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船舶工業三大造船指標兩增一降 產業難點困擾依然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2-10





      1月24日,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在其網站上公布了2017年我國船舶工業經濟運行分析報告。2017年,我國船舶工業三大造船指標繼續領先、產品結構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更加合理、產融結合更加深入、船配產業質量升級、國際地位不斷提升。但受國際船舶市場深度調整的影響,“融資難”“交付難”“盈利難”等深層次問題依然存在,船舶工業面臨形勢仍然嚴峻。
    chuanbo
    (圖片來源:互聯網)
      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船舶工業三大造船指標兩增一降,全國造船完工4268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0.9%;承接新船訂單337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60.1%;12月底,手持船舶訂單8723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2.4%。船舶出口保持增長,2017年全國完工出口船3944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7.9%;2017年1~11月,我國船舶出口金額為210.7億美元,同比增長4.4%。船舶行業經濟效益出現下降,2017年1~11月,全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1407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900.4億元,同比下降8.2%。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
     
      該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船舶工業國際市場份額位居第一,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產品結構不斷優化,品牌建設有序開展;精耕細作細分市場,主動引領市場需求。
     
      2017年,我國骨干船企針對近年來三大主流船型新船市場需求不足的現狀,在細分產品領域精耕細作,積極開拓特種船舶、江海聯運船舶、中小型船舶、遠洋漁船等市場。其中,成功交付全球首艘三瓣獨立C型儲罐液態乙烷氣體運輸船、全球首制2.5萬噸LNG高壓雙燃料雜貨船,亞洲最大的自航絞吸式挖泥船“天鯤號”、國內首艘純電動自卸貨船實現下水。
     
      2017年,我國海工裝備制造企業主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積極探索海洋礦產資源、海洋生物資源和海洋空間資源等非油氣市場的開發,相繼交付了世界首制深海半潛式大型智能漁場“海洋漁場1號”、自升式多功能海洋牧場平臺、“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超深水雙塔半潛式鉆井平臺“藍鯨1”號助力我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采成功;全球首艘深海采礦船項目正穩步推進。同時,積極拓展海上風電、海上天然氣發電船、浮式發電+海水淡化平臺、海上垃圾發電船、海上娛樂綜合平臺、海上酒店等新領域。
     
      產業發展面臨諸多挑戰
     
      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船舶工業“融資難”問題未能得到有效緩解。2017年,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大對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建造企業風險的關注度,部分銀行已經出現收緊授信或延長授信審批的情況,增加了企業的融資難度。盡管市場有所回暖,但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市場仍處于低谷期,企業的現金流大幅萎縮,行業內骨干大型企業都面臨著資金緊張的問題。
     
      手持訂單連續下降,去產能工作任重道遠。近年來,各主要造船國都在努力化解過剩產能,但與新船需求的大幅收縮相比,船企新接訂單難以滿足正常生產需求。我國手持船舶訂單已連續4年下降,大部分船企只能維持1年左右的工活量,在保證連續生產能力方面面臨嚴峻挑戰。從需求側來看,國際新造船市場年均8000萬噸左右,我國可承接到40%多的市場訂單。
     
      綜合成本快速上升,盈利空間大幅萎縮。2017年,受手持船舶訂單下降,開工船缺口增大的影響,新船市場競爭異常激烈,新船價格與成本倒掛矛盾凸顯。
     
      外部環境持續惡化,在手項目風險加大。據統計,我國船企手持各類海工平臺涉及合同終止和棄船項目明顯增多,這些項目被船東反復要求延期交付,最終還是被棄船,對船廠生產經營造成極大影響。海洋工程裝備產品定制化的特點,使之轉手出售的難度極大,當前海工產業技術日新月異,船企在手海工項目的棄船風險不斷集聚,交付形勢尤為嚴峻。
     
      預測和建議
     
      該分析報告預測,2018年,全球經濟發展將趨于穩健,航運市場有望穩中向好。預計2018年全球新船成交量在7000萬~7500萬載重噸,海洋工程裝備成交量約130億美元,新船價格有小幅上漲的可能。大型船舶成交量將在2018年有所回落,部分中小型船舶成交將會活躍,豪華郵輪、汽車運輸船、客滾船等少數特種船市場仍然值得關注。全球油氣開發將繼續回暖,市場熱點仍將集中在浮式生產平臺、海上風電場建設運維裝備以及LNG相關裝備等領域。
     
      對于2018年我國船舶工業的發展重點,該分析報告指出:一是堅定不移推動船舶工業高質量發展。二是多措并舉破解船舶工業“融資難”困局。三是統籌兼顧船舶工業去產能和結構調整。四是進一步做好企業技術創新和提質增效。五是加強海洋工程裝備在手訂單風險管控。(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
     
      轉自:中國海洋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四大板塊與三大戰略相結合 以空間優化增強發展動力

      四大板塊與三大戰略相結合 以空間優化增強發展動力

      當前,我國經濟已經進入增速換擋、結構優化、動力多元、質量提升的新常態發展階段。在新常態下,要確保經濟中高速增長,必須拓展發展新空間、培育發展新動力。
      2017-06-11
    • 東航混改,三大航貨運轉型投石問路?

      東航混改,三大航貨運轉型投石問路?

      6月19日,東航物流混改協議簽約儀式在上海舉行。至此,傳言多時的東航物流混改方案終于落定,國家首批推進的“七大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在民航領域落地完成。
      2017-06-29
    • 人工智能產業2018年待解的三大難題

      人工智能產業2018年待解的三大難題

      2017年,人工智能領域在算法、政策、資金等方面已經出現了三大突破,業界歡欣鼓舞的情形很像1999年年底網絡泡沫泛濫時的情形。展望2018年,偌大的人工智能領域,優秀項目不夠、頂尖人才不足、場景落地缺乏等將成為橫亙在人工智...
      2018-02-16
    • 經濟指標改善“去杠桿”資金趨緊

      2017年一季度,我國經濟實現良好開局,6 9%的季度GDP增速創近六個季度新高,一些關鍵指標明顯改善:工業增速明顯加快,工業企業利潤大幅增長,固定資產投資穩中有升,消費有所反彈,出口貢獻由負轉正。
      2017-04-28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