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業界:商用車處于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攻堅期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4-13





      日前在十堰舉行的2025商用車產業發展會議以“開辟新賽道,匯聚新動能——發展商用車產業新質生產力”為主題,吸引了200余家C8(中國載貨汽車生產企業聯席會)及重點產業鏈企業、30余家科研院所機構、600余名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就商用車產業新趨勢、新方向、新路線進行深入交流。業內人士認為,當前我國商用車產業轉型升級加速推進,同時也面臨新形勢和新挑戰。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表示,近年來中國汽車工業在向電動化、智能化和低碳化轉型的過程中贏得了競爭機遇,引起全球廣泛關注,即將成為制造業的一張新名片。而商用車是汽車產業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領域和打造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現已處于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攻堅時期,綠色、低碳、智能、全球化發展將成為商用車產業未來的重點方向。


      “汽車制造涉及多種知識和產業門類,商用車每前進一小步,意味著背后的產業鏈和供應鏈前進了一大步。”武漢理工大學汽車工程學院教授杜常清表示,商用車的本質是生產工具,客戶一般更理性,很看重實用性、耐久性、經濟性。傳統車企的技術積累和客戶信任,是企業在新勢力造車浪潮下最穩固的基本盤。


      與會嘉賓認為,近年來,終端市場換車需求動力不足,市場表現相對疲弱,商用車市場震蕩運行;今年,智能網聯新能源產品、海外出口是提振市場的重要方向;未來,產業界仍需不斷提升產品實力、加強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以更好地應對商用車產業轉型升級。


      一汽解放、長安凱程、華為技術、寧德時代等企業分別就商用車智能化與新質生產力的融合之路、超快充產業生態發展、新能源商用車動力電池發展趨勢等主題進行交流發言;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歐洲汽車工業協會北京代表處、天津大學中國汽車戰略發展研究中心等機構,分別就行業發展方向、數智化轉型戰略等展開深入探討。


      大會開幕前一天,東風汽車博物館正式開館迎賓。這座博物館重現了湖北省十堰市從深山小鎮蛻變為“中國商用車之都”的歷程。半個多世紀以來,東風汽車與十堰相濡以沫,共同譜寫了車企與城市相互扶持、互相成就的一段佳話。2003年,東風公司總部搬遷到武漢,但商用車生產基地仍在十堰,與之關聯的先進技術、高端人才、完整產線等依然留在十堰。


      “在商用車行業智能制造的大趨勢下,東風商用車堅持以客戶為中心,致力于搭建智慧物流生態互聯數字化平臺。”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鄭華表示,東風商用車通過生產計劃向銷售環節延伸、資源保障向供應商延伸、推動生產模式柔性化等創新性舉措,實現訂單業務的流程、數據貫通,推進全價值鏈業務聯動。同時,強力推進資源透明化,打造可靠的資源保障供應鏈,深度打通供應鏈協同,推動資源交付風險量化評價,建立供應商資源透明化平臺,確保資源供應的穩定性和及時性。


      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營銷事業部總經理劉翼表示,未來國內將形成燃油、燃氣、新能源等多種燃料路線并存的格局,以滿足不同區域不同場景用戶的使用需求,中國企業也將進一步加快出海步伐,持續挖掘海外市場機會。“智能駕駛將進入場景化落地階段,L4級智駕系統在港口、礦區等封閉場景實現商業化運營,L2級輔助駕駛技術滲透率也將大幅提升。”


      會上發布的2025中國商用車創新技術聚焦商用車新能源、智能駕駛、網聯化、燃料電池發動機等30項創新技術成果,展示了我國商用車產業鏈取得的創新成果和技術進步。


      記者了解到,得益于完整的汽車產業鏈和豐富的產業集群,十堰已經能夠“不出城就可組裝一輛車”,在商用車制造、應用和創新等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杜常清表示,十堰是我國重要的商用車生產基地,區位優勢得天獨厚,也是我國汽車產業化程度最高、產業鏈條最完整、集群優勢最為明顯的區域之一,以54年的積累構筑了扎實的高質量發展底盤。


      “我們目標明確,以新能源與智能網聯為主攻方向,培育壯大商用車、專用車、零部件,構建純電、燃料、混動多元產業矩陣。”十堰市市長王永輝說。十堰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張澍表示,基于商用車領域積累的突出優勢,十堰在2024年與北京、上海、武漢等大城市一起,入選國家首批20個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


      如今,十堰正圍繞服務湖北、建成中部崛起重要戰略支點,加快建設“中國商用車之都”,不斷加大汽車領域招商引資力度。此次會議上,共有38個重點合作項目集中簽約,涉及新能源汽車、汽車零部件、新材料、裝備制造等領域,投資總額達173.85億元。(記者 宋立崑 邱婧熠 范源辰)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