國內的部分準入限制,允許外資有序進入我國逐步開放的行業,這有助于提高我國經濟活力,從基本面上改善資本市場的長期活力。”浙商證券研究所宏觀首席分析師林成煒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另一方面,該方案也為外資進入我國二級市場打通了渠道。目前,外資A股的持股占比相對較低,提高外資持有A股比例,有助于提升我國資本市場與全球市場的接軌程度。
“上述措施進一步加強了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吸引更多外國投資者來參與。外資的進入不僅能增加市場的流動性,還能提升市場的規范化水平,幫助中國的資本市場和全球市場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中國市場學會金融委員、允泰資本創始合伙人付立春表示,同時這也能幫助中國企業在國際資本市場中更好地定位,提高透明度和國際競爭力。
付立春表示,《行動方案》提出,“引導更多優質外資長期投資我國上市公司”。未來有望吸引更多外資長線穩定資金,減少市場短期波動,有助于提升我國資本市場的內在穩定性。此外,外資的長期投資不僅能穩定市場,還能為國內公司提供更多的技術、資源和管理經驗,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
林成煒也表示,從傳統意義上來看,外資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配置型資金,注重長期持有;另一類是對沖基金,資金流動較快。顯然,配置型資金對我國資本市場更具重要意義,其配置比例的提高,反映出外資對我國中長期發展的信心正在提升。此外,近期我國在人工智能和人形機器人等前沿產業取得了超預期的突破。春節以后,海外投資者紛紛討論中國資產重估的邏輯。在此時間窗口推出《行動方案》,能夠形成共振效應,更好地吸引中長期外資流入,提升A股中外國投資者的占比。
此外,對于《行動方案》中提到的修訂《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優化外資并購規則和交易程序,付立春表示,這意味著外資并購未來或迎來更加清晰、透明的規則體系,交易流程也將更為高效便捷。這不僅為外資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了便利,也為并購市場的活躍注入了新的動力。市場競爭或有所加劇,但同時也將帶來豐富的資金支持和先進的管理經驗,這對于推動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發展和產業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這些舉措對我國資本市場長期建設意義重大,有助于提升資本市場的國際化水平、增強競爭力,促進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推動資本市場的制度完善。引導優質外資長期投資我國上市公司也能夠增加資本市場的長期資金來源,提高市場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同時推動市場的國際化進程和多元化發展。”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田利輝表示,《行動方案》中提到的各項措施旨在進一步開放中國市場,吸引外資的同時也為中國企業創造更多發展機遇。然而,在享受開放紅利的同時,如何有效管理和化解潛在的風險也是企業和監管機構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
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持續推進
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外資是中國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建設者。近年來,證監會堅定不移持續推進市場、機構、產品全方位制度型開放,深化境內外市場互聯互通,拓寬境外上市渠道,鼓勵和支持更多外資機構來華投資展業。
去年11月,商務部、證監會等修訂發布《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自2024年12月2日起施行。《辦法》進一步拓寬外資投資證券市場渠道,發揮戰略投資渠道引資潛力,鼓勵外資開展長期投資、價值投資。
外國投資者通過上市公司定向發行新股、協議轉讓、要約收購以及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方式取得并中長期持有上市公司A股股份的行為,適用本《辦法》。《辦法》明確,允許外國自然人實施戰略投資,放寬外國投資者的資產要求,增加允許外國投資者以要約收購方式實施戰略投資,以定向發行、要約收購方式實施戰略投資的,允許以境外非上市公司股份作為支付對價,同時適當降低持股比例和持股鎖定期要求。
在進一步推動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方面,證監會日前召開的2025年系統工作會議則提到,要加快改革開放,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要堅持以開放促改革,優化境外上市備案制度,拓展資本市場跨境互聯互通,充分研究借鑒境外市場有益實踐,增強A股市場競爭力、吸引力。
證監會主席吳清則在去年召開的進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外資機構座談會上表示,正在研究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的一攬子舉措。證監會將始終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方向,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依法從嚴加強監管和大力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持續增強政策的穩定性、可預期性。
外資機構看好中國資產
在近日上交所召開的外資機構座談會上,外資機構普遍認為,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傳遞出中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配合新“國九條”出臺和資本市場“1+N”政策體系逐步落地,對中國經濟持續穩健發展和資本市場穩步前行充滿信心、長期看好。特別是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以來,一攬子增量政策持續發力,財政政策、貨幣金融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進一步加大,釋放了加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積極信號,進一步增強了經濟發展的韌性,有效改善國際市場對中國經濟前景的預期、提振境外投資者對A股市場投資價值的信心。
從外資機構持倉情況來看,在互聯互通方面,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月20日,自開通以來,互聯互通機制下北向流入資金規模累計達到了1.76萬億元人民幣。從QFII的持倉情況來看,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QFII共出現在760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共有87股獲QFII持倉過億。其中持倉市值最大的是寧波銀行,達到320.21億元,南京銀行緊隨其后,持倉市值達186.39億元。760家上市公司中,共有225家公司獲得增持,占比29.61%,其中共有8只個股在三季度獲QFII增持超千萬股。整體來看,電子信息、公用事業、大消費、多元金融、醫藥等方向是QFII三季度加倉的重點方向。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外資機構也正加大在中國的業務布局。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0月底,富達等25家外資控股或全資證券基金期貨公司相繼獲批,花旗銀行等5家外資銀行在華子行獲得基金托管資格,橋水等35家外商獨資或合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在基金業協會備案。
整體來看,近期外資對于中國資產價格也越發樂觀。摩根士丹利策略團隊近日在報告中表示,在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助推下,中國股市將迎來更為可持續的上漲。高盛則預計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將會使得中國公司的每股收益在未來十年每年提高2.5%。美國銀行在最新的全球基金經理月度調查中指出,受人工智能初創公司Deep Seek崛起等利好因素的帶動,購買中國股票(尤其是科技股)的理由正在改善,或許足以吸引長期投資者回歸。該行指出,對中國股票的看法可能正在從“可交易”轉變為“可投資”,這將是心態和資金流向的重大轉變。(記者 吳黎華 羅逸姝)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