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億級物聯網市場的前進與破局之路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10-18





      我國物聯網市場規模如今已經達到萬億級別,其中物聯網用戶及設備量仍在不斷激增。隨著國內各大物聯網平臺搭建基本完成,各大平臺開始探索商業化道路;另外,隨著智能設備量的不斷增長,被視為物聯網入口的智能音箱、智能手表開始備受青睞。


      就目前現狀來看,即使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工業物聯網及車聯網等物聯網市場戲份很足的領域,仍然需要打開更大的局面。以智能家居為例,從整體市場來看,由于成本高居不下,現在仍是面向企業或高檔別墅,難以下沉到更廣闊的普通用戶市場。普通用戶家中仍是以智能單品的形式存在,無法真正稱為智能家居。


      放到世界大環境里來看,我國物聯網產業在關鍵技術和產品上仍與歐美等發達國家有一定差距,雖然相關產業布局已經展開,但是在短期內仍難滿足國內廠商的需求。未來發展道路上,還有很多困難需要克服。


      隨著物聯網(IoT)市場不斷穩步增長,時至中局,我國物聯網市場規模已破萬億,產業布局基本完成平臺搭建,開始走向細分領域,尋找商業模式。此前,中國經濟信息社在2018世界物聯網博覽會上發布了《2017-2018年中國物聯網發展年度報告》,針對IoT產業諸多問題,分析了當下全球及國內IoT產業發展現狀。


      物聯網市場容量激增與入口之戰


      據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將會從2017年的0.9萬億美元增長到2022年2.3萬億美元。


      物聯網行業滲透率提升,跨界應用崛起。據2017/18年度沃達豐物聯網市場晴雨表數據顯示,2017年物聯網市場整體應用率為29%,與五年前相比,包括汽車業、制造業、消費電子行業的物聯網滲透率均超過30%,其中作為當下最火的、普及率最廣的消費電子品類,物聯網滲透率已經高達40%。


      據了解,消費電子品類中最火的,除了智能手機外,還有智能音箱、智能手表等連接和控制類產品,一直備受市場青睞,并經歷著一波又一波的熱潮,這其中微妙之處還是在于眾廠商對物聯網入口的爭奪。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全國物聯網終端用戶已經達到4.65億戶,2017年新增物聯網用戶為1.45億戶。以中國移動為例,其互聯網用戶總數已經達到12.8億戶,互聯網累計流量達到68.9億G。


      數據作為當下的又一經濟形態,對于諸多科技公司來講,只有掌握互聯網入口,才能掌握更多的用戶數據,也才能在下一個發展階段繼續高走或異軍突起,因而物聯網入口成為兵家必爭。


      產業整體布局進入“中局階段”


      物聯網基礎技術已經逐漸成熟,包括硬件上的芯片價格下降,聯網技術上的LPWAN基礎建設的成熟,5G標準化進程的加速和工業以太網的發展,以及大數據、云計算、開源軟件等生態建設的快速進程,整體物聯網布局進入中局。


      其中,物聯網發展至關重要的三個方面包括:平臺化服務、泛在化連接和智能化終端,這些方面經過近幾年的發展也逐漸走向成熟,具體發展現狀如下:


      平臺化服務:打破垂直行業“應用孤島”,促進大規模開環應用的發展,形成新的業態,實現服務的增值化。利用平臺數據匯集,挖掘物聯網數據價值,衍生新的應用類型和應用模式。


      泛在化連接:廣域網和短距離通信技術的不斷應用推動更多的傳感器設備接入網絡,為物聯網提供大范圍、大規模連接能力,實現物聯網數據實時傳輸和動態處理。


      智能化終端:傳感器等底層設備自身向智能化發展,通過引入物聯網操作系統等軟件,降低底層面向異構硬件開發難度,支持不同設備本地化協同,實現面向多應用場景聯合配置。


      隨著物聯網基礎建設的逐步成熟,《年報》中就全球物聯網市場中有望在十年內實現大規模普及的領域給出了預測,其中,包括現在的智能交通、智能醫療、智能駕駛、智能家居等當下熱門領域均榜上有名。


      云平臺成為競爭核心領域


      據中國通信工業協會物聯網分會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物聯網產業規模已經從2013年的4896.5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1186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5%;公眾網絡機器到機器(M2M)連接數突破1億臺,占全球總量31%。我國物聯網產業規模在2017年首次突破萬億元,并有望在2018年突破15000億元。


      據IDC今年發布的《中國物聯網平臺支出預測與分析》研究報告預測,2017至2021年四年間,中國物聯網平臺支出將保持13.0%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速度在全球排名第一。到2021年,中國物聯網平臺支出將達到62.2億美元(約419.7億元人民幣)。


      就現階段國內產業發展現狀來看,物聯網云平臺成為競爭核心領域。包括BATJ,以及華為、小米等公司紛紛搭建起自家的IoT平臺,并在2017年前后相繼宣布對外開放。


      隨著各家平臺的對外開放,整個市場競爭進一步激烈,紛紛通過聯合產業界公司,形成產業聯盟。現在各大平臺主要面臨的則是商業模式的探索,未來預計還將會面臨協作與分工、應用場景落地的問題。


      最被看好的四大細分領域


      從智能設備研發角度來看,《年報》指出市場發展回歸理性,逐步進入實質性發展階段。個人用戶更加關注物聯網設備實際智能體驗,對手勢識別、3D人臉識別、AI語音助手等技術及功能的能力需求越來越高;企業用戶更加關注物聯網應用投入產出比,其中,工業企業迫切需要智能化、無人化,以降低損耗、成本,提升生產效率。


      就實際落地應用來看,物聯網技術及產品已經通過試點示范開始在交通、物流、環保、醫療、安防等領域規模化應用。例如去年的共享單車熱潮,今年的智慧零售。包括國內的阿里、國外的英特爾,紛紛在智慧零售領域布局,與相關廠商合作,推出應用方案。


      目前,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工業物聯網及車聯網成為當下物聯網市場戲份最足發展最快的細分領域。以智慧家居為例,2017年國內智慧家居市場規模達到900億元,相比2016年增長50%。據中經社數據庫統計數據顯示,以上四大細分領域的熱點技術和產品各有不同。


      機遇與挑戰并存


      物聯網作為繼互聯網之后的又一時代性技術,世界各國都在加快布局。《年報》中指出,美國產業界重點關注LTE-M,同時美國事務處理性能委員會(TPC)正在加快物聯網網關基準建設;歐盟簽署聯合發展5G基準宣言,并在今年5月全面實施《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日本在2017年推出科技創新綜合戰略,并在2018年1月提出給予物聯網投資減稅優惠政策。我國針對物聯網發展,自2017年以來已經發布十多份文件。


      就物聯網相關供應鏈來看,物聯網整個行業主要涉及芯片、應用設備、網絡服務、軟件應用、系統集成和物聯網運營六個環節。其中在技術層面,尤其在芯片、應用設備、系統集成關鍵產品的高端市場,國內物聯網技術發展還與歐美有很大差距。


      近年來,隨著國家及業界的重視,在相關領域也有了一定的突破,尤其在集成電路方面,國家投入大基金扶持產業發展,諸如長江存儲、紫光展銳、華虹宏力也都彌補了一定的產業不足。(魏銘)


      轉自:人民郵電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物聯網時代的十大戰略選擇

      信息技術為所有產品帶來革命性巨變。原先單純由機械和電子部件組成的產品,現在已進化為各種復雜的系統。硬件、傳感器、數據儲存裝置、微處理器和軟件,它們以多種多樣的方式組成新產品。
      2017-06-04
    • 物聯網助力制造業加速升級

      物聯網助力制造業加速升級

      總體來看,人機協作能夠實現以下幾點:生產周期縮短50%;生產力提高180%;設備運行率提高190%;制造時間縮短60%;能源成本降低10%;質量損耗降低50%。
      2017-09-08
    • 全球物聯網2018年發展預測

      全球物聯網2018年發展預測

      2018年,全球物聯網支出將呈現積極增長態勢,各行業對物聯網的應用將不斷加深,醫療領域將迎來物聯網技術的改革,由應用物聯網所產生的數據將成倍增長,低功耗廣域物聯網技術、人工智能將會進軍物聯網市場。
      2018-02-25
    • AI賦能下,物聯網該如何走?

      AI賦能下,物聯網該如何走?

      從M2M到萬物互聯,物聯網經歷了從火熱到沉寂到再爆發,被運營商視為人口紅利消失后的又一藍海市場,而5G的到來將徹底引爆物聯網應用落地。
      2019-01-04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