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享”過山車之后 自行車產業如何守正出新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5-23





      ■“共享”盛宴褪去,實際上給了行業一次正本清源的好時機,這對于未來的整體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我國自行車產業逐漸摒棄粗糙的生產模式,尋求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的全新路徑。


      ■從智能化入手,彰顯 “黑科技”,則成為另一種超越模式。


      突如其來的繁華、始料不及的衰落——“共享單車”在短短兩年間,震蕩出了一條令人唏噓不已的曲線。


      與此強共振,整個自行車產業亦感受到了撲面而來的寒意。


      “當你來不及思考,甚至能夠不假思索就被資本裹挾著一路狂奔時,這本身就是一件細思極恐的事情。現在慢下來,大家冷靜下來定戰略、謀發展,其實亦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中國自行車協會一位資深人士在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共享”盛宴褪去,實際上給了行業一次正本清源的好時機,這對于未來的整體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成長之困與資本之惑


      “泡沫破滅,我們從受益者轉為 ‘被沖擊者’。”上海鳳凰企業


      (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季小兵坦言,受此拖累,2018年上海鳳凰實現營業收入7.62億元,同比下滑46.68%。


      同為老字號的上海永久,也沒能擺脫這一窘境。據其母公司中路股份的年報顯示,2018年公司實現營收5.29億元,同比下滑12.51%;凈利潤506.79萬元,同比下降83.8%。


      整個行業的表現同樣不容樂觀。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我國自行車產量為7320.1萬輛,同比下降17.1%。除規模整體收縮外,主營業務利潤率也下降了近10%。


      中國自行車協會出具的相關報告認為,在共享單車的沖擊下,自主品牌自行車市場份額不斷萎縮,有的企業銷售額下降50%以上。 “共享單車出現前,內銷約2500萬輛/年,2018年除去共享單車外的自主品牌銷售不足1000萬輛,降幅在60%以上。內銷疲軟,拖累全年產量嚴重下滑。”


      數字背后,隱藏著更深層次的隱憂。由于之前共享單車對傳統代步車的極大沖擊,行業的盈利水平并未得到有效提升。更令人憂心的是,因共享單車業務占用了大量資金,不少企業在新品研發和市場開拓方面的投入嚴重不足。與此同時,共享熱潮導致部分研發能力薄弱的企業一度虛胖,低價競爭頻發。


      “我國自行車出口結構長期以中低檔產品為主,高端市場仍被國外品牌牢牢占據。”信隆健康業務本部副總經理徐偉堯認為,我國自行車骨干企業亟待突破技術瓶頸,并進而形成上下游攜手破題的產業集群特色。


      鑒于此,中國自行車協會理事長劉素文在多個場合強調,我國產業大而不強,出口依存度過高。 “產業需要提高創新能力,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企業應聚焦長遠利益,加強戰略意識,提升產品品質、功能及精細程度,培育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自主品牌。”


      集體反思下的個性突圍


      一邊是出口價格長期在60美元左右徘徊、無法突破天花板,一邊是國內共享經濟消沉之后所面臨的考驗,自行車行業急需撥開迷霧、趟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大道。


      對此,業內企業給出了不同的解題方案。


      歷史厚重的飛鴿將目光鎖定在電動自行車領域。在5月上旬召開的第29屆中國國際自行車展覽會上,飛鴿強勢推出了多款電動自行車產品。據天津飛鴿車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金瑛介紹,目前電動自行車產量大約占總產量一半。


      “鑒于以運動休閑為主的中高檔自行車前景樂觀,飛鴿也在積極向運動休閑領域轉型。目前這一塊的比重在40%左右,且保持了每年10%以上的增長。”張金瑛說。


      同為老字號的上海鳳凰,則從情懷與文化的角度,鋪陳了全新的領域。


      “鳳凰承載著幾代人的情感,我們要扎根文化,凸顯鳳凰厚重的歷史,在渠道、產品、跨界、功能各個維度上延展,做大品牌IP。”季小兵篤定,自行車功能正朝著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是健康、運動類,一個是都市慢生活、家庭休閑類。 “運動是讓自己快起來,休閑則是讓生活慢起來,享受騎行的樂趣,這是突圍的一個方向。”


      據悉,此次鳳凰參展的所有產品都來自于國禮 “龍車”的衍生演變,彰顯了新材料、新工藝、新設計。其車身采用鈦合金管材,花紋運用了先進的蝕刻工藝,所有零件均使用了一體化工藝技術,代表了我國自行車工藝的最高水準。


      “共享單車的貢獻歸零之后,我們又回歸到了正常軌道。2018年,把177萬輛共享單車剔除之后,我們實際比2017年在自主品牌銷量上增加了92萬輛。2019年,將力爭再添70萬輛。”季小兵認為,挫折讓民族企業得到了一次歷練。


      作為中國自行車零部件的排頭兵企業,深圳信隆健康產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深諳專注和極致的力量。


      “車把傾斜多少度適合公路騎行,多少度適合越野?細節如何設計才能符合人體工程學,避免運動傷害?對于這些問題的探問,累積成我們的核心技術!”在徐偉堯看來,對細節的苛求和對操控精準度的極致追求,成就了信隆全球市場20%的占有率,并使其得以進入全球多家頂尖品牌的配套體系。


      同樣,正是憑借對于創新的極致追求,山東泰山瑞豹復合材料有限公司投資3億多元自主研發了碳纖維復合材料自行車,實現了新突破。


      回歸本源的復蘇之路


      “在消費時代,產品設計解決的是滿意度的問題。在體驗時代,需要解決的是喜歡度的問題。行業的創新,需要不斷融入新的意識與觀念,進行跨界整合。”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曹鳴認為,未來的創新更重要的是基于產品去構建持續的體驗與服務系統。


      基于此,我國自行車產業逐漸摒棄粗糙的生產模式,尋求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的全新路徑。從實業出發,在關鍵基礎材料、核心零部件、先進工藝技術方面實現突破,回歸本源。在趨于完整的供應鏈基礎上,致力于形成多層次的專業化分工協作機制,以技術研發和品牌推廣為中心集聚產業集群核心層,追求高質量發展。


      “一個普通的自行車有200多個零部件,目前幾乎都能做到國產化。但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中國零部件的差距主要來自于工業基礎,集中體現在材料的質量和工具的精準度上。”蘭溪輪峰車料有限公司營銷副總方建平認為,在不斷向國際知名企業靠攏的過程中,中國企業急需磨煉內功,推出 “專、特、精、新”產品。事實上,這也是蘭溪輪峰鏈輪曲柄的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20%的關鍵所在。


      無獨有偶,在童車領域頗有建樹的河北恒馳集團,一開始就高舉高打。 “恒馳從零部件做到終端,童車70%的零部件都是自己配套的,研發投入占利潤的40%以上。按照高標準嚴要求,恒馳童車從開始備料到產品下線都不落地,像汽車一樣懸掛輸送。”公司總經理董榮起自豪地說。


      此外,從智能化入手,彰顯 “黑科技”,則成為另一種超越模式。深圳前海零距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鄭波介紹,其智能騎行頭盔具備語音通話、SOS智能急救等功能,斬獲了iF工業設計大獎、CES創新大獎等6項國際大獎。


      從某種意義來說,去共享產能,讓行業回歸本質、重啟活力。今年1~3月份,我國自行車在產量和出口量雙下滑的情況下,利潤出現翻倍增長,這顯然是一個值得好好解讀的信號。(記者 郭俐君)


      轉自: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出口量大增!自行車怎么就火起來了?

      出口量大增!自行車怎么就火起來了?

      近日,有報道稱,中國自行車和電動自行車對歐洲出口量大增。另外,美國自行車商店銷售火爆,產品供不應求,而在美國進口的自行車中,70%以上都來自中國。消息甚至帶動A股自行車板塊持續走強。
      2020-06-17
    • 自行車行業:逆勢突圍創新不止

      自行車行業:逆勢突圍創新不止

      在近日舉行的2020中國自行車產業大會上,中國自行車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疫情防控期間,在上游斷供、下游停產、需求乏力的多重夾擊之下,我國自行車企業產量達2300多萬輛,同比增長近10%;電動自行車企業產量近1600萬輛,同比...
      2020-11-30
    • 行業正恢復出口已轉正 自行車行業如何把握新機遇

      行業正恢復出口已轉正 自行車行業如何把握新機遇

      最近,部分國內品牌自行車和電動自行車在歐美熱銷,不僅引發了業內外關注,甚至還帶動了資本市場相關股票活躍。自行車海外熱銷是個別現象還是行業普遍情況?行業整體運行情況如何?新冠肺炎疫情給自行車行業帶來了哪些變化?
      2020-12-04
    • 直面挑戰 自行車產業加速尋找新突破口

      直面挑戰 自行車產業加速尋找新突破口

      現在的自行車已經從代步工具轉變為運動方式,更發展出了較強的社交屬性,'自行車經濟'逐步成為消費新亮點。但也不可否認,我國自行車產業還存在大而不強,出口依賴度過高的問題。
      2023-05-12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