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大引擎”驅動工業經濟平穩向好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7-22





      從跳舞到馬拉松再到踢足球,中國的機器人越來越多才多藝;大模型電視、搭載仿生機械臂的掃地機等“AI+”家電持續走俏;來自中國的全景相機在紐約掀起“排隊搶購潮”……今年以來,一系列創新成果次第涌現,勾勒出“中國制造”向新、向智、向高端的發展圖景。


      工業經濟“期中成績單”近日出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制造業增長7.0%,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2.0%;高盛、德意志銀行、摩根士丹利等國際機構紛紛上調2025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測。


      在出口、消費、投資“三駕馬車”中,制造業出口、智能消費、高技術投資尤為亮眼,彰顯我國工業經濟發展充沛活力。在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各種風險挑戰中,中國工業經濟展現出強勁韌性。


      制造業出口“又見彩虹”


      走進位于蘇州的博眾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生產車間,強健的機械臂如同靈巧的舞者,流暢地執行著每一個復雜而精細的指令。工人們正忙著給3套搬運機器人打包裝箱,這批“中國造”工業機器人即將啟程奔赴越南。


      “這是我們的自有品牌工業機器人,能勝任搬運、裝卸、上下料等多種工作,在越南、印度、菲律賓等市場廣受歡迎。”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依托八大實驗室,企業深耕制造智能成套裝備領域,不斷攻克核心零部件及特種設備研發難關,換電站設備、工業機器人等新產品接連問世,國際競爭力穩步提升。


      中國工業機器人正在大步走向世界。今年上半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在去年出口份額全球第二的基礎上,出口再增61.5%。隨著企業創新研發力度加大,“量體裁衣”式的差異化、定制化產品越來越多,自主品牌在國際市場既“叫好”又“叫座”——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中,自主品牌占比達32.4%,較去年同期提升1.2個百分點。


      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今年以來,我國制造業企業主動應變,深耕“一帶一路”等新興市場,用好產品闖出“新天地”。


      以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為例,他們正以東南亞地區為主陣地,構建起更完善的出海生態。“除了對我們的產品進行本地化制造和本地化生態改造以外,我們的核心供應鏈也實現了本地化。”公司副總經理韓德鴻說道。


      多地政企協力、主動出擊,加速全球市場多元化布局。記者從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了解到,今年成都組織的三場工業企業出海行動成效顯著:首站沙特簽約金額超50億元,次站中亞撬動12億元訂單,最后一站造訪德國、丹麥,不僅達成3億元采購合作,還將推動超10億元項目落地。


      “出口變局是挑戰,更是機遇。”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高技術室主任張于喆認為,企業開拓新興市場,不僅是應對當前關稅戰和貿易摩擦的權宜之計,更是順應全球市場格局變化的戰略性調整。“憑借成熟的供應鏈、高效的生產能力和成本優勢,中國制造有望迎來新的發展窗口期。”張于喆說道。


      針對企業出海面臨的文化法律差異、品牌影響力不足、國際化人才短缺等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期在中國中小企業服務網新增“出海服務”板塊,設置“找商機”“找活動”“找信息”“找園區”“找機構”五大功能,全方位助力中小企業出海。


      智能消費激活“一池春水”


      6月26日晚,小米YU7正式上市,開售3分鐘大定突破20萬輛,1小時大定突破28.9萬輛,18小時后鎖單量突破24萬輛……這樣的熱度讓小米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直呼“沒想到”:“雖然預料到會火,但火爆程度還是超出預期!”


      不止小米,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可圈可點”:小鵬、零跑、理想等“新勢力”車企躋身“半年20萬輛俱樂部”,鴻蒙智行銷量創新高,嵐圖、深藍、阿維塔等品牌銷量也大幅增長。


      “新款車型不斷以令人驚嘆的高科技配置與極具吸引力的價格,持續刷新消費者的感知。”受訪專家表示。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693.7萬輛,同比增長40.3%,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4.3%。


      “以舊換新”仍是中國消費市場熱詞。上半年,“AI+”消費場景不斷拓展,帶動相關產品熱銷,也拉動上游電子元器件產量增長。


      清晨自動調溫的空調、智能管理食材的冰箱、自主規劃路徑的掃地機器人……如今,家電產品紛紛主打AI功能創新,各類智能終端在各地首發首展,備受青睞。記者了解到,國家有關部門正抓緊推出加力實施設備更新貸款貼息政策,7月將下達第三批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


      各地也在不斷擴圍補貼商品品類,前不久,北京開始對在京個人消費者購買智能馬桶、智能門鎖、掃地機器人(含洗地機、掃拖一體機)、垃圾處理器等4類智能家居產品給予補貼;福建在現有政策基礎上,推動裝修材料、衛生潔具等更多優勢產品參與以舊換新活動。


      低空經濟同樣“乘風而起”,以載人直升機為主的低空觀光正從“小眾體驗”走向“大眾消費”:蘇州開通金雞湖、蘇州古城低空觀光航線,重慶巫山推出直升機瞰三峽項目,安徽肥西祥源?花世界打造空中賞花項目,為游客帶來“空中觀花海,云端瞰江淮”的全新體驗……


      智能消費激活了“一池春水”,數據顯示,今年1—5月,我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實現營收6.49萬億元,同比增長9.4%。其中,平板電腦、5G智能手機、家用洗衣機等產品實現較快增長,增速分別為25.9%、11.5%、10.3%。這也帶動了上游電子元器件產量增長——前5個月,我國集成電路產量1935億塊,同比增長6.8%。


      高技術投資為新增長“蓄勢”


      在貴州省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實驗室,新一代動力電池課題組正在研發一種能讓電車電池更安全、續航更長的關鍵材料——硫化物固態電解質,該材料的離子電導率已經接近傳統液態電解液。


      “當前鋰離子動力電池發展迅猛,比亞迪、寧德時代等企業產銷量占全球一半以上,但液態電池技術已達瓶頸。”實驗室成員靳進波表示。他們研發的項目有望將電車續航從600公里提升至1000公里以上,彌補液態電池性能方面的不足。


      眼下,多地聚焦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大研發投入,以高質量投資激活產業發展韌勁:前5個月,貴州省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1.8%,成為拉動全省工業投資的重要引擎;湖南全省實際使用外資增速“領跑”全國,外企研發中心加快落地。上半年,江蘇800個省級重大工業項目超額完成半年目標,超序時進度12個百分點,項目建設呈現加速態勢……


      “我國投資正轉向高新技術領域,質量更高,更側重培育新質生產力,向產業鏈優勢環節和需求端靠近。”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院長助理李治分析,這將改善投資回報率,長遠看有助于提升我國產業競爭力。


      上半年,我國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增勢良好,同比增長8.6%,增速比全部投資高5.8個百分點。今年以來,記者走進10余座城市調研時發現,得益于科技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我國產業鏈與創新鏈的耦合越發緊密,也恰好印證了這組數據。


      為解決創業者面臨的長周期、重資產難題,ATLATL飛鏢創新中心不斷加大投入,組建了生物醫藥共享實驗平臺,提供共享實驗室、運營管理、駐場研發服務、項目管理等全方位支持,讓創業者輕裝上陣搞科研;武漢光電工業技術研究院構建了“平臺層+集成層+孵化層”服務體系,為創業團隊提供小批量、多批次、低成本的研發及小試中試服務,并精準配置資本、市場、品牌等核心要素,助力企業快速成長。(記者 齊旭)


      轉自:中國電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