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保產業基本面穩定 未來突破點在哪?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11-06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讓老百姓呼吸清新空氣,喝上放心水……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力度持續加大,我國環保產業市場空間加速釋放,總體競爭力越來越強,技術含量越來越高,為守護碧水藍天貢獻了力量。


      2020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作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力量,目前環保產業發展現狀如何?下一步又該如何發展?


      產業規模穩步增長


      日前,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聯合發布的《中國環保產業發展狀況報告(2020)》顯示,2019年全國環保產業營業收入約17800億元,較2018年增長約11.3%,其中環境服務營業收入約11200億元,同比增長約23.2%。


      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受益于環境治理市場需求快速釋放,我國環保產業總體保持較快發展態勢。


      “從數據來看,我國環保產業發展的基本面在經歷了2018年的低谷之后,2019年整體出現好轉,企業經營狀況逐漸改善。”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趙笠鈞認為,這主要是因為2019年環保政策密集出臺,政策紅利逐步顯現,并且環境治理力度持續加大,環保產業需求增大。


      趙笠鈞表示,雖然今年受疫情影響,不少環保企業業績出現下滑,環保產業短期波動明顯,但環保市場的剛需需求明顯。“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水十條”、污染防治攻堅戰等要在今年交成績單,垃圾焚燒、水環境治理、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等領域也提速補短板,目前我國環保產業基本面已穩定。


      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決勝污染防治攻堅帶來發展機遇。比如,在環境監測領域,各地政府和企業均面臨環境治理成效考核壓力,環境監測需求增加。


      據悉,受疫情影響,預計今年環保產業營業收入規模大約在1.6萬-2萬億元,隨著市場需求的繼續釋放,2021年環保產業規模有望超過2萬億元,2025年環保產業營業收入有望突破3萬億元。


      行業集中度得以提升


      《報告》顯示,從企業規模看,列入統計范圍的環保企業,大、中型企業數量占比分別為3.4%、24.3%;小、微型企業數量占比為72.2%。其中,營業收入在1億元以上的企業以9.8%的企業數量占比,貢獻了超過92%的營業收入和利潤。


      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由此可見,我國環保產業行業集中度逐步提升。


      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表示:“去年民營上市環保企業紛紛選擇引入國資的方式,通過混改、兼并重組實現強強合作,提高了行業集中度。同時,民營企業、小微企業占有較大比例,行業‘小散亂’的格局仍存在。”


      “目前全國范圍內從事環保的企事業單位大約有3萬-5萬家,但絕大部分還屬于中小微企業,并購重組、強強聯合、產能聚集、產業細分是環保行業的發展趨勢。”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馬輝表示,2019年大量央企、國企通過合作、并購民營企業進入環保行業,國資在產業引領方面的作用日趨強勁,以國資主導投資、民企專注技術與運營的產業格局進一步形成,行業集中度得以進一步提升。


      此外,從地域分布來看,統計范圍內企業有近半數集聚于東部地區,東部地區環保企業的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占比分別為67.4%、67.6%,遠遠超過中部、西部和東北3個地區企業的營業收入、營業利潤。長江經濟帶11省(市)以45.6%的企業數量占比貢獻了近一半的產業營業收入,對我國環保產業發展支撐能力較強。


      馬輝認為,我國環保產業整體趨向區域化、系統化工程。相關政策發布,水務市場進一步向長江、黃河等系統治理工程傾斜;“無廢城市”推行加速固廢企業的全產業鏈布局。


      產業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


      《報告》顯示,2019年,被調查的我國環保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3.4%,明顯高于2018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的比重(1.2%)。與2018年相比,2019年環保企業平均研發經費支出同比增長15.6%。各細分領域均有所提高,其中,固廢處理處置與資源化、土壤修復、環境監測領域增幅均在20%左右。


      同時,我國環保企業平均專利授權數量小幅增長。2019年統計范圍內企業平均專利授權數為4.6項,其中發明專利1.1項。與2018年相比,2019年我國環保企業平均專利授權數從4.0項增長到4.7項,平均發明專利授權數由0.9項增長到1.0項。


      “技術是環保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會直接影響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報告》表明了我國環保行業在技術水平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在快速縮小,燃煤鍋爐、工業爐窯電除塵、布袋除塵等部分產品和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近年來,環保行業技術創新投入繼續加大,行業發展從靠政策驅動轉變為靠技術和質量驅動。”薛濤認為,未來環保企業要根據自身定位不斷創新,將技術創作為核心驅動力,才能在發展中獲得市場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記者 葉偉)


      轉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遭遇發展瓶頸 環保產業被什么

      遭遇發展瓶頸 環保產業被什么"絆住了腳"

      近日,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發布的《中國環境保護產業發展報告》顯示,環保產業已成為萬億級產業,但環保創新供給仍然不足,盈利能力不強。
      2018-08-17
    • 聚焦碳達峰碳中和 環保產業迎發展新機遇

      聚焦碳達峰碳中和 環保產業迎發展新機遇

      在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日前舉行的2021環境企業家媒體見面會上,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啟新征程,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環保產業發展迎來機遇期。
      2021-03-15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