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特別是過去15年,中國礦業為中國工業化、城鎮化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費國和近20種礦產消費的第一大國,礦業仍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基礎產業,礦產資源在服務國家安全能力建設、服務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服務生態文明建設中等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變化以及國內外供給等因素的變化,對礦產資源需求也帶來一些新的變化,其中,對危機礦產需求將更加突出。
所謂危機礦產,它應當具有重要性、戰略性、稀缺性等特征,是促進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和保障人類生存的重要礦種,是維護國家安全和主要用于軍事目的的戰略礦種,當然,危機礦產是動態的。
危機礦產是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急需的礦種,是生態文明建設必需的礦種,是新能源等新興戰略產業發展特需礦種
對于某一個礦種,如果要界定評估為危機礦產,應重點考慮其供給和需求情況。在需求方面,危機礦產是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急需的礦種,是生態文明建設必需的礦種,是新能源等新興戰略產業發展特需的礦種。在供給方面,危機礦產是出于資源、經濟、環境、技術等原因而導致供應上可能存在一定障礙和風險的礦種。其中,危機礦產表現出顯著的生態文明屬性。
其一,危機礦產是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急需的礦種。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在工業化初期和城鎮化快速發展過程中,需要的是鋼鐵、煤炭和水泥等大宗礦產品。在后工業化時期,發展生態經濟、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對礦產資源的需求必然會相應地改變。當前,全球第四次工業革命風起云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時代,國際國內的發展潮流形成歷史性的交匯。從世界范圍來講,國際產業分工格局正在重塑,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必將引發影響深遠的產業變革,形成新的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和經濟增長點。國外一些專家認為,在產業變革過程中,危機礦產的需求已經明顯增加。有專家測算,1971年至2011年由于低碳技術的進步,導致部分金屬需求出現大幅增長,比如鎵的增幅達1800%,碲的增幅達900%,鋰的增幅達800%,鈷的增幅達400%。上述礦種,目前已經列入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危機礦產清單。
其二,危機礦產是生態文明建設必需的礦種。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是我國基本國策。建設生態文明,必須推進綠色發展,就是運用綠色技術,發展環境友好型產業,降低能耗和物耗,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使經濟社會發展與自然相協調。綠色技術是能夠減少污染、降低消耗和改善生態的技術體系,綠色發展使環境污染或環境污染最小化,使資源利用率最高,能源消耗最低,勞動環境宜人,大幅度降低勞動強度。這其中,需要大量的危機礦產,主要是稀土、稀有、稀散金屬特別是其中的一些合金元素。綠色發展的電力和電子設備技術所必需的關鍵金屬包括鉭、銦、釕(以上3種最為關鍵)、鎵、鍺、鈀等。綠色發展的催化技術所必需的關鍵金屬包括鉑、鈀、稀土金屬等。
其三,危機礦產是新能源等新興戰略產業發展特需的礦種。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指出,進一步發展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節能環保、數字創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其中,新能源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基礎,新能源技術是高技術的支柱。新能源技術包括核能技術、太陽能技術、清潔燃煤技術、磁流體發電技術、地熱能技術、海洋能技術等。其中核能技術與太陽能技術是新能源技術的主要標志,通過對核能、太陽能的開發利用,打破以石油、煤炭為主體的傳統能源利用觀念,開創能源新時代。據美國物理學會研究,新能源等新興戰略產業發展特需的危機礦產可以分為四類、大致涉及30個礦種:一是稀土14種包括鑭、鈰、鐠、釹、釤、銪、釓、鋱、鏑、鐿、镥、鈧、釔、钷等。其中钷是不穩定的,另外鈥、鉺、銩暫未列入危機礦產清單。二是鉑族元素。包括釕、銠、鈀、鋨、銥、鉑。三是光伏技術使用的危機礦產,包括鎵、鍺、硒、銦、碲5種。四是其他用途的危機礦產,包括鈷、氦氣、鋰、錸和銀5種。
其四,危機礦產是存在一定障礙和風險供給條件的礦種。作為危機礦產,在供應方面存在障礙和風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任何一方面的因素都可影響供應的安全性、穩定性、經濟性。從資源角度來看,我國目前需要關注以下兩類礦種。第一類是需要重點關注供應短缺礦種。供應短缺礦種,就是我國國內資源儲量不足的礦種,或者是已經從國外大量進口的礦種。目前我國國內資源儲量不足的礦種主要有:鋁土礦、鉀、銅、錳、鉻、硼、鎳、鋯、鋰、鈷、鈮、鉭、鈹、銣、鉑族金屬、碲、錸等。
進口集中度的高低是衡量供應短缺礦種的重要特征之一。一般來說,“進口集中度”表示前三位進口國總數量占全部進口數量比例。目前,進口數量較多、進口來源較為集中的礦種主要有:硼、鈹、鎳、鈷、鋰、鉍、鈮、錫、菱鎂礦、鉭、鉑族金屬、鉻、銻、銦、硅藻土、鎢、鋁土礦、碲、錳、鋯、鎘、鉀、銅。以鎳精礦為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6年進口鎳精礦3210.6萬噸,其中從某國進口鎳礦3053.63萬噸,占進口總量的95.11%,進口集中度非常之高。而此前我國從某國2013年進口鎳精礦4105.2萬噸,2014年為1063.9萬噸,受政策影響2015年僅為17.4萬噸,2016年為33.98萬噸。這說明,短缺礦種的供應受制于人,容易產生供應風險和進口格局變化。
由于進口集中度過高,使短缺礦種的危機程度攀升。以鋁土礦為例:我國鋁土礦資源品質欠佳,而氧化鋁產量快速增加,使得鋁土礦供需矛盾越來越突出。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共進口鋁土礦5178萬噸,其中從澳大利亞、幾內亞和馬來西亞等三國進口鋁土礦分別占比41.2%、23%、14.4%,共78.6%。
第二類是需要重點關注供需形勢發生演變的我國優勢礦種。稀土金屬、鎢、銻、鎵、鍺、鎂、銦、鉍、鍶、釩、鈧、鈦、鎘、鋇、鉬、石墨、滑石、螢石等,屬于我國優勢礦種,但由于治理結構、市場變化、科技研發等因素,導致供應方面出現若干問題,目前成為危機礦產,分為三種情況:一是由于治理結構問題已經出現“優轉劣”勢頭的礦種,如錫;二是由于市場問題而逐漸喪失影響力的礦種,如石墨、稀土等;三是由于科技研發問題,尚未找到充足市場的礦種,如輕稀土、鉬、釩等。
高度重視與危機礦產需求相關的生態友好技術
概括而言,危機礦產的生態友好技術主要有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環境修復技術和先進制造技術四個方向。與危機礦產相關的生態友好技術,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技術前提、技術保障、技術基礎,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低碳技術是生態友好技術的基石。低碳技術不僅不會減少金屬的供給,而且會增加全球金屬的需求。與傳統化石燃料相比,低碳能源和存儲技術如LED、風能、太陽能、電池、CCS和核能的發展,需要用金屬更為密集的方式提供能源服務。如果全球下定決心,走上低碳發展的發展模式,不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利用必將受到低碳的約束,因而降低不可再生資源的開發使用的水平。據世界銀行與國際采礦及金屬協會對未來的金屬需求預測,在滿足2℃、4℃和6℃全球升溫目標3種情景下,對可再生能源技術的影響:全球升溫4℃,可再生能源發電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將從當前的14%升至18%;全球升溫2℃,這個比例則高達44%。據測算,可再生能源發電主要來自電池儲能設備、太陽能發電和風能發電。
世界銀行(2017)預計,低碳技術的發展,將導致許多金屬需求的成倍增加。電池所需的金屬其需求量將增加12倍。風能和太陽能技術的發展,導致金屬需求增加150%。
生態友好技術對危機礦產的需求為:一是太陽能光伏。未來對太陽能光伏(PV)面板和相關設備的需求會越來越大。國際能源署數據顯示,2014年全球太陽能發電能力為176GW,預計2020年太陽能發電能力約為2014年的2倍,2030年約為2014年的10倍,2050年約為2014年的27倍。太陽能光伏面板和相關設備需要廣泛的礦產資源,而且基本屬于危機礦產,如鎘、銅、鎵、銦、鉬、硒、二氧化硅、碲、砷、硼礦物、鋁土礦等。
二是風力發電機。2016年全球風能理事會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累積風電容量約為43.2萬兆瓦,預計2020年是2015年的2倍,2030年是2015年的5倍,2050年是2015年的13倍。制造一臺功率為2兆瓦風力渦輪機,需要296.4噸不銹鋼、生鐵39.35噸、銅2.4噸、鋼筋混泥土1164噸。
三是電動汽車。初步統計,2015年全球共有電動汽車130萬輛,二輪電動汽車2億多輛,電動總線17.7萬輛。國際能源署預測,2030年全球至少需要1.2億部電動汽車,才能實現巴黎協議運輸部門的減排目標。而電動汽車行業鋰電池使用量每增加1%,全球鋰需求量將增加50%。不同類型的汽車的銅需求量也是不同的,燃料汽車需要20千克銅,混合動力車需要40千克銅,電動汽車需要80千克銅。
還需值得關注的生態友好技術趨勢:一是電纜和高效率電動機。二是低重量車輛。三是節能技術和建筑。四是能源傳輸和分配。五是傳統化石燃料發電廠和核設施的單位金屬消耗量。六是金屬和金屬族的供應。七是稀土礦石的回收能力。八是金屬回收率。這些技術變化趨勢都會對金屬礦產需求產生大的影響。(作者: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 余韻)
轉自:中國國土資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