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產進入高峰期 LNG接收站競爭日趨激烈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6-13





      作為天然氣產業鏈的重要一環,LNG(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是全球優質資源進入國內市場的重要通道,也是國內需求側企業對接全球資源組合的主要窗口,不僅幫助我國企業在全球范圍進行資源配置和優化,還能有效提升油氣行業資源利用效率,對保障天然氣供應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在日前舉行的第十三屆中國天然氣產業發展大會上,多位與會專家表示,當前全球LNG市場已進入增量時代,在建與投產的LNG接收站項目數量大幅攀升,行業競爭日趨激烈。隨著投產進入高峰期,競爭加劇的LNG接收站不得不面對優化運營模式、提升設備設施綜合利用率、挖掘盈利潛力等課題。


      “十五五”LNG大量涌入


      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LNG進口量為7657.4萬噸,多元化資源供應渠道持續優化,進口來源仍然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和卡塔爾,來自兩國的進口資源量占LNG進口總量的比例接近60%。近年來,我國LNG產量逐年增長,2024年為2486.6萬噸,同比增長22.07%,表觀消費量為10068.67萬噸,同比增長4.44%。


      卓創資訊天然氣高級分析師王冉表示,2024年至2025年4月,中國LNG地區成交均價為4481元/噸,接收站出貨理論成本為4807元/噸,現貨進口成本倒掛,導致國內企業對現貨進口的積極性減弱,供應端影響到消費端的恢復與增量釋放速度,并且部分無配套長協資源的接收站是否如期投產也受到一定影響。


      國家管網集團LNG接收站相關負責人預測,根據天然氣供需平衡推算,今年LNG進口量1112億立方米,到2030年將進一步增長至1758億立方米,到2035年增至2384億立方米。“LNG接收站利用率先降后升,到2030年降低至48%,到2035年增長至59%左右水平。目前看,今年供應增量有限,LNG的'巨量'供應會在2027-2031年到來,將改變中國市場格局。”


      王冉也認為,2026年年中以后,美國、卡塔爾、墨西哥等更多LNG出口終端產能釋放,國際現貨價格或迎來明顯回落。“疊加國內LNG接收站項目投產,LNG進口在'十五五'期間或明顯恢復以及增長。”


      辯證看待過剩風險


      隨著LNG進口量增長,LNG接收站產能建設同步提升。


      上述國家管網集團LNG接收站相關負責人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在運LNG接收站31座接卸規模達到約1.6億噸/年,儲罐總容量超1800萬立方米,規模龐大,為天然氣供應提供堅實基礎。今年全國預計新建8座LNG接收站投產,3座在運LNG接收站完成擴建,在運接收站達到39座,總接卸能力19344萬噸/年,能力增長4520萬噸,增幅30.5%。“預計今年LNG接收站之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


      據《中國能源報》記者了解,到2030年底,全國LNG接收站接卸能力將達到2.45億噸/年。國家管網集團建成投產2座LNG接收站,總接卸能力提升至4164萬噸,接卸能力占全國的21.5%。“三桶油”方面,今年中石化新建成1座接收站,中海油擴建1座接收站,總接卸能力8700萬噸,加工能力占全國的44.9%。社會LNG接收站將有7座接收站進行投產/擴建,總接卸能力提升至6380萬噸,接卸能力全國占比提升至33.5%。


      對此,王冉坦言,國內LNG接收站確實將面臨產能過剩風險。“'十五五'期間接收站將迎來密集投產期,產能利用與需求跟進成首要問題。隨著LNG接收站第二梯隊入局,市場競爭加劇,助推基礎設施公平開放進程加快。”


      但在上述國家管網集團LNG接收站相關負責人看來,雖然LNG接收站產能過剩,但辯證地看,基礎設施建設能力穩步提升代表著接收能力同步提升。“未來'巨量'LNG涌入國內市場時,現有LNG接收站將提供基礎設施的有力保障。”


      探索高質量發展新模式


      面對投產高峰,LNG接收站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又該探索什么新模式來應對產能過剩帶來的系列問題?


      上述國家管網集團LNG接收站相關負責人表示,與以往不同,目前LNG接收站正通過多元化服務模式形成氣液結合的多元化經營。管道氣和LNG資源可以實現組合營銷。“還可以配合保稅、倉儲、一站通等產品,以單站存儲形式兼顧國際國內。”


      “未來還應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LNG接收站及配套管網建設。隨著近兩年眾多新建和擴建項目投產,新建設施將采用更先進的設計理念和技術標準提升接收站整體性能和安全性。”該負責人建議,“此外,國內應加大 LNG 接收站相關技術研發投入,不斷提高關鍵裝備國產化率。未來在材料研發、設備制造等核心技術領域持續攻關,減少對國外技術依賴。”


      多位專家表示,優化運營管理與市場開放,積極與國際先進企業合作交流,引進專業人才,學習國外先進運營管理經驗,加強安全管理體系建設,提高風險防控能力更為重要。“我們也積極推動旗下接收站開放,促進市場競爭,推動運營模式向市場化、多元化方向發展。” 上述國家管網集團LNG接收站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LNG接收站將朝著多建儲罐、多建大罐的方向發展,為加工功能向儲氣功能拓展奠定基礎,也為即將上市的LNG期貨提供交割設施。”(記者 渠沛然)


      轉自:中國能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