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2月1日起,我國進一步降低了部分消費品進口關稅,平均稅率由17.3%降至7.7%。這次降低進口關稅的消費品有哪些?消費者將得到什么實惠?會對商家乃至我國消費產生什么影響?
(圖片來源:互聯網)
A、哪些產品降幅最大
唇膏、眼影、香水等化妝品關稅由10%降至5%,咖啡機、智能馬桶蓋由32%降至10%,礦泉水由20%降至10%……其中,力度最大的是嬰兒尿布及尿褲,以及部分配方嬰幼兒奶粉,進口關稅均降為零。
不難看出,此次降稅產品的一大特點是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覆蓋面廣、降幅明顯,涵蓋食品、保健品、藥品、日化用品、服裝鞋帽、家用設備、文化娛樂、日雜百貨等消費品,共涉及187項商品,平均稅率由17.3%降至7.7%。
其實2015年以來,我國已連續3次降低消費品進口關稅,分別是2015年6月、2016年1月和2017年1月,主要選取了我國居民在境外購買意愿較強、關稅稅率較高消費品。到2017年11月,我國已對152個稅號的消費品實施了暫定稅率,平均降幅為50%,涉及一般貿易年進口額109億美元。
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部分消費領域,我國有效供給能力與人民消費需求的不適應正是這一矛盾的體現。而適當擴大國外特色優勢消費品的進口是破解這一矛盾的途徑之一。
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說,此次降低消費品進口關稅,一方面有利于擴大國內有效供給,更好滿足人民消費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進口產品同國內產品開展競爭,引導我國供給體系轉型升級,更好地適應消費需求變化。
今年7月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16次會議強調,要研究降低有些消費品的關稅,鼓勵特色優勢產品進口。讓消費者自主選擇,讓市場發揮作用。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指出,此次大力度降低消費品的關稅,旨在推動擴大國內有效供給,更好地滿足人民消費需求,助力擴大對外開放。
“當前,從消費品領域看,我國消費需求持續增長、消費結構加快升級。但國內有效供給能力和水平尚難以適應消費升級的需求。而我國對國外特色優勢消費品的需求持續升溫,進口不斷擴大。”這位負責人說。
“從過去的高新產品到如今的消費品,降低進口關稅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說,這是在高水平對外開放格局下我國外貿思路轉變的表現,有助于推動進出口貿易平衡。同時也能讓國際市場更多分享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
B、聚焦百姓生活三大領域
此次調降關稅的進口消費品品類繁多,涉及187項商品。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降稅商品主要涉及百姓日常生活相關的三大領域。
一是適應個性消費、時尚消費、品質消費、品牌消費的發展需求,進一步豐富人民在傳統領域的購物選擇,降低了化妝品、美發用品、口腔護理產品、化妝工具、部分箱包、部分服裝和部分鞋靴的進口關稅。
二是針對生活方式轉變和消費水平升級,更好滿足人民在食物、文化娛樂、體育健身等領域的新興消費需求,降低了蝦蟹等部分海產品、奶酪、部分干果、電動剃須刀、咖啡機、智能馬桶蓋、面包機、滑雪用具、文具等產品的進口關稅。
三是發展健康消費,著重提高婦幼老弱等特定群體的生活質量,改善國民福利,降低了藥品、部分保健品、牙齒固定件、特殊配方嬰幼兒奶粉、嬰童車等產品的進口關稅。
“此次降稅緊緊圍繞消費需求旺盛、與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國內一時供給不上的一些優質產品和特色優勢產品。”該負責人說。
進口關稅的調整意味著今后消費者在國內即可以更低的價格買到心儀的進口產品。
這一政策的直接影響就是有助于將大量外流的消費留在國內。世界旅游組織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游客境外旅游消費達到2610億美元,同比增長12%,中國游客是世界上境外旅游消費最多的游客。
國內外產品的差價成為消費外流的主要原因。專家指出,我國居民每年在境外的消費若有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回流,就能拉動消費增長一個百分點。消費品進口關稅降低力度加大,有助于進一步擴大國內需求。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說,進口關稅的調整對跨境電商平臺是一個直接利好,將減少海淘稅收監管的盲區,促進更多國外產品通過正規渠道進入國內,從而實現消費留在國內,稅收留在國內,也會讓商品的品質和供應鏈管控更有保證。
化妝品集團歐萊雅此前兩度響應中國對化妝品下調關稅以及消費稅等政策。歐萊雅(中國)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次調整將有利于豐富消費者選擇,促進市場活躍。企業將盡快進行內部評估,加大對產品研發與創新、生產、服務及人才培訓等領域的投入,以作出對消費者利益最大化的相應調整。
“這一舉措將通過開放加劇國內產品市場競爭,對國內生產形成一定壓力,對國內相關消費品行業的轉型升級產生倒逼作用,也有助于推動我國企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趙萍說。
C、除了降稅還有什么招
在2015年6月、2016年1月和2017年1月,我國曾以暫定稅率方式連續3次降低部分消費品進口關稅,和前3次相比,此次降稅有何特點?
對此,該負責人介紹,前3次降稅主要選取了我國居民在境外購買意愿較強、關稅稅率較高的護膚品、部分服裝、部分鞋靴、部分箱包、紙尿褲、特色食品和文化消費品等。“截至2017年11月,已對152個稅號的消費品實施了暫定稅率,平均降幅為50%。”
該負責人說,在此前降稅的基礎上,本次進一步降低消費品進口關稅。一方面,覆蓋范圍更廣,涵蓋食品、保健品、藥品、日化用品、衣服鞋帽、家用設備、文化娛樂、日雜百貨等消費品。這些消費品一般貿易年進口額139億美元,加上繼續維持的消費品暫定稅率,實施暫定稅率的消費品涉及年一般貿易進口額約236億美元。
“另一方面,降稅力度更大。”該負責人稱,新增實施暫定稅率的商品,一般按最惠國稅率減半安排。對于部分前期已實施暫定稅率的商品,再次進行適當降稅或適當擴大商品范圍。
針對此次降稅新政可能帶來的影響,該負責人表示,降低消費品關稅釋放出擴大消費品進口的積極信號,有利于穩步擴大對外開放,推動進出口貿易平衡,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如今,降低進口關稅通過發揮其正向引導和調劑余缺作用,已成為我國擴大消費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對于擴大消費品進口來說,關稅只是其中一個方面。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抽樣顯示關稅額在商品零售價中實際占比僅為0.5%至7%,對縮小商品境內外價格差異直接作用有限。降關稅對擴大消費品進口提供了有利條件,但商品進口量和國內售價變化最終還是要市場決定。
我國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并提出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盡管進口商品能填補國內市場不足的空白,但作為經濟大國,國內需求的滿足要更多依靠國內供給。”趙萍說,尤其是隨著人們消費需求升級,僅僅靠進口中高端產品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供需矛盾,還要通過挖掘消費者潛在需求,加快新產品的生產和供給。
曹磊表示,真正解決消費外流、促進中高端消費要多措并舉,一方面要推動跨境電商在通關、倉儲、物流等方面的便利化,方便消費品進口;另一方面要致力于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塑“中國制造”,做大做強民族品牌,這才是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立足的根本。
相關鏈接
以后買這些東西又便宜了
到今年11月,我國已對152個稅號的消費品實施了暫定稅率,平均降幅為50%。那么,12月1日后,百姓在購買哪些商品時,能夠享受到降稅紅利?
日化用品:
深受女性消費者青睞的香水、香粉、唇膏、眼影等化妝品,以及花露水、牙膏等日用品關稅由10%降至5%。
指甲油、燙發劑、定型劑等關稅由15%降至5%。
洗發劑(香波)、其他美容品或化妝品及護膚品等關稅由6.5%降至2%。
牙膏、牙線、香浴鹽、除臭劑等,關稅由10%降至5%。
小家電:
電動剃須刀、電動牙刷的關稅稅率從現在的30%下降至10%。
滴液式咖啡機、蒸餾滲濾式咖啡機、泵壓式咖啡機等商品的關稅稅率從現在的32%下降至10%。
家用自動面包機、片式烤面包機(多士爐)、電熱飲水機等關稅由32%下降至16%。
前兩年中國人熱衷于從日本購買的電智能馬桶蓋,關稅也從32%下降至10%。
嬰兒用品:
嬰兒尿布及尿褲的關稅由7.5%降為0%。
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氨基酸配方、無乳糖配方特殊嬰幼兒奶粉的關稅由7.5%降為0%。
嬰孩車的關稅由20%降為10%。
其他供嬰幼兒食用的零售包裝食品關稅由15%降為2%。
食品:
凍大西洋鮭魚及多瑙哲羅魚、凍毛鱗魚等關稅由10%降至5%。
各種磨碎或粉化的乳酪、經加工的乳酪等關稅由12%降至8%。
巴西果、腰果、碧根果等關稅均降為7%。
威士忌酒、蒸餾葡萄酒制得的烈性酒等關稅由10%降至5%。
服飾:
男/女式大衣、防風衣、西服套裝、便服套裝、套頭衫、斗篷、披巾、頭巾、圍巾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降稅,降低后的稅率由10%到5%不等。
防水鞋靴、皮質拖鞋等關稅由24%降為12%。
轉自:中國水運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