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商“上山下鄉”給農村帶來了哪些改變?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10-15





      電子商務經歷多年“上山下鄉”后,對于廣大農村消費者早已不再陌生。從農產品外銷,到個人的網購消費,農村電商所滿足的社會需求日益多元,在經濟社會中發揮的作用也愈加顯著。
    dianshang
    資料圖:電商“上山下鄉”(圖片來源:互聯網)
      一年近9000億元的農村網絡零售額、連年增長的同比增速……一連串引人矚目的數據背后,電商究竟給中國農村帶來了什么?農村電商未來發展之路在何方?
     
      高增長:拉平城鄉消費待遇
     
      《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報告(2016—2017)》近日在浙江麗水發布。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8945.4億元,帶動就業人數逾2000萬;而今年前8個月我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7290億元,同比增長38.1%,農村電商呈持續加速增長態勢。
     
      浙江省商務廳副廳長徐高春認為,農村電商蓬勃發展的意義,在于有效地拉平了城鄉消費待遇,擴大了農村消費,同時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增加了農民收入,也激發了農民創業帶動農民就業。
     
      “近年來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成為引領農村電商發展的排頭兵,電商扶貧成效明顯。”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黨委書記姚廣海說。
     
      統計數據顯示,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活動目前已在全國投入125億元,覆蓋756個縣,建設5萬個村級電商站點,服務涉及275萬貧困戶。
     
      新趨勢:社交電商興起
     
      阿里巴巴“千縣萬村”計劃、京東“星火試點”計劃、中國郵政“郵掌柜”……電商企業在農村遍地開花的布局表明,一直不被當作主流市場的農村蘊藏著巨大發展潛力。隨著農村網民規模的不斷增長以及硬件配套、服務體系的日臻完善,農村電商也呈現出一些新趨勢。
     
      ——農村電商已逐漸從單純的銷售環節趨向于整體產業鏈建設。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農村電商的發展在農村地區創造了一條新的產業鏈,其中包括產品生產、加工、倉儲、檢驗、包裝、分銷、物流等環節,完整的產業鏈對帶動就業有了更大幫助。
     
      ——一定規模的集聚效應開始形成。“電子商務涉及諸多環節,很多問題靠農民一己之力無法解決,因此農村電商應利用平臺實現集聚化發展。”浙江省商務廳電子商務處副處長章晗說,通過產業集聚可整合末端運輸等資源,實現了網商、服務甚至創新想法的集聚。
     
      ——參與主體從零散的個體創業者趨向于政府、企業和普通勞動者等多方協同聯動的局面。章晗介紹,浙江省商務廳近年來聯合省質監局出臺多項圍繞農村電商的地方標準,電商企業依照標準建設,政府部門依照標準管理,有利于其規范化。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電商平臺線上流量紅利的消退,加之消費升級的加速推進和共享經濟的崛起,社交電商逐漸摸索出一條獨特的農村電商之路,在助力農村電商的過程中不斷自我成長。
     
      多渠道:因地制宜發展
     
      受訪專家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農產品上行滯后、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仍是當下制約中國農村電商發展的瓶頸。
     
      “傳統農產品生產組織化、規模化、標準化程度較低,有影響力的品牌少。這是造成農產品上行滯后的因素,也是目前農村電商發展的最大短板。”章晗說,今后,整合農產品的供應鏈和產業鏈都是解決這一難題的方向。
     
      而在少數農村電商領域起步較早的地區,在前期投入大量村級服務點,因運行效率較低、維護成本高而難以為繼。因此,結合當地實際發展農村電商成了多方的共識。
     
      目前,浙江全省共設有2萬多個農村電商服務點,其中約1.61萬個被評為優質服務點。按計劃,2017年末服務點將覆蓋浙江57%以上的行政村。
     
      統計數據表明,東部、中部、西部地區之間的農村電商發展程度存在巨大差距,有網商的村莊占當地村莊比重,東部地區達64.5%,而西部僅有8.1%。
     
      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農村電商研究中心副主任曲江建議,下一步農村電商在中西部地區可以從知識的普及、技術的提供和資源的輸入等多方入手,使這些地區能夠積累和沉淀自身特有的價值,形成可持續的模式路徑。(魏一駿)
     
      轉自: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問題層出不窮 深陷盈利困境 生鮮電商如何出新牌?

      2016年肯定不是令眾電商高興的一年,傳說中的電商領域最后一片藍海也泛起了腥風血雨:美味七七倒閉,天天果園關閉眾多線下門店……生鮮電商仿佛又走到了生死攸關的危急關口,不得不琢磨起擺脫困境的新法子。
      2017-04-21
    • 盈利困局仍待破解,生鮮電商變革突圍

      近日,“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微信公眾號公布的一則2016~2017年度生鮮電商“死亡名單”在業界引發震動。這份按上線時間順序梳理的名單稱,僅2016~2017年間,就有十多家生鮮電商企業倒閉,如鮮品會、美味七七等。
      2017-05-14
    • 移動社交成為電商發展新動能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傳統電商模式的流量瓶頸凸顯,增長速度明顯放緩,實現電子商務創新發展,培育、挖掘新動能是關鍵。
      2017-06-29
    • 生鮮電商,路在物流腳下

      在消費升級、移動互聯網發展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共同作用下,生鮮電商被各路資本視為有利可圖的一塊大蛋糕。但由于成本居高不下、配套冷鏈物流體系不健全,4000多家生鮮電商僅1%盈利,多數企業難以通過持續“燒錢”走到終點。
      2017-07-19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