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賦能供應鏈更新 中國郵輪產業走向何方?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6-26





      自2006年國際郵輪公司首次進入國內市場,中國郵輪產業這條大船便正式“鳴笛起航”,從市場培育到加速滲透、爆發增長,再到當前的加快調整,這段“航程”上,既生機勃勃,充滿機遇,又始終面臨著挑戰。


      如何應對中國郵輪行業的痛點?互聯網能為郵輪產業帶來什么?隨著郵輪港口集群的浮現,青島應怎樣在全國產業大格局中“獨樹一幟”?在剛剛結束的第七屆中國(青島)國際郵輪峰會上,與會嘉賓紛紛支招,共同演繹了一場“海上”的“頭腦風暴”。


      調整期仍蘊藏巨大潛能


      2006年,歌詩達郵輪成為第一家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郵輪公司,以此為標志,中國郵輪市場進入探索期。


      2011年,中國內地第一家郵輪公司海航郵輪成立,中國母港郵輪市場進入培養期。國內母港港口建設加快、相關扶持政策出臺,各大國際郵輪公司陸續進入中國市場。


      培養期后是產業的滲透期,郵輪公司在中國持續預熱整個產業。


      2014年,國內郵輪全年銷售人次突破百萬,兩年后再次突破200萬,郵輪航次快速增長,更多豪華郵輪進入中國,市場進入爆發期。


      目前,國內郵輪產業整體上處于“調整期”。


      國際郵輪峰會上,途牛郵輪事業部總經理劉建斌把中國母港郵輪市場的發展分為5個歷程。


      皇家加勒比游輪全球高級副總裁、北亞太及中國區總裁、國際郵輪協會北亞分會主席劉淄楠表示,在“調整期”這一階段,各郵輪公司都在調整在中國的運力布局,探索與這一階段相適應的運營模式。


      然而,即使是處于調整期,中國郵輪市場仍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能。上海國際郵輪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葉欣梁提供了一組統計數據,2018年,亞洲地區的郵輪游客人數創歷史新高,達到424萬人次,中國游客占據主要部分。


      阿里旅行/飛豬郵輪總經理毛立人在會上展示了一張中國出境郵輪人次數據的圖表。2016年~2018年,國內出境郵輪游客均接近300萬人次,而2012年僅有約25萬人次。


      中國郵輪進入3.0時代


      歌詩達郵輪威尼斯號與皇家加勒比游輪海洋光譜號相繼在中國開啟首秀,地中海榮耀號將在歐洲運營一年后進入中國市場……相比2018年的小幅下滑,2019年的中國郵輪市場似乎有回暖趨勢。三家郵輪公司將“籌碼”壓在中國市場,給處于調整期的中國郵輪旅游市場帶來新的期待。


      中船郵輪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戰略規劃部門負責人顧鵬程將這一調整期稱為3.0時代,給其貼上了全產業鏈生態體系、中資郵輪發力等標簽。


      顧鵬程認為,中國郵輪3.0時代是單一的郵輪旅游向郵輪產業乃至郵輪生態體系過渡的時代。“通過郵輪把外國游客帶到中國,或是把中國游客帶出國消費是最初形態的郵輪經濟,目前,已經發展到構建郵輪生態體系的階段,要關注郵輪制造、設計、研發,基礎設施、交通設施、規劃及政策、金融和保險等多個領域。”


      中資郵輪發力是3.0時代的第二大特征。“中國市場上都是外國的郵輪公司,我們應該擁有真正扎根中國,關注中國消費者習慣,長期持續在中國發展的中資郵輪企業。”顧鵬程介紹,目前,中船集團正和嘉年華集團、芬坎蒂尼集團合作,打造2+2艘13.35萬噸郵輪新造船。


      互聯網賦能供應鏈更新


      “銷售渠道問題是中國郵輪行業的一大痛點。具體來看,批發商面臨的問題主要有分銷渠道不足、用戶和行業數據缺失、價格管控失衡,而旅行社等零售商則苦于獲客較難、銷售慢、效率低。”毛立人說。


      互聯網怎樣賦能郵輪產業的供應鏈?毛立人舉了一個實際的銷售案例,在皇家加勒比游輪與阿里旅行合作開展的一項活動中,由于采用線上直銷的形式,該郵輪公司第一時間就清晰地看到了活動第一周其“陽臺房”產品銷售為零,于是,迅速做出將價格下調500元的決策,最終這款產品的銷售量占據了活動總銷量的30%~40%。


      “郵輪公司以往的模式是聽旅行社的反饋,這個信息往往會滯后、失真。通過銷售數據的信息化,銷售方可以及時了解郵輪產品銷售的動向、消費者信息,以此來支持郵輪公司的戰略決策。” 毛立人說,這是一個新的浮動價格體系,讓郵輪產品的定價與消費者真正期待的價格進行更好地匹配,形成數據閉環,解決行業的痛點。


      借助大交通擴大客群輻射面


      日益壯大的市場與國內母港格局的擴展密切相關。劉建斌將國內郵輪產業地域格局劃分為華東、華北、華南、中西部地區,以及三峽西沙等5個板塊。其中,華北地區主要是天津、青島、煙臺、大連等港口。他繼而對比了同為華北名港的天津和青島,“天津港客源地以北京為主,天津、東北地區為輔,冬季航次比較少,而這就是青島的優勢,天津基本上過了10月份天氣就比較冷了,到來年五一假期前后才有郵輪從東南亞過來,青島的郵輪季則至少可以到11月或12月,春節后開航時間也可以相對提前。”


      在國內的郵輪母港城市中,上海有不少可資青島借鑒之處。“上海的優點是航線比較豐富,目的地涵蓋從著名港口城市到小眾港口,長航線也在不斷增加。”劉建斌介紹道,上海郵輪產業的發展與其輻射客群范圍廣的優勢密切相關,由于高鐵覆蓋面大,機場吞吐量過億,越來越多的中西部地區游客都選擇到上海乘船出游。


      發展郵輪經濟,須把自身放在全國產業格局中進行考量。“展望未來幾年,我們會看到各大郵輪公司將繼續給中國市場加碼,明后兩年,17.1萬噸的地中海榮耀號、20萬噸的環球級星夢郵輪將分別進入中國市場,中高端出境郵輪產品比例將會提高。”劉建斌分析道,基于郵輪旅游觀念的深化、郵輪產品的細分、郵輪港口產業建設加速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中國郵輪市場將持續增長。隨著國內郵輪港口集群的出現,作為郵輪母港新城的青島將大有可為。


      青島將進入國內郵輪港口第一梯隊


      4月底,歌詩達郵輪與青島國際郵輪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將長期深耕青島市場,持續加大投資,“2016年開始,歌詩達旗下的郵輪每年都來青島做母港運營,是目前在青島投入運力最大的郵輪品牌。我們非常看好青島,由于這座城市得天獨厚的條件,在不久的將來,青島一定能夠進入中國郵輪港口第一集團軍。”嘉年華集團亞洲區主席陳然峰說。


      “同為郵輪港口,青島位于天津和上海之間,從青島前往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等目的地的綜合距離最短,非常有利于郵輪行程的設計。下一步,青島需要繼續擴大客源市場,上海背后是富庶的長三角地區,天津則依托京津冀地區,青島則需要把人口基數龐大的山東地區市場充分撬動起來。”劉淄楠在深度分析了青島發展郵輪產業的優勢和潛力后建議。


      從全國范圍來看,陳然峰認為,中國郵輪產業發展正在邁向新時代,“上海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繼續保持龍頭老大的地位,而與此同時,一些新興的郵輪港口正在茁壯成長,青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國內郵輪產業的整體運力分布會越來越合理,越來越均衡,這是中國邁向郵輪新時代的一個特點,說明整個市場都動起來了。”


      與此同時,陳然峰認為,在這個新的發展階段,拓展目的地是其中一個核心課題。“邁阿密之所以成為世界郵輪之都,是因為在加勒比地區附近有80多個港口,中國周邊的港口國家不多,本身比較缺乏旅游目的地,郵輪目的地的打造非常重要。”(記者 王晶)


      轉自:中國海洋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